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高雄 親子班戶外活動 藝術與知性之旅

親子班戶外活動 藝術與知性之旅

E-mail 列印
苓雅文化社區「小而美」的親子成長班,一直以來的特色就是家長與孩子同堂學習,雖然只有十位學生和五位家長,工作團隊對每一堂課仍然縝密設計,2023年4月16日清晨微風吹拂,今天是親子成長班戶外教學活動,大 家要到高雄靜思堂參訪「氣候變遷館及螢火蟲之光互動遊戲區」、「觀賞夏荊山大師佛畫藝術展」及資源回收分類實做體驗。

◎匯聚微光 照亮大地

到靜思堂的第一站是由郭淑娟老師導覽氣候變遷館,緊接著大家又來到螢火蟲之光動畫互動體驗區,ㄇ字型銀幕,發出無數螢火光芒的體驗,讓家長與小朋友感受微光匯聚的力量。郭淑娟老師發給每人一張螢火蟲圖畫紙,每一隻小小的螢火蟲有攜帶著竹筒、香積飯、毛毯、BNT和物資卡,經過彩繪後放在電腦前掃描,自己所上色的螢火蟲,即在呈現綠樹林的大螢幕上一閃一閃的飛起來,好玩極了;在寓教於樂中體悟出,自己就像那小小的「火金姑」,微光匯聚能照亮大地,能發揮大力量,幫助飢餓的貧苦人家,也可以購買COVID-19疫苗搶救生命。

帶著竹筒的螢火蟲,代表積小善日存五毛錢成大善,小善猶如一滴水、一把沙,水滴可匯成海,沙子可堆積如山,慈濟的慈善志業是靠五毛錢起家的,也是竹筒歲月的源起,證嚴上人於花蓮成立慈濟功德會,初期帶領三十位家庭主婦,每天將省下五毛的買菜錢存入竹筒,累積起來用來幫助貧苦人家。

當時,曾有會員問:「一次交一個月十五元可不可以?」上人回答:「一個月交十五元,這樣一個月只發一次愛心,我希望你每天記住,心中有愛哪怕只是五毛錢,那一份善念最有價值的。」只要大家日日發心,不論金額多寡,累積起來就可以發揮巨大力量來救人。

土耳其敘利亞於2023年2月6日發生大地震瞬間,眼前樓房一棟一棟垮塌,強烈震度脆弱建築,天氣異常寒冷氣溫降至攝氏零下十幾度,僅是土耳其就超過四萬人罹難受災人數,受災人數難以計數,慈濟於二月八日緊急打包八千多條加厚毛毯空運到土耳其解決燃眉之急;帶著毛毯飛過來的螢火蟲像是全球慈濟志工對受災民眾溫暖的關懷,讓災民們在酷寒的天氣中免於寒冷。

◎佛畫觀賞 濡沐佛法

在高雄靜思堂正在展覽「萬法心生夏荊山佛畫展」,走入講經堂進入眼簾的是荷花觀音,以簡逸寫意線條勾勒帶出素雅之白衣大士,側鋒及嚴謹的工筆畫穿插,大量留白增添寧靜清淨無染的氛圍,讓人增添遐想;本次佛畫藝術經典展是以「萬法心生」為題,展覽的四大系列結合慈濟「慈悲為懷、濟世救人」的初心,期待大眾透過佛畫觀賞,靜心養心,豐富心靈。

夏荊山被譽與張大千、溥心畬為佛教藝術界中睥睨全球的三位大師,以融古鑠今、東西合璧充分展現佛像造型及其悲願,恭繪近十公尺長之巨幅名畫、氣勢磅礡、極富視覺震撼與攝受力,讓人感受佛法奧義浩瀚的存在。大師追隨文化巨擘南懷瑾、南亭法師等奠定佛法深厚基礎,在其書法展中有感眾生平等,書寫「眾生都有佛性,都是未來佛,所以應相互敬仰,處處廣結善緣,千萬勿殺生勿為一時口饞殺生殘死害它命,結果自作自受無人替」,與證嚴上人「推廣素食、護愛眾生」不謀而合。

大師佛畫的特色為題字,每幅畫都有其學佛的體會與心得,如「荷花觀音」書題「觀世音菩薩法身,是清淨無身,能現一切身,凡所有求無不靈驗」也與慈濟志工付出無所求、及時現身災難地區救拔苦難,猶如觀世音菩薩聞聲救苦般相呼應。學生與家長在國際級的展覽中,透過解說觀賞神奇的工筆畫,雖然無法一窺堂奧,課務陳雲卿老師說:「觀賞佛畫經慈濟志工導覽,將善苗種植幼小心靈,他日則遍功德田」。

參訪靜態展覽後,大家接著來到環保站實做,環保為全球關注的議題,由於人類的貪婪肆無忌憚的開發,已讓地球母親遍體鱗傷;環保志工陳清雲提到,資源玻璃製品一公斤才一角,其實回收是不敷成本的,上人曾經慈勉:「慈濟做環保,不是為了回收資源變賣所得,是為了清流淨化人心,即使資源回收無法變賣,沒有錢也要做。」所以做回收是要讓大家知道許多廢棄物都能夠再利用,無須再向地球大肆挖取資源。

◎環保實做 用心體驗

體驗活動區分三站「塑膠瓶整理」、「塑膠袋分類」、「十字螺絲鬆緊練習」;塑膠瓶必須將殘留的水或飲料倒出來後,用腳踩踏扁平如此才不會佔用空間,再依照不同的塑膠材質分類置放,塑膠袋更是不要任意丟棄,不但造成垃圾汙染環境,流向大海還會造成魚兒、海鳥誤食而死,所以從源頭減少塑膠袋才是對環境最大的保護。站長陳清雲也藉機以自創了環保口訣「上街自備購物袋,隨身攜帶杯碗筷;提著菜籃去買菜,天天不用塑膠袋;輕鬆環保又自在,保護地球尚介讚啊﹗尚介讚!」提醒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落實環保的重要性。

學生家長蔡宏杰帶著就讀國小一年級的女兒蔡采縈一起來參加親子活動,他覺得非常開心,平常他就有在家裡做分類,每次參加親子成長班回到家裡,女兒就會跟弟弟媽媽分享所學,蔡宏杰說:「女兒曾經分享海龜在海裡面鼻子被吸管插到無法拔出、更無法吃東西,導致死亡的真實故事,來了親子班看到孩子最大的成長就是有了自信,勇敢的在大家面前分享所學。」

從越南遠嫁到臺灣已經十九年的蔡麗金,平常就會在上班的地方收集紙箱、食油用鐵桶,一段時間後就會載往鄰近的環保站,她跟著一對兒女來參加親子班,就讀國三的女兒分享,來參加環保分類是她覺得非常有成就感的事,小學六年級的兒子陳冠璋觀賞火金姑展示館最大的體會就是團結力量大,人多就能改變一件事情。蔡麗金說:「從前女兒很內向不擅表達,但是來了親子班上課後變得很有自信心,兒子非常貼心,總會主動幫我按摩,兩個小孩讓我很安慰。」來到臺灣有個溫暖的家,又有乖巧聽話的孩子,蔡麗金覺得非常幸福。

不同領域的學習讓學生與家長領略了佛畫的知性之美,在光動畫互動區體悟出點點愛心滙聚,就能成為發揮幫別人的力量,環保回收實做更是教育大家,愛地球是大家的責任,人人都要從自己做起。一個上午參訪活動,學員家長用心的學習,隊輔們真誠的陪伴,不僅為大家留下溫馨美好的回憶,也讓大家學到寶貴知識提升人文藝術的素養。

圖左 :環保站的志工解說環保十字口訣的分類要領。[攝影者:方煥昇]
圖右 :班主任賴秀足介紹今天的活動行程,特別說明三樓講經堂夏荊山大師佛畫展覽「萬法心生」的特色。[攝影者:方煥昇]

圖左 :德(耒英)師父慈勉小朋友:「不要挑食,而且不要隨便生氣,因為生氣是短暫的發瘋,很希望小朋友能回精舍,身體要顧好,不要亂吃零食。」[攝影者:方煥昇]
圖右 :由郭淑娟老師導覽氣候變遷各展場,大家都認真專注的聆聽。[攝影者:方煥昇]

圖左 :導覽志工生動活潑的導覽,這兩位小朋友聽得很專注[攝影者:方煥昇]
圖右 :靜思堂環保站的陳清雲志工為大家解說,那些塑膠袋塑膠製品不能回收,讓大家了解方便在學校家裡做分類。[攝影者:方煥昇]

圖左 :家長蔡宏杰(右)分享就讀四維國小一年級的女兒蔡采縈(左)上了親子成長班以後,增加了自信心,趕在大家的面前分享。[攝影者:方煥昇]
圖右 :小朋友親身體驗塑膠袋回收之後將不要的剪掉再做處理,可以熔製再利用。[攝影者:方煥昇]
圖左 :來自越南媽媽蔡麗金(中間),感謝兩個小孩陳美安(右)陳冠璋(左)的貼心乖巧懂事,孩子來到親子成長班學習變得活潑開朗,增加自信敢在大家的面前心想學習心得。[攝影者:方煥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