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02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高雄 當生命再度燃燒 無價之寶

當生命再度燃燒 無價之寶

E-mail 列印
在1990年,證嚴上人呼籲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希望環保理念落實在生活和表現在個人的生活上,不是只有做垃圾分類回收而已,更重要的是讓物命再生。上人說:做環保就是調養大地,修行心地的功夫,救世要先救心,想 要影響天地,則要先影響心地。

2024年4月20日,高屏人文真善美初階基礎課程最後一堂課,這次課程結合了文字、照相和錄影外拍實作課程,期望讓新加入團隊的學員在實作中,加深人文真善美的專業素養。三民聯區學員前往靜思堂環保教育站,記錄環保志工。

◎把握時間勤付出 爭取時間暖化緩

位於高雄靜思堂後方、灣興街上的「靜思堂環保教育站」,從2013年8月14日啟用。當人從大門進來的時候,會被人字形屋簷下的一句話「見苦知福惜福再造福」所觸動,讓人的心靈上有微妙的觸動及共鳴——在這裡,環保志工不論年齡、身份背景如何,每個人都以柔軟的身段投入其中,沒有怨言及不怕辛勞,只有為地球盡一分心力的決心。

周日上午,一群環保志工仍然到環保站付出,有人做拆解,有人整理報紙,也有人做寶特瓶或塑膠袋分類等。環保志工許春花正坐在一堆白色、黑色和紅色的塑膠袋中間,認真地進行分類工作。她戴著手套,專注地將不同顏色的塑膠袋分開。她已經受證為委員,上人賜予她的法號是「慮云」,她很歡喜此法號,覺得「慮云」很適合她,很清淡、心裡也很清淨。

春花已經八十歲,每天都會騎著機車從鹽埕區來到環保站做環保,她說:「有空就來做!」除了做環保,她幾乎每個月會去大林慈濟醫院做醫療志工一星期,這讓她更深刻地體會到「見苦知福」的含義。因為先生的牙口不好需要她的照顧,她必須抓緊時間完成環保工作,然後趕回家為先生準備飯菜。春花雖然家業與志業兩邊忙,但她歡喜地說:「每天來到這裡,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做環保,感覺非常開心。」她也非常感恩上人開闢此大福田,就如「靜思語」——「甘願做,歡喜受。」

春花也語重心長地說:「來做環保的人不多,希望能菩薩招生,讓社區的志工能夠多參與。」她也分享她和朋友聊天時,也會邀約他們一起來做環保,也分享上人的叮嚀,慈濟環保不是「爭利」而是「爭取時間」,降低地球暖化危機的速度。藉由這樣的分享和互動,她相信每個人都能發現內心真正想要保護地球的決心。

◎體悟無常長慧命 把握當下喜布施

每位志工都珍惜當下,因為若不是過去生造的好因緣,這輩子怎能有機會進入慈濟呢?洪林淑娥是一位已經從職場退休的環保志工,她也是天天都來到環保站做塑膠袋分類。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她曾是一位在路邊賣香椿餅的攤販,雖然以前的經濟不寛裕,但她卻捐了六個榮董……

在過去,洪林淑娥整天站在路邊賣香椿餅,身體長期受到負擔,甚至患上了坐骨神經疼痛。有一次她去民生醫院做健康檢查,接到通知說她的身體出現了問題,經進一步檢查發現罹患子宮頸癌。淑娥回憶說:「二十多年前,得了癌症幾乎就等同於被判了死刑,當時我的心情十分低落。」經過手術治療出院後,她的尿袋都還沒拿掉,正好遇上歲末證嚴上人行腳到高雄。一位資深志工邀請她到高雄新會所參加歲末祝福感恩會。當她看到上人時,深受感動,眼淚流不停,於是在心中立下願望要跟隨著上人走。從那時起,她開始做志工,不僅參與環保活動,還投身醫療志工等等,最終也受證為委員。

現在的洪林淑娥每天都在環保站默默地分類,也感恩上人開啟環保法門,讓大家都能夠快樂地參與其中。她說:「參與環保的意義在於保護地球,這是我們的責任,也是一種使命。」她感慨地表示,以前對環保沒有太多感覺,但現在在從事塑膠袋分類,才知道塑膠袋的使用量非常大,環保車一星期要到百貨公司載三趟,如果一天不分類,塑膠袋就堆積如山。「沒有出來做環保,都不知道塑膠袋及瓶瓶罐罐的嚴重污染程度。」

洪林淑娥已經圓滿六個榮董,這讓人文真善美志工鄭雅文十分好奇,於是向她請教為什麼她會這麼積極地幫助家人、一個接著一個地圓滿榮董?淑娥笑著回答:「有願就有力,有心就有福,把握當下,任何困難都能迎刃而解。」對於這句話,她深有體會,她堅信自己的願望和善良的心會成就她所期望的。付出無所求的洪林淑娥,深深地體會到靜思語中所說的「真正的快樂是施捨後的那份清淨、安慰與喜悅」。

◎越做歡喜越年輕 傳承接棒生不息

環保志工也是受證委員的李洪秀足,今年已經七十二歲了,她坐在塑膠袋分類區,神情淡然地專心工作。她靈巧的雙手熟練地整理和分類塑膠袋,儘管年事已高,但她看起來比她的實際年齡年輕許多。她笑著說道:「這裡的志工有些已經八十、九十歲了,因為參與環保工作,身體不斷活動,自然而然就會感覺越來越年輕啦!」

在家閒著沒事做的時候,洪秀足覺得不如來環保站做志工,大家在一起很歡喜和開心。她分享上人的話語:「為了地球,做環保很重要,為了下一代的健康要把環保做好,還要用會鼓掌的雙手盡一己之力,把塑膠整理後再分類回收,讓垃圾變黃金,讓物命再生。」這就是洪秀足每天來做環保的使命。

她深信環保志業需要有人傳承,才能永續發展。因此,對年輕人要箍,老的要顧。只有不斷地學習和交流,大家才能共同進步,接手傳承就是做,做久就有經驗了。洪秀足表示:「在這裡沒有誰比較厲害,資深的和新芽一樣重要。」這是她當下的感受,她引用了靜思語中的一句話:「有願就有力」,希望每個人都能全心全意地投入菩薩道上。

◎惜物惜福延物命 經驗豐富樂解答

在環保站的一角,已受證委員的環保志工曾香正低著頭拆著一箱回收全新杯蓋的包裝袋。

曾香的先生生前是一位環保志工,他往生後捐大體成為無語良師,曾香感恩在那段期間志工的關懷陪伴,因此退休後她也成為環保志工且進而受證為委員。她什麼工作都做,但最後專門處理環保站裏的二手物品回收工作。

回收的物品五花八門,應有盡有,像是電風扇、微波爐、衣服、櫃子、碗盤、除濕機、桌椅等等,有些甚至是全新的,連名牌都還沒有取下。這些回收物希望能延長物品的壽命,會用來募心募愛或提供給需要的人。如果有些回收物不成套的,像杯蓋等,就只能賣給回收商。曾香感嘆道:「現在的人真是太好命了,東西不用就丟掉,蠻浪費的。身為慈濟人一定要聽上人的話,惜物惜福活用物命。」

在人文真善美志工陳櫻美的採訪中,有新進或有經驗的環保志工都會來詢問曾香,問她應該做些什麼工作?哪裡要先做?東西要搬去哪裡?曾香總是笑呵呵且柔和地一一解答他們的疑問,彷彿就像是一個大家庭中的大姊姊帶著弟弟妹妹一起工作,這種溫馨感讓人也感受著那份關懷。她笑著說做環保已做了二十年,什麼工作都做過,所以大家都會來向她請教。

曾香也輕描淡寫地說,雖然環保做了那麼久,做得非常法喜充滿,在這不算短的日子裡,有時候也會感到煩躁和不想做的時候,但只要想到上人所說的「甘願做、歡喜受」,就能讓她重拾動力,歡歡喜喜地再到環保站做她能做的事,對她來說,上人的法是她最珍貴的寶,聽上人的話「做就對了」!

靜思堂環保站的日常工作是一個循環不息的過程,每一天都在為地球的未來貢獻著力量。環保站守護著每一份清淨,全年無休,彰顯著對大地的承諾;如同《禮運大同篇》的智慧,老有所終,是對生命最深的敬意。環保站的使命,不僅止於回收與再利用,更在於喚醒人心,對這個世界的愛與關懷。

圖左 :慈濟志工張五妹擁有裁縫好手藝,輪值環保站生活組時,把握因緣幫忙打理環保站午餐。[攝影者:徐玉美]
圖右 :環保志工曾香天天到環保站整理回收全新或二手堪用的物品,延續物命。[攝影者:徐玉美]

圖左 :環保志工彭毓涵(中)熟練地整理寶特瓶。[攝影者:徐玉美]
圖右 :環保志工蔡秀燕熟練地分類塑膠袋,感恩上人有這個環保法門,讓大家能夠開心地做環保。[攝影者:徐玉美]

圖左 :環保志工許春花從鹽埕區騎機車到環保站,雖然家業與志業兩邊忙,但甘願做歡喜受。[攝影者:徐玉美]
圖右 :環保志工洪林淑娥天天做環保,覺得做環保的意義是在保護地球,是責任也是一種使命。[攝影者:徐玉美]

圖左 :環保志工李洪秀足神情淡然地坐在工作區,靈巧的雙手熟練地把塑膠袋一個一個的整理歸納。[攝影者:徐玉美]
圖右 :環保站不是只有垃圾分類回收而已,更重要的是讓物命再生,及環保教育——少用、不用、重覆用。[攝影者:徐玉美]
圖左 :「靜思堂環保教育站」,座落在高雄靜思堂後方的灣興街上,映入眼簾讓人印象深刻的一句話「清淨在源頭 簡樸過生活」,它提醒著大眾如何落實環保在日常生活中。[攝影者:徐玉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