全球社區網

07月1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雲林 布善種子 遍功德田

布善種子 遍功德田

E-mail 列印
林菲瑜師姊,從小因為爸爸職業是老師的關係,必需時常搬家,直到落腳南投中寮,菲瑜師姊從事補習班工作,教學認真深受學生的喜愛,也是一個很有愛心的人,在二十二歲時就曾 經自告奮勇到家扶中心當志工。二十六歲與黃昇傑老師結婚,為古坑的媳婦,婚後與公婆同住,育有三名子女,菲瑜師姊家師兄黃昇傑也是慈濟委員,夫妻一同在菩提道上互相學習勉 勵。

◎緣起一份慈濟報紙

菲瑜表示:父母從二十多年前從報紙上得知慈濟,之後去花蓮了解,回來後母親就開始募款,再過不久1999年發生921地震,南投中寮是一個很嚴重災區,將近一年時間,每到 禮拜六,日都有遊覽車載著台北的師兄、師姊,來重建中寮的組合教室,重建校園,那時候假日我都有回去,就看到很多師兄師姊去,媽媽會去煮青草茶讓他們補充水份。

看到那慈濟人那樣付出時間、勞力、物質、金錢只是為了受災的人們,有個強而有力的依靠的肩膀,讓他們早日脫離陰霾不再悲傷,而不要求任何回報,內心有說不出的感動。我相信 那時善的種子已在很多人的心種下了,被付出無所求的精神感動,包含了我的媽媽與弟弟都在後來都成為慈濟的委員。

◎父親往生 化不捨悲傷為力量

人生無常,1998年底爸爸過世,我心裏非常的不捨,我從來沒想到,我爸爸退休不到一年就走了,常常在騎著機車的時候,不自覺我就邊騎就邊掉眼淚。將近有半年時間,可是突 然有一天我告訴自己說,我不能在這樣在傷心下去了。因為我再傷心我爸爸也回不來。之後有一次我聽到上人父母恩重難報經,在最美的笑容那一段,用我們身體去做善事去行善行 孝,就是報父母恩,把父母給我們的生命再去發揮出來。而不是一直在沈浸在不捨的悲傷當中。 在1999年菲瑜也開始收功德費,也參與慈濟的各種活動如勸募、義賣、大愛媽媽,夏令營、愛灑、親子成長班、安養機構關懷等等,菲瑜身體內含為善的基因,已是在舉手投足間 自然的流露。

◎為了孩子教育 不斷的學習

曾生一場大病的菲瑜,在2003年受兒子幼稚園老師的邀請,開始進校園講故事及教靜思語給小朋友聽,那時身體還沒完全恢復,記憶力也不好,一個故事需要看很久,看了之後可 能明天就忘了,但為了給小朋友最好的慈濟人文及教育,她還是不放棄,克服身體及心理的障礙,用心準備講故事的教材、靜思語海報及好聽的慈濟歌曲。

「其實在付出之後,發覺收穫最多的還是自己」林菲瑜師姊準備靜思語教學時,總會對課程的內容,來回複習好幾遍,就好像自己的心歷經一次又一次的洗滌,因此她也感受「幫助別 人,其實就是在幫助自己。」

2004年雲林聯絡處大愛媽媽要成立之時,對菲瑜而言是一個很巧妙的因緣,那時女兒黃珮慈剛讀花蓮慈濟中學,那是女兒第一次要離家那麼遠,菲瑜心中非常的不捨,那段時間常 常會想念女兒。

「媽,不用擔心、我在這邊有許多懿德爸爸、懿德媽媽會照顧我。」聽到女兒這句話,菲瑜放心地將整個心思投入大愛媽媽這區塊。菲瑜說:「其實那一種感覺,是孩子是在那麼遠的 地方,受到那多人的愛;那我在這邊也要把這樣的心力,再去照顧其他的孩子,我覺得這應該都是一種善的循環。」

雲林聯絡處親子成長班,常邀請其他區教聯會的老師來指導,那時幾乎早上是親子成班的課,下午是成長研習,菲瑜說:「看到別區的老師,大愛無私地奉獻,讓我看到什麼是『願力 大於業力』感受了他們對於教育的熱忱,我就期許自己一定要更認真學習如何教育我們的小孩子?」

一路走來,曾遇到親子成班的孩子,跟家長說:「這些課都上過了,不用再上了!」讓菲瑜意識到設計課程必需多元、有趣才能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現在已經有很棒的課務團隊,大 家很用心在課程的設計;帶動親子將回收的紙製作平安吊飾、奶粉罐製作竹筒、八分飽身體好的體驗…等

現在願意來聽故事、學習靜思語的孩子越來越多,大家口耳相傳。靜思語教學已進入好幾個學校,棋山、新光、永光、東和、鎮南等小學服務的學校已達二十四所共六十八個班級,約 有七十位大愛媽媽,教育團隊努力做孩子的心田農夫,期待更多善的種子發芽。

◎學習承擔活動 更有福

到辦社區愛灑時,菲瑜會把社區志工、大愛媽媽、認識的孩子call在一起,讓他們在愛灑的時候奉茶、手語帶動唱,能夠樂於付出與服務,教育與社區愛灑活動結合是新契機,才 有更多的社區志工及大愛媽媽認同慈濟,也有些社區志工因此加入慈濟參加見習、培訓,成為人間菩薩,造福更多的人。

身為古坑協力活動幹事的菲瑜,對於社區愛灑活動,舉辦健康講座,教養院、老人院等機構關懷,她覺得一定要比別人更主動、積極,雖然剛開始會比較辛苦,要接洽醫師、講師及為 參與課程的師兄、師姊安排時間,去做之後才覺得沒那麼困難,而且一回生、二回熟多做幾次就順很多了。

「為別人服務,比被人服務更有福。」菲瑜常常覺得,可以付出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在慈濟的親子成長班及小學的教室裏,常可看見菲瑜與小朋友溫馨的互動,她始終相信小孩子都 有善良的本性,只要我們用心、用對方法,就能啟發善的種子。

有一次在教導靜思語後,一位小朋友說:「黃媽媽,謝謝您教導我這麼好的東西,您回去的路上要小心喔!要注意安全。」聽到孩子這麼懂事,菲瑜心中有無比的快樂。

◎夫妻同修 家庭幸福

菲瑜說:「之前,昇傑老師還沒有接觸慈濟,不懂的感恩!當我被許多事壓得喘不過氣時,難免跟他抱怨,但他連安慰我的話都沒有,後來覺得這也是我所要修的一門功課,現在這種 情況比較少生在兩人的身上了,幾乎越來越少。」

「對啊!家裡本來是個道場,如果連這一點都做不好,出去外面碰到更大的困難那怎麼辦?」後來菲瑜這句話,使得昇傑老師慢慢接觸慈濟,經過一段時間把上人的法,還有靜思語在 學校推動,真正的落實。

因長期帶動孩子說故事,菲瑜聲音略帶沙啞說:「之前,我們還是有一些磨合的不是很好,有了慈濟因緣,昇傑老師開始改變。」她也道出女兒窩心的話珮慈常跟菲瑜說:「媽媽,您 要學會等待。」

因為菲瑜跟孩子都非常喜歡慈濟的活動,使得昇傑剛開始常常被迫必須要參與慈濟活動,在參與陪伴過程中就被慈濟人文之美吸引了,在一次陪菲瑜參加慈濟的聚會回來之後,昇傑老 師說他要參加見習課程,這樣子讓菲瑜嚇一跳:「你要見習喔?」他肯定回說:「是啊!要見習」之後隔一年教師培訓先,他在2011年入經藏,次年參加慈誠委員培訓,所以這幾 年來昇傑老師的步伐就越快了,不但配合帶動社區愛灑、親子成長班、也參與帶動社區讀書會,聽聞上人法更是精進,早上很早就起床聞法;把握晨鐘起、薰法香。

「我一嫁過,就跟公婆同住,我知道我必需讓兩位長輩認同與支持,這樣我跟昇傑老師的慈濟路,才能夠走的比較穩,我覺得這才比較沒有罣礙。」因為很多年前菲瑜都覺得好像不能 很輕安自在,因為還有一個「不是很受支持」的感覺,所以這幾年來,昇傑老師希望菲瑜在家裏能夠盡力做得更圓滿。

所以菲瑜非常用心的侍奉公婆,照顧小孩,儘量不要因為慈濟的事情而影響自己家裏該做的事,菲瑜也跟我們分享,這就是剛開始選擇大愛媽媽的原因,因為它的時間通常不會很長, 可以趕回家裏煮飯給小孩及公婆吃。

菲瑜的婆婆一談到媳婦就滿臉笑容:媳婦跟兒子都很孝順,連孫子都一樣,要出去時,都會跟我說媽我要出去了大約幾點會回來,回來時也會來跟我說媽我回來了,也會叮嚀我們要注 意照顧身體。做慈濟也很好,算是做好事也是做功德,街坊鄰居都很認同、很贊歎。

「現在公婆越來越認同慈濟了,我跟師兄更珍惜這種福份,一同在菩薩道勤精進。」深深體會上人靜思語「分秒不空過,步步踏實做」那種快樂與法喜,讓這對同修,煩惱的事情越來 越來少,也深切了解到「在付出之後,發覺收穫最多的還是自己」。



圖左 : 菲瑜師姊接受雲林人文真善美團隊專訪,分享參與慈濟活動的點點滴滴。[攝影者:沈美君]
圖右 : 菲瑜師姊與社區志工、社區的孩子、大愛媽媽在社區愛灑活動熱情帶動唱,讓阿公、阿嬤身心活絡,快樂的律動。[攝影者:沈美君]

圖左 : 志工林菲瑜社區愛灑熱情帶動唱,陪伴長者歡樂快樂時光。[攝影者:沈美君]
圖右 : 志工林菲瑜帶動親子成長班,齊心合力完成富有創意的撲滿,啓發人人愛心造福社會。[攝影者:沈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