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雲林 做慈濟得信心 願老來續付出

做慈濟得信心 願老來續付出

E-mail 列印
「阮在山區做環保、阮在海邊做環保、阮在市區做環保,阮八十歲,阮要吃甲一百二十歲,免拿枴仔呀可以做工作;教育團隊,齊心大愛引航希望,創造美善校園和社會,生生世世做慈濟呀!做慈濟。」環保志工陳銘偉帶領雲嘉 環保志工暨教育功能團隊以臺語齊心向證嚴上人發心立願。

來自雲林、嘉義的環保志工、榮董、大愛媽媽、教聯會老師、慈青等士農工商不同領域的人士近一千三百人,於11 月 20 日上午參與慈濟雲林聯絡處的歲末祝福感恩會,平時在社區勤奮耕耘,今日歡喜前來接受上人的祝福並共同祈福社會祥和,如同藥師如來的第二大願,「開曉事業願……若諸有情樂業盡專長……安份守己做貢獻,社會百業必輝煌。」

◎進慈濟 化自卑為力量

感恩會上,嘉義縣梅山的林德霖,分享他的人生故事,二十五歲時,遭逢喪母之痛,父親希望他成家立業,幫他物色外籍配偶結婚。孝順的林德霖聽從父親的安排珍惜這段異國情緣,可是不知何因?只來五個月又四天的妻子就失聯。

他回憶起這段傷心往事,不禁潸然淚下,關閉自己、不想走出家門不想見人,長久時間一直無法走出痛苦,自卑感愈來愈重,起了尋短的念頭。幸有慈濟志工探視陪伴及關懷,經過近兩年的時間,他才勇於走進梅山環保站。

一踏入環保站,讓德霖深深感動,他看到每個人都很拼命一直在搬運東西、彎腰分類、不怕手髒,東西重,做什麼都很認真,很快樂的樣子。還有八十多歲老菩薩也在做,看到他們的身影就告訴自己,有能力也要回饋,把自卑化為力量。

林德霖的故事就如經云,「一切眾生皆有如來藏,只因無明多蔽障,無盡煩惱百萬千......」幸有一群發心立願的菩薩,走入苦難眾生,拔苦予樂,帶他做環保,洗滌心中無明的煩惱。林德霖親自體驗付出後,得到自信的力量,他藉歲末祝福的機會對上人發願,要茹素、為環保福田認真做事。

◎做環保 充滿福慧人生

感恩會,另一位人品典範是做環保已有十年的西螺環保志工──八十九歲的程廖邁,她用心做環保一生樸實,每天清晨三、四點起床運動做外丹功、伸展操後,開始燒香、誦經、做早餐,用餐完,踩著她的腳踏車快樂出門做環保。

做環保初期,鄰居常笑她傻,老來不得閒,還要辛苦撿回收,回收的資源還要捐給慈濟,還不斷勸她:「慈濟很有錢,都救濟到國外去,妳不會自己拿去賣?」個性豪爽開朗的程廖邁阿嬤,非但不生氣,還告訴對方:「自己不但是在做運動,也是幫助人,慈濟有錢,才能救人啊!國內是人,國外也是人啊!為什麼要分國內國外呢?能救人比較好,難道你要給人救嗎?」因為抱持著同理心,且講得有道理,鄰居日後不再笑她。

平時撿回收時,有些熟捻的鄰居袖手旁觀,她還會跟對方開玩笑說:「還在那邊看,不會過來幫忙喔!」鄰居見狀,都會過來協助。有時鄰居泡茶聊天也會邀約她一起坐下來喝茶,她會歡喜分享做環保的好處及提醒對方:「騎孔明車(腳踏車)撿回收,是在運動和愛地球,你們不能一直坐在那裡啦!你們這樣缺乏運動,身體不動會越來越不好喔!」

程廖邁阿嬤樂觀的天性,善良又有智慧,感染周遭的親朋好友也一起做環保,身體硬朗的她開心的笑說:「我每天一躺下就睡著了,好眠又健康,做環保,身體真正好。」她更發心繼續做環保,做到不能做為止,因為能做就是福。

◎法入心 期待受證來臨

從教育功能團隊走入慈濟的大愛媽媽許素貞,是此次負責採訪人品典範程廖邁阿嬤的撰文志工,許素貞謙虛地說:「這都是與團隊合作完成的。」因採訪而認識程廖邁,許素貞感受到,「阿嬤是一位心寬念純很樂觀的人,身體硬朗,和她聊天如沐春風,感覺真的很好。」

因公婆年紀大,於是許素貞2007年有了提早退休的念頭,她是位孝順且勤儉持家的傳統女性,照顧公婆無怨尤。退休後,利用空閒時間,進入大愛媽媽成長班學習,並承擔課記的工作,在這個領域,學習用照相、文字記錄課程重點,並製作簡報,因課程內容豐富多樣,讓她樂在其中,至今九年仍不間斷。

後來,為了讓記錄能抓住重點與方向,2012年參加人文真善美通識課程及基礎課程的共修,學習到更多的專業技巧,並為大愛媽媽留下成長的足跡。

西螺靜思堂成立,需要有文字志工寫溯源,當時找許素貞幫忙,當聽完西螺環保幹事陳玉嬌和楊喜靜地分享之後,令她感動到想哭,「我覺得他們真的很用心在做,西螺環保教育做得很好,如果沒有記錄,就無法為西螺留下歷史的足跡。」於是花了十四天,寫出九千多字的溯源,因過於冗長,後來刪成七千多字,完成這項使命。

由於白天忙著家事,都需利用晚上熬夜,十四天沒睡好覺,又加上右眼曾受傷過,視力較差!家人更是反對她的眼睛過度緊盯電腦,讓她身心非常疲憊。為了眼睛的視力、不讓家人擔心,於是在心中默默浮現,以後不再寫文稿的念頭。

但是當人文真善美志工張萬,來電請她再度協助記錄西螺靜思堂連鎖磚鋪設、整地記錄時,她又不自覺點頭答應,寫了兩篇大藏經,緊接著西螺靜思堂啟用典禮、祈福會、歲末祝福等活動,都一項一項完成文稿。雖然有錄影和照相的紀錄,但上人說文字更重要,更能永久保存。上人的叮嚀令許素貞使命感油然而生,又有文字團隊的陪伴,她不再有放棄寫文稿的念頭。

「不管你們現在穿灰天或是藍天的制服,只要法入心,都是師父的好弟子」許素貞一直將上人的這句話銘記在心,雖然至今仍身穿灰天制服,但不減其對慈濟志業的熱愛,她相信,「只要緣深,不怕緣來得遲。」在歲末祝福雲嘉環保暨功能場次的法海區她不缺席,毅然決然投入演繹。

「在因緣未成熟之前,我要努力儲存慈濟資糧,期待有朝一日,也能穿上藍天白雲的制服,相信只要我更用心去做,有朝一日也會感動身邊的家人。」因採訪人物,走入別人的生命故事,修正自己的想法,使心量更寬廣。現在她參加慈濟活動,常抱感恩心,把握每次付出的機會。

歲末祝福感恩會,上人帶領大眾點燈祈福並發福慧紅包祝福每位菩薩,「社會各行各業,士農工商,種田的、教書的、做生意的,都是建立起一個健康的社會,希望我們的菩薩,人人身心健康,吃到一百二十歲,做到不知幾歲,一直做就對了。」上人並祝福新的一年,日日平安、大地平安、人人都平安,重要的還要好好祈禱,發心立願。

圖左 :雲林人品典範程廖邁(左)做環保有十年,今年已八十九歲,在志工陳玉嬌(右)的陪伴下,上臺分享做環保的智慧。[攝影者:黃淑媖]
圖右 :參與法海區演繹的張西川(左一),在花蓮志業體上班,前兩天回嘉義,把握入經藏的機會;今年妻子受證接受上人的祝福,令他歡喜夫妻能同行菩薩道。[攝影者:劉麗美]

圖左 :嘉義縣梅山的林德霖(左)分享他的人生故事,他回憶傷心往事,不禁潸然淚下;幸有慈濟志工探視陪伴及關懷,經過近兩年的時間,他終於勇於走進梅山環保站付出一己之能。[攝影者:黃淑媖]
圖右 :志工的家屬,歡喜地從靜思精舍德旻師父的手上,領受證嚴上人的福慧紅包與祝福。[攝影者:黃淑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