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雲林 突破難關 前進的路更寬廣

突破難關 前進的路更寬廣

E-mail 列印
以「融入組隊、跨功能邀約出班,邁向人人真善美」為目標;期待「有人力參與活動──出班;有能力做作業──回傳。」雲林區人文真善美教育訓練組,配合即將啟動的「五合一資 料庫大藏經系統上線教育訓練」為社區熱身,透過共修,邀請組隊、各功能組志工用新思惟突破難關。

莫因缺乏記錄的人力,讓社區歷史隨著時間而流逝;因此教育訓練組規劃適合人人可參與的概念性共修課程。於4月17日在雲林聯絡處啟動2016年度第一次大共修,廣邀各功 能、社區志工共同來做為「歷史的貴人」。

◎整合課程 重新規劃

「時間過去了,永遠不會再回來,遺失的歷史,畫面也無法重來!」教育訓練組張如容勉勵大家:「展現內心的熱忱;有熱忱,團隊就有動力;而團隊的動力,來自於每位志工的合和 之力!」趁大家剛於3月參加過「人文真善美合和共識會」的熱度,邀約有興趣、有心之士,協助為社區留史,為慈濟留藏經。

投入人文真善美十年的張如容,特別強調︰「組隊也要因時代變遷,隨之調整原有的觀念,若在原地踏步,就會讓腳步落伍。」因而有階段性的目標,她還說:「慈濟五十周年之時, 雲林改變過去的作法,跨功能組邀約出班,是一大考驗;定會有磨合期,需靠大家的團結力,一起突破難關!」以飲水思源之心,來開枝散葉!將前輩們鋪路走過來的路,愈鋪愈寬 廣。

對於課程規劃,教育訓練組也有獨特的見解,基於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在時間寶貴、活動多、缺乏人力之下,共修整合圖文影,張如容說︰「出來一天,就可學習三種不同的課 程,講師們都是特地撥冗來授課,有這麼豐富的資源,希望大家好好珍惜!」

廣開學習之門,共修除了人文真善美志工,還有和氣副組長、新發意志工,以及視聽組、教育功能團隊幹事,共有三十五位志工參加;人文真善美合心關懷程宗熙、吳金松,也陪伴大 家一起學習,資深志工李麗華甚至抱著腳傷拄著拐杖陪伴,大家展現合和之力。

「規劃這樣的課程,非常棒!」斗六社區協力組長,兼和氣副組長的林秋菊,忙碌中撥冗參加共修,聽了課程之後,她很贊同:「讓組隊都能來上課學習,推動人人真善美,日後記錄 可以更完整的留存。」她也覺得,在缺乏人力下,有許多活動若沒有記錄,很可惜,日久即被遺忘,要讓大家知道慈濟人一直都在,就要留下記錄。

◎累積經驗 傾囊相授

「人人慈善、人人真善美」為鼓勵訪視志工也能協助記錄,文字基礎學,邀請來自中區南投的文字講師蔡鳳寶,她除撰寫文稿也承擔編輯,多次參加海外發放記錄,極具親和力,她帶 來「活動報導,如何突破流程式的寫法。」、「首段如何下筆。」

蔡鳳寶秀出小說家──巴金的至理名言「我寫作不是因為我有才華,是因為我有感情。」來鼓勵每一位,對於寫作給大家一個新觀念,並引用證嚴上人的話,「只要會說話,就能寫文 章。」上課一開始先消除大家對筆耕寫文稿的恐懼。

「不用怕寫稿被修改,越改文稿才會越成熟、越進步。」蔡鳳寶表示,我們不是要讓自己成為很高明的作家,而是要把慈濟的美善傳下來,不必給自己壓力,只要活動如實報導,達到 善的循環即可,同時允許自己有成長的空間,佛法本來就是漸次深入的。

「佛陀的大藏經是佛陀講述出來的;慈濟的大藏經是慈濟人做出來的典範。」人文真善美為時代作見證,為人類寫歷史,為慈濟留藏經,期能以善啟愛,以苦啟悲發人深省,改變自 己,改變世界影響不盡,蔡鳳寶勉勵大家。

斯文的鐘文良,是三合一的文字志工,有時會對文稿有不知從何處下筆的困擾,這次上課覺得蔡鳳寶準備用心,舉例又很豐富,尤其是累積多年的筆耕經驗,不藏私的傾囊相授,把寫 作的技巧分析講授得非常詳細,消除對寫文章的恐懼與疏離感,這樣的課程應該常辦,可以提升雲林三合一的實力,亦可凝聚大家的共識。

◎融會貫通 出班作業

有了基本概念難之後,接著是影視企劃課程,規劃「五分鐘新視覺」會有連續四次的課程,邀請來自臺南的潘俞臻帶動,她擅長新聞短片製作,分享「用影片說故事。」

影片拍攝前,必須先構思拍攝細節、初訪,對事件或人物了解比較透徹,所以文字和錄影需事先研討拍攝方向,「包括要拍什麼場景、要訪問誰?都要事先規劃,運用團隊集思廣義去 激盪新的想法。」

「影片的魅力,在故事本身!」但經過影音加強,透過文字、音樂牽動觀看者的情緒。平時觀賞他人拍攝的影片,可以了解拍攝手法及呈現方式,作為一種學習,重要的是拍攝者在拍 畫面時,融入自己的感受,才能打動人心。

除了課堂的傳授,最重要是實作,藉由共修結合慈濟五十周年,啟動雲林「回眸來時路」的拍攝製作。作業以和氣為團隊,由於2016年的斗六和氣一、斗六和氣二,合併整編為 「斗六和氣」,雲林區原有六個和氣,如今成為五個和氣,因此將會有五支影片產生,也期待組隊共同護持,成就人文真善美完成紀錄。

◎代表學習 協助記錄

原本報名整日課程的黃昇傑,因父親身體出狀況緊急送醫,上午在醫院陪伴照顧,下午趕來共修,黃昇傑是合心教育功能團隊幹事,他說:「教育區塊活動多,人文真善美人力又吃 緊,無法請人文真善美逐一記錄,自己來學習,再回去分享,這樣就能留下記錄。」

「參與共修,能瞭解人文真善美的工作內容;原來呈現給大家的影片、照相或文字都是經過淬煉之後的成果!」第一次參加共修的新發意志工劉勝榮,有感人文真善美要透過不斷的共 修與實際出班,才能體悟更多。本身對於軟體應用有濃厚興趣,覺得自己屬木訥型的人,比較適合企劃與文字,未來會努力朝這方向努力。

人人能出班,也要能做作業回傳,圖像志工陳宏宜是新承擔的和氣人文真善美幹事,與大家分享挑圖、圖說,上傳圖片的離線編輯作業步驟,讓訪視志工或各功能組志工都有機會學習 上傳的機會。

陪伴人文真善美的合心關懷吳金松,鼓勵大家:「不要小看自己,一起來學習做人文真善美;為慈濟寫歷史,為人類留美善。」吳金松希望大家把所學帶回社區與組隊分享,期待往後 能讓雲林人文真善美再組隊合力之下,陣容更大、更堅強。

圖左 : 來自臺南的講師潘俞臻帶動「五分鐘新視覺」,她分享「用影片說故事。」除了靜態課程,最重要的是要實作。[攝影者:沈美君]
圖右 : 講師鳳寶(左)表示,我們不是要讓自己成為很高明的作家,而是要把慈濟的美善傳下來,不必給自己壓力,只要活動如實報導。[攝影者:黃淑媖]

圖左 : 為鼓勵跨功能組邀約出班,邁向人人真善美,雲林區人文真善美教育訓練組張如容,鼓勵大家展現團結力,一起來突破難關![攝影者:沈美君]
圖右 : 人人能出班,也要能做作業回傳,講師陳宏宜(左)指導圖片的離線編輯上傳作業步驟。[攝影者:沈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