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高雄 靜思滌心垢 心美看什麼都美

靜思滌心垢 心美看什麼都美

E-mail 列印
「我就好想在這裡坐一坐。」熱情的陽光穿透樹葉灑落在連鎖磚上,返鄉恆春掃墓的民眾龔雪真到高雄靜思堂,坐在大愛廣場旁的小憇區,享受寧靜的片刻,不想離去……

遠眺,座落在高雄市河堤南路巍峨建築――高雄靜思 堂,藏身於繁華的塵囂中。佔地15000坪,樓高七層,由慈濟志工杜俊元護持捐地,於2006年4月21日啟用。廣場到建築物本身,都是綠建築的環保工法打造,融合――志工教育訓練、社區關懷、服務、長照服務、社會教育推廣、親子互動園地、品茗書香、環保、防災教育、急難救助供餐、大型災害避難所等,不僅是學習成長的教育場域,更是心靈沈澱的家。

在四天的清明連假的最後一天(4/7),高雄人文真善美團隊在高雄靜思堂舉辦了「高屏區人文真善美初階基礎課程」的第二次上課。這次課程結合了文字和錄影教學,讓學員們學習如何製作「短影音」作品。學員被分成了十三組,而第八組的拍攝主題是「高雄靜思堂」。第八組成員行經大愛廣場取景時,跟身穿紅色上衣的龔雪真不期而遇,與首次造訪靜思堂的「她」,共譜一趟心靈饗宴之旅。

◎邂逅 乾渴心靈G湯

十點許,「快!快!快!沒時間了。」隊輔林淑娥對著第八組成員說:「趕緊拎著鞋袋,往『大愛廣場』集合。」集合後,第八組成員到大愛廣場東側石階旁取景時,不期而遇獨自正在小憇片刻的龔雪真。人文真善美志工們,熱情打招呼並寒暄問候。得知返鄉掃墓,不願就此回臺北,想多滯留一下,感受南部的美好。

龔雪真很興奮地說:「好喜歡這裡的氛圍,第一次來,可以進去看看嗎?」「當然可以!」慈濟志工廖佩娟就挽起她的手,往左手邊至綠意盎然的東側石階步道先走一回,再往一樓萬佛大廳移動。

「她」戒慎虔誠地跟著志工們,亦步亦趨前進且環視周遭,不斷發出驚訝讚歎之聲。此時,萬佛大廳前一位優雅婦人,推著坐在輪椅上九十五歲高齡阿嬤,志工林淑娥上前問:「要一起禮佛問訊?」於是乎,一行人數名排成一列,虔誠地跟佛陀述說心中的願望。

高齡阿嬤,媽媽心慈母情,心心念念的還是祈求孩子(兩個兒子)平安順利。無論到幾歲,依然像長不大孩子般地心繫掛念著,就是偉大的慈母情懷呀!

接著,一行人就順著路徑,來到靜思書軒。龔雪真興致勃勃地說:「哇!有吃的、用的,還可以品茗書香、喝咖啡,真是太舒適了。」志工陪伴著她,閱讀書籍介紹好書,「我就是需要這一類書籍!」龔雪真拿起這本書——《誰讓青春沒有明天》,想買回送給就讀高中的侄子,她展露出喜孜孜地笑臉。

◎足跡 法華坡聽共善

即將邁入五十八周年慶的慈濟,愛的足跡遍灑一百二十八個國家地區,大愛無國界,但願眾生得離苦,法華坡道兩側見證了慈濟的愛灑足跡。沿著法華坡道,導覽志工細說莫拉克風災的種種,彷彿當時的情景重現,那份不分種族,宗教的悲心,著實令人動容。移步到賀伯颱風場景時,居住於板橋的龔雪真,回想當時她大著肚子,工廠淹水一米八,看著員工從工廠頂樓跳下救生艇。險象環生,印象很深刻,好佩服慈濟志工們「付出無所求的大愛精神」。

愛灑足跡也遍及海外,如緬甸的米撲滿、印尼紅溪河的整治、菲律賓海燕風災發起「以工代賑」重建家園等,感受到大愛無國界的體現。陪伴在旁的培訓志工廖佩娟,對「以工代賑」讓災民付出勞力獲取所得,不是接受同情施捨,可以用自己的能力來重建家園的做法,愛與尊重的基礎下,「給人方向、給人希望」,有特別的心靈觸動。

廖佩娟深深的理解到〈勤行頌〉「靜思法脈勤行道,傳承法髓弘誓願,慈濟宗門人間路,悲智雙運無量心……立體琉璃同心圓,菩提林立同根生,隊組合心耕福田,慧根深植菩薩道。」,提醒自己要時時多用心。

◎心語 心美處處皆美

來到講經堂禮佛區,濡沐於智慧的法海中,猶如成佛之道,必須經過心靈的洗滌。龔雪真恭敬虔誠的禮拜,與佛心語:「祈願俄烏戰爭能早日平息,領導者普丁能減少一己私利,多一點善念,為深陷苦難的難民祈福,也為臺海的和平許願。」在這樣肅穆的氛圍中,「她」頻頻拭淚,感動到無法言喻。

步出講經堂,踏在溫暖的木棧板上,走過迂迴的廊道來到外迴廊,無一不是「美」。印證證嚴上人的靜思智慧法語「心美,看什麼都美!」很受惠也很受用。在外迴廊寛廣的徒步區,沁涼的微風徐徐吹來,不疾不徐的悠遊自在散步,彷彿置身於森林中享受芬多精,洗滌著無數的塵憂。

從三樓朝北俯瞰,一條小葉欖仁的林蔭大道,東西橫亙,區隔著高雄愛河和大愛廣場。在這視野無盡延伸之中,只有一條曲度跨虹的人行小橋,志工陪伴著民眾沉浸在如此幽靜的時光中,眼眸相望交流,彼此露出淡淡微笑,此時無聲勝有聲。

巍峨建築在吵鬧的街道上,站立於靜思堂的三樓外平臺,雖然動靜分明,心靈上却是隔外的寧靜,身心滋養的好芳地。龔雪真跟志工約定:「我下次還要再來!」重溫心靈饗宴……

圖左 :萬佛大廳前一位優雅婦人,推著坐在輪椅上九十五歲高齡阿嬤,志工林淑娥(右三)上前問:要一起禮佛問訊?於是乎,一行人數名排成一列,虔誠地跟佛陀述說心中的願望。[攝影者:王瑾]
圖右 :走過迂迴的廊道來到外迴廊,無一不是「美」。印證證嚴上人的靜思智慧法語「心美,看什麼都美!」,培訓志工廖佩娟覺得很受惠,也很受用。[攝影者:王瑾]

圖左 :龔雪真(著紅衣者)說:「好喜歡這裡的氛圍,第一次來,可以進去看看嗎?」「當然可以!」慈濟志工廖佩娟(右)就挽起她的手入內參訪。[攝影者:王瑾]
圖右 :來到靜思書軒,民眾龔雪真(中)很驚訝地說:「哇!有吃的、用的,還可以品茗書香、喝咖啡,真是太舒適了!」志工廖佩娟(右)陪伴著她,閱讀書籍介紹好書。[攝影者:王瑾]

圖左 :沿著法華坡道,導覽志工細說莫拉克風災的種種,彷彿當時的情景重現,那份不分種族,宗教的悲心,著實令人動容。[攝影者:王瑾]
圖右 :會眾龔雪真在三樓講經堂恭敬虔誠的禮拜,與佛心語。[攝影者:王瑾]

圖左 :靜思書軒是期待在紛紛擾擾的社會中,提供人們一個沉澱心靈的處所,接受人文的薰染。書軒內的每一本書,都是洗滌人心的清流泉源,期待讀者翻閱的同時,心靈沐浴在清流中,滌除積累於心的汙垢,回復澄淨的本性。[攝影者:王瑾]
圖右 :遠眺,座落在高雄市河堤南路巍峨建築――高雄靜思堂,藏身於繁華的塵囂中。佔地15000坪,樓高七層,由慈濟志工杜俊元護持捐地。[攝影者:王瑾]
圖左 :會眾龔雪真恭敬虔誠的禮拜:「祈願俄烏戰爭能早日平息」,在這樣肅穆的氛圍中,「她」頻頻拭淚,感動到無法言喻。[攝影者:譚茗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