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1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高雄 記錄美善傳人文 實作有AI見證足跡

記錄美善傳人文 實作有AI見證足跡

E-mail 列印
高屏區人文真善美志工學習的心,求「法」若渴,初階課程及實作,堂堂精彩,講師們也非常戮力的教學,令人讚歎!自2024年3月31日、4月7日、13日及20日,高雄人文真善美團隊於高雄靜思堂舉辦「高屏區人文 真善美初階基礎課程」共計四堂課。

第一堂課(3/31)早上,由文史處同仁教學TMC 3.0慈濟圖文編輯,下午錄影、照相、文字等功能各自上課;第二堂課(4/7)上午三合一編採實作加剪輯式拍攝教學,下午「摩拳擦掌」時刻,外拍主題——「高雄靜思堂之美」,以當日靜思堂活動為主,如:靜思書軒、靜思堂環保站、諮詢志工等等;第三堂課(4/13)攝影、錄影和文字分開上專業課,文字課程有「文字禪心」、「智慧筆觸」、「智慧尋根」;最後一堂課(4/20)由各聯區錄影志工、照相志工以及文字志工組成小組,以實作記錄活動的方式,完成短影片、簡報及文字重點文稿等。

◎王沈香 互動教學印象深

第五聯區人文真善美小組記錄正在採訪「看見希望工程國高中課輔班」、「志玄中心」的人文真善美志工身影,及此次初階課程的學習心得。

文字志工王沈香採訪三民區人文真善美志工蔡鳳琴,鳳琴分享社區的新芽文字志工莊雅纓,說道:「雅纓是一位英文老師,自嘲打死不退,她有在薰習法且主動積極在學習,例如上課時她會作筆記,讓人感受到她就是很積極,不會散漫。」

王沈香除了採訪真善美志工,也分享自己上完這四堂課的心得。「上課過程中,講師與學員的互動印象深刻,尤其按照講師分享的步驟學會之後,那一份的喜悅實非筆墨形容。」

講師林淑娥的幽默與親和力無庸置疑,她分享一支自己在短短時間製作的訪視「短影音」,將人事時地物解釋地非常詳盡;講師陳慶瑞教授滿腹經綸、妙筆生花下作育無數英才;講師廖耀鈴講師實在令人欽佩,傾囊相授地教大家善用工具,例如:簡報變記事本、語音轉文字、手機與電腦LINE文字辨識、標點符號、統一用字、AI實務、相片打馬賽克等不勝枚舉。她提到這四天的課程規劃利用AI工具,跳脫過去的上課模式,AI工具是語言模型,根據邏輯結構推理產生對話,「怎麼問」很重要。同一個問題,問法不同答案就差很多。

◎徐蔡惠蓮 合作的人文精神

文字志工徐蔡惠蓮採訪人文真善美志工王光慧,光慧說道:「因對攝影有興趣,在志工蔡鳳琴接引加入人文真善美,至今已承擔攝影組五年了。」王光慧期許自己永保持一心善念,用觸動內心那分感動,來拍攝美善足跡。

對於首次參與初階課程的徐蔡惠蓮,透過實作過程中,感受到人文真善美志工為完成作品互相討論、合作,展現互助的人文精神;也學習到如何記錄志工在活動中的菩薩身影。在電腦科技這領域的術語和操作,惠蓮一竅不通,覺得充滿挑戰,甚至感到有些吃力和困難,需要加倍的努力和更多的時間來理解應用。

在文字課程時, 講師陳慶瑞指導一篇文稿的呈現,需結合何人、何時、何地、何事、何故及如何,再架構上要有標題摘要與內容 ,在判斷重點後,決定寫哪些內容,在「景」和「情」組合,要感動自己才能感動他人,相互激盪,才能成就一篇完整的文稿。

講師廖耀鈴分享在文稿裡面的標點符號及正確的統一用字,如「部分」、「家具」、「欲望」,通常大家都會寫成「部份」、「傢俱」、「慾望」這些都是錯誤的。課堂上,廖耀鈴出試題,透過試題的實作,改正文稿用字和標點符號,事後再講解說明。耀鈴也建議大家透過線上多參加志工早會,多看《慈濟月刊》、《人間菩提》、大愛電視臺和收聽大愛網路電臺,培養文字的敏感度。

講師林淑娥教導大家如何傳達「高雄靜思堂之美 」,從靜態到動態,靜思堂建築美感和人文氛圍等,透過景觀拍攝人物特寫,來成就一則兼具圖文影的大藏經。

◎鄭詩燕 善用AI人工智慧

文字志工鄭詩燕採訪攝影志工宋榮興,他進慈濟的因緣是因為太太是慈濟委員。今年他報名參加見習課程,明年會繼續參加培訓,並加入人文真善美志工行列。宋榮興說:「第一次上初階課程,跟之前在外面拍照比較不一樣,這邊拍攝的重點是關於人文課程及出班情形。」他以前沒有接觸到這類課程感覺滿生疏的,學習到慈濟的一些規矩,以前想怎麼樣都沒有關係,來慈濟就要捨棄一些以前的習慣,要學習的地方還很多。「現今的社會很紛亂,缺少這些規矩和人文,若把這些推廣出去,社會就會更祥和,這也是我想要加入慈濟的原因。」宋榮興來慈濟後想把「人心的美」拍下來且傳達出去,感覺這是最不一樣的地方。

學員鄭詩燕實作學習心得是,此次課程設計跟上時代的趨勢,教導學員運用AI人工智慧,如何剪輯短影音、語音轉文字、錄影及拍照技巧,課後即時講解實課程作優缺點及注意事項,雖然課程很緊湊,大家都把握分秒的學習和因緣。因為這樣學習的經驗,彼此交換經驗及心得分享,還有技術交流等,讓大家收穫滿滿,覺得功力大增。有人文真善美志工說:「你的一點點,我的一點點,大家的一點點,匯聚成一部慈濟大藏經。」人文真善美團隊是一個非常有愛及樂於分享的大家庭,大家都不藏私樂於分享彼此所長,在教學相長下,就如證嚴上人開示:「大家都能和合互協,成就慈濟的美善。」

◎宋睿林 妙觀察錄影口訣

錄影志工宋睿林是小港二苓和氣,此次初階課程心得,印象較深刻的是第二堂分組實作的部份,由於分派到第一組的題目是「香積」,隊輔陳慶瑞用心引導與提醒,分享在出班時,注意力要放在細節上,「用心觀察,要懂得問的技巧」,往往重點都會在這些看似不起眼細節上。讓宋睿林在錄影拍攝上得到很大的幫助。「現在出班拍攝前就會先觀察,不懂的就提問,當然經驗是累積的,讓我獲益良多。」宋睿林歡喜地說。

另外,拜現今的科技所賜,使用手機出班錄影機動性也更高,也可在手機剪輯影片,不會只局限於電腦上作業而已,是這次的課程中,宋睿林另一個較大的收獲,就是在工具應用上又多了許多選擇,更簡便、更快速有效率。最後,在實作過程產出的作品,透過講師的指導分析,口訣「大、中、特、特、特、分鏡」的重點,修正後就會學到剪輯原則要素,當然在往後的拍攝就會知道要拍那個角度要取什麼畫面。宋睿林感恩人文真善美合心團隊,讓他有這個因緣參與課程學習,一同在慈濟的道路上,記錄歷史、傳遞美善。

◎張能秀 有想法才有做法

攝影志工張能秀實作心得分享,這次初階課程收穫最多的是照相的模式運用,之前不清楚哪一個場景要開什麼模式,但經講師、志工的指導學到很多,例如照相模式,包括全景、中景、特景還有構圖要井字圖等,當在實作拍照最害怕不曉得要從來哪個地方切入,經過講師的講解,「要先有想法才有做法」,構圖最重要,一張相片要有故事性必須要有想法,然後用時間去等待要拍的畫面。用構圖方式適合這張相片再將快門按下,一張相片呈現要多拍幾張才不會後悔,如果要挑的時候就有多種選擇,假如只有拍一張的話就沒有辦法選擇了。

講師林淑娥在「人文禮儀」課程中提醒,要拍一張採訪相片絕對不能站在錄影機的前方,一定要避開,讓鏡頭裡面清楚乾淨。實作後學員拍的作品製作成簡報,由講師來講解,有機會聽到自己的作品,朝著講師講評的地方去做調整,對拍照有很大的幫助。而且講師會針對照片缺點在哪裡,拍得好的相片,講師適時讚美,無形中讓學員有一種成就感。學了很多拍照技巧,這種課程對學員來講是很重要的,對日後出班會比較清楚。所以張能秀說這次的課程讓自己收穫最多就是照相須有「全景、中景、特寫」,講師教大家一句咒語就是「全、中、特、特」,一句很容易讓腦袋記住的語詞。

◎汪也乃 捕捉細節傳情感

攝影志工汪也乃上過四堂攝影實作課程後,深刻體會到實踐的重要性,透過拍攝更深入理解攝影技術和構圖原則。在四堂課程中,印象深刻的是第三堂課特寫攝影技巧,學習如何捕捉細節和表達情感的方法,對汪也乃來說非常有啓發及幫助。尤其在掌握不同景深和焦距的拍攝技巧方面,學會了如何運用不同的拍攝角度和鏡頭來創造出不同效果的照片。在實作拍攝過程中,汪也乃經歷了緊張、興奮和恐懼等各種情緒,更加珍惜每一個拍攝機會。

第四堂課程中,講師林淑娥教授如何用手機剪映製作短影音及「人文禮儀」和注意事項,學到了如何與被採訪者建立良好的溝通和尊重關係,避免冒犯或造成誤解。這些知識對日後的拍照將會很有幫助。最後一堂課,講師對作品進行了講評,學到了如何從專業的角度去審視自己的作品,發現其中的優點和不足之處,讓汪也乃更加注重細節和構圖,以提升攝影水平。

講師林道鳴用實例影片指導拍攝重點、拍攝概念、注意事項、教學剪輯技巧。講師廖耀鈴用學員實作文稿講解內容注意事項、數字要用國字、注意標點符號使用,還有將授課講師的簡報文字,用LINE相機內的記事本拍下轉檔,不用逐字抄寫節省時間,及教導文章起承轉合。講師鍾耀賢就學員實作拍攝照片指導攝影技巧、講解圖說注意事項。

證嚴上人開示:「凡事要多用心」,學員對於四堂課程學習,能夠多用點心,深入、專注心領神會,誠如〈人文真善美之歌〉「……願以筆耕恭畫蓮容,深耕人文見證生命……分享喜悅傳遞溫情。」則能迎刃而解呈現作品,更能為慈濟大招生。

人文真善美志工承擔紀錄慈濟歷史及人文的使命,且要報真導正傳達美善,將志工身影留在慈濟的大藏經內,讓大家可以溯源慈濟的「那一人、那一年、那一事」真真實實地記錄下慈濟感動的人事物,透過錄影、文字、攝影真實記錄。

圖左 :「2024年高屏區人文真善美初階基礎課程」圓緣時,學員大合影。[攝影者:鐘耀賢]
圖右 :講師鐘耀賢(左一)分享如何利用手機拍照功能,留下美善的身影。[攝影者:林淑娥]

圖左 :文字初階第一堂課,利用曼陀羅思考法,透過閱讀高雄文字志工的文稿,小組討論交流後找出九大亮點,各小組依序上臺分享。講師陳慶瑞(左一)這次承擔隊輔,分享一篇文稿如何的呈現。[攝影者:廖耀鈴]
圖右 :學員宋榮興(著灰衣者)分享,來慈濟想把「人心的美」拍下來,傳達出來,感覺這是最不一樣的地方。[攝影者:汪也乃]

圖左 :志工林淑娥(右一)帶領學員編採找主軸,三合一分組外拍完成短影片、文字重點文稿等。[攝影者:汪也乃]
圖右 :志工王沈香(右)採訪學員王光慧(左),光慧表示因對攝影有興趣,期許自己永保持一心善念,用觸動內心那分感動,來拍攝美善足跡。[攝影者:林淑娥]

圖左 :文字初階課程,學員學習如何利用手機拍照,把螢幕上的簡報變成文字檔。[攝影者:林淑娥]
圖右 :講師廖耀鈴實在令人欽佩,傾囊相授地教學大家,她的教學工具:簡報變記事本、語音轉文字、手機與電腦LINE文字辨識、標點符號、統一用字、AI實務、相片打馬賽克等不勝枚舉。[攝影者:林淑娥]
圖左 :學員鄭詩燕(右一)分享人文真善美團隊是一個非常有愛及樂於分享的大家庭,大家都不藏私樂於分享彼此所長。[攝影者:林淑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