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1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高雄 高雄靜思堂 一處心靈依歸的地方

高雄靜思堂 一處心靈依歸的地方

E-mail 列印
2024年5月12日,五月的第二個星期天,乃是「母親節、佛誕節、慈濟日」三節合一的日子。

值此慈濟五十八周年殊勝的日子,高雄靜思堂特地於大愛廣場、講經堂、三樓外平臺,舉辦浴佛法會。這場浴佛法會,也輕 盈加入了「梵唄」元素,讓整個的法會氛圍,和以往有著很大的不同。

微風習習,白雲悠悠,清晨七點的第一場與花蓮靜思堂連線的浴佛大典,高雄靜思堂有兩千零八人參與浴佛、四百八十五位工作人員,總共兩千四百九十三人,一同參與這場殊勝法華盛會。

然而,高雄靜思堂,似乎並非僅限於「浴佛」這一項宗教儀軌而已,它還具有移風易俗、教化社區、安定人心等多元心靈依歸之功能的……

◎無限巧思 擷英靜思之美

一張從高雄靜思堂三樓外平臺,往下俯瞰拍攝的「大愛廣場」獻供相片,揭開了慈濟五十八周年與花蓮連線的第一場浴佛大典活動之高雄序幕。

在這一張浴佛相片裡,有著一個鮮明「佛」字,這是拍攝者周幸弘的構圖巧思。他以言簡意賅的方式,輕盈地勾勒出了「浴佛」其中的深層意境――「出佛門,入人群,度眾生,走菩提大道直。」

這樣的構圖思維,周幸弘說他以前也曾經拍攝過,只是這次特別受到高雄志玄「小品文欣賞與寫作」學員們的讚嘆,而以前則並從未有此聽聞。此種人間景象的差異,絕非僅止於「幸運」與「不幸」的不同,而是「隱」與「顯」之差別。

曾經,潛沉於「高雄靜思堂」四季風情,拍攝悠悠歲月十三載,記錄了一千張左右有關於靜思堂的素材。周幸弘特地從其中挑選了三十八張作品,彙整成一則四分鐘的小短片《靜思之美》。期盼能讓初訪的來賓,能在最短的時間內,了解真正的「高雄靜思堂」之美。

從有形具象,到無形心法,「高雄靜思堂」總是扮演著「一處心靈依歸的地方」。在「無聲說法」的境界中,接引和膚慰無數徬徨無依的心靈……

◎法華微渧 甘露螢光藥草

曾經,在2021年12月25至28日四天,全球新冠疫情依然嚴峻的時期,高雄靜思堂舉辦了「2021年新委授證暨歲末祝福」,證嚴上人親臨主持與祝福。

冷鋒來襲,視野陰霾,就在第一天首場的歲末祝福即將展開之際,高雄的天空,竟然下起了毛毛細雨。雨勢不大,綿綿密密,就猶如母親的手,輕撫著遊子的臉頰一般。而那分無形流淌的安定力量,立即氤氳迴盪於每個人的心靈之中,輕輕柔柔,無聲無息……

12月26日上午,第三場的歲末祝福,一篇以〈高雄微渧,甘露螢光潤藥草〉為題的主稿,在最後的一個小標「祈福,溫馨滿溢」段落裡,寫下這麼一則在疫情下的高雄靜思堂心靈風光――

歲末,祝福,講經堂。〈開經偈〉揭開序幕,〈祈禱〉聲中圓滿。寒冬裡,陽光現,十二月天,溫馨滿溢。

河堤南路,遊覽車現蹤;大愛廣場,人潮穿梭,扶老攜幼結伴同行。萬佛大廳,莊嚴肅穆,禮佛過後,抬頭望見――「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守之不動,億百千劫。無量法門,悉現在前;得大智慧,通達諸法。」白色凸刻的《無量義經》經文,猶如繁星照空,清晰映象人間。

沿著「法華坡道」,走入三樓「講經堂」。蓮花椅上,度化人間。有老有少,有男有女;更有行動不便的老者,抱在懷裡的嬰兒,以及親子(祖孫)親暱的風光。

放眼望去,兩邊的蓮花窗櫺隱隱透光;仰觀穹蒼,講經堂繁星點點不停眨眼。處於這殊勝的境界裡,2021年高雄歲末祈福法會,就在〈開經偈〉中綿綿潑灑,清澄著大家的視野,也安定了新冠疫情下那一直浮動的心扉。

領受了福慧紅包,接受著上人的祝福。虔誠一念,衷心祈禱。講經堂裡,燈光漸熄,人人手上一盞蓮花燈,映照每張虔敬的臉。

上人期勉大家,要如火金姑(螢火蟲)那樣,將慈濟走過的地方,一個一個地閃亮起來。拉長情、擴大愛,把握時間,好話相傳、好事多做。

天上繁星閃閃,人間螢光點點,恍惚之間,似乎又再度回到了「克難慈濟功德會」時代,那段眾志成城的「竹筒歲月」時光……

◎心靈微光 疫情萬佛滌透

曾經,在2021年五月,突然而至的嚴峻新冠肺炎疫情,讓臺灣一年多的昇平景象,一下子完全變了調。而位處於高雄市三民區河堤南路50號的慈濟高雄靜思堂,也義無反顧地作為三民區民眾的疫苗接種中心。

在這多回且每次綿延數天的疫苗接種場景中,一篇〈夏日情韻,靜思堂的疫下心靈之美〉文稿,輕盈地描繪著這道高雄靜思堂的心靈微光――

離開休息區,志工親切的送來平安糕、平安吊飾和五穀粉。走出靜思堂側門,帳篷指引搭車離開的所在,志工殷勤服務,並叮嚀要經常回來。

原本疫情期間,曾經緊閉的靜思堂中央大門,業已敞開,方便社區民眾在外頭虔敬禮佛;原本為了方便清消作業,所架設的高層隔板,業已僅以低牆分隔,以便讓在休息區的民眾,可以無障礙地一睹「萬佛」的風采,安撫起伏不定的心靈。

相信有很多人,都是因為疫苗注射區設在「高雄靜思堂」,而顯得特別高興、特別安心。現場的陳勇勝指揮官也是這樣地認為,因為,在大家的心靈思維中,這裡會有佛陀和天龍八部的護佑,安定了人心,讓社區民眾即使多等待一些時間,也是毫無怨言。

那天上午十一時許,路過聯合辦公室,瞥見志工方上榮累趴在桌上小寐,電腦依舊打開,手機隨侍在側,後頭的白板上面,還留有著停車的區域圖。此番場景,若對照於陳指揮官所言,在這段期間他幾乎每天都只睡兩個小時的情況,真可謂是場景頗為類似。

短暫的休息,是為了走更長的路。在社區民眾享受溫馨、體貼的同時,著實也應該向這群默默付出的醫護人員、市府團隊、以及慈濟志工,表達最崇高的敬意。

衷心祈盼疫情快速過去,靜思堂能夠恢復往日的榮景,讓每個人的心靈微光乍現,萬佛大廳成為洗滌心垢的地方……

◎萬法心生 佛畫春風畫語

曾經,緣於經藏演繹的彩排與練習,讓講經堂蓮花椅的悉數淨空。而就在這樣的因緣巧合下,從「春分」到「穀雨」,為期一個月的「萬法心生:夏荊山大師佛畫藝術經典展」(2023.03.17〜04.19),就在這大地春暖花開時節,於高雄靜思堂展出。

十幅約十公尺長的巨型佛畫,從人煙罕至的七樓走道,高高垂掛而下,猶如仙佛下凡一般,輕盈地掩映著蓮花窗櫺;一百六十八件佛畫藝術精品,也在講經堂中央走道兩旁,迂迴且有秩序地陳列著。

在這可以容納千人的講經堂法海區域,天上星空閃耀,人間佛法潑灑,相信一定會呈現出一番不同的佛畫風華來。高雄何其有幸,能與大師同聚,共譜一道「萬法心生」的心靈與藝術合和之美。

這是繼花蓮靜思堂、新店靜思堂之後,夏荊山文化藝術基金會與慈濟慈善基金會,第三度的攜手合作。而一篇〈春風畫語,靈山法雨潤蒼生〉的開幕式文稿,其中有四段的內容,是這麼潑墨揮毫的――

沒有一般活動現場常見的鎂光燈閃爍,只有講經堂穹蒼的繁星點點臨空。在這天神與人間相映的歷史洪流之中,一架小型空拍機,緩緩飛近《大智慧文殊眾神護》畫作上頭;十幅大型佛畫,分別從講經堂七樓姍然垂掛,護衛著佛畫藝術經典展的整個場景。

這「一百六十八幅」佛畫,包含著「巨幅佛像」、「入世紅塵」和「超凡境界」三大展區;分成「觀音」、「道士人物」、「護法神」和「巨幅佛像」四大部分的「萬法心生:夏荊山大師佛畫藝術經典展」,也從此刻、此境開始,揭開了綿延一個月的佛法藝術風華。

「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就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終究,每個人的「心」很重要。而這,不也正是這次「夏荊山大師佛畫藝術經典展」主題――「萬法心生」的最高境界嗎?

面對此種景象,不禁讓人悠悠浮起――「終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破嶺頭雲。歸來笑撚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那番內在心靈的禪心詩意來……

◎兩度法華 十一載因緣綿延

曾經,兩度在講經堂五樓,俯瞰《法譬如水潤蒼生》(簡稱《水懺》,2011.08.06〜07)和《靜思法髓妙蓮華》(2022.12.09〜11)的經藏演繹彩排。蓮花座椅無蹤,佛法氛圍洋溢。

一樣的高雄講經堂,相同的五樓俯瞰視野,在十一載時空的綿延迤邐中,心有所感地寫下了一篇〈五樓下的法華風情〉之「散文式」文稿,藉以發抒內心的感觸――

第一次走在講經堂的演繹地標上頭,讓我突然感覺整個的宇宙好像完全顛倒了,而我似乎正在遨遊於繁星點點的浩瀚星空之中。閒散地繞走了一小段路,看了這一張密密麻麻的足下「演繹星空圖」,讓我不由得佩服起了企劃設計這次《法華》經藏演繹的團隊來。

不斷地變換演繹隊形,一次次的歸零重來,從清晨旭日東昇,到傍晚冬陽西斜。在反反覆覆演練過程之中,雖欲展顏微笑、強言不累,身體卻已道出了真實情況――只要中間有演繹示範的空檔,兩旁的高腳白椅,立即高朋滿座。而我也曾在三樓外迴廊路過之際,親眼目睹一位身著旗袍、年歲堪稱「年輕」的師姊,正在仔細調整她的膝蓋保護裝備。

一位高齡八十二歲的老菩薩,曾經輕輕告訴我:「這可能是我這輩子,最後一次參加大型經藏演繹了。」她,社區工作無役不與,也曾於十一年前參加《水懺》經藏演繹;如今,嬌小的身子,總是騎著一輛小巧的腳踏車,悠遊於社區、環保站和講經堂之間。從社區環保志工,到慈濟受證委員。

一處原九如路高雄舊分會,由於一個《水懺》經藏演繹的因緣,讓它意外轉化成為三民博愛社區的共修處(聯絡點)。十一載的特殊因緣,讓社區演繹人員,有緣兩度在「上人會客室」前共修。因緣,真是殊勝,這其中除了包含「老中青」三代的組合之外,也還有不少人,係實際參與過兩回經藏演繹的。

一個人,一個景,單純地映象出了過去曾經走過的斑斑歷史足跡。延續著《水懺》演繹的綿綿記憶,串聯起《法華》經藏的無限情深,在這慈濟五十七年的歷史長河之中,期待再度徜徉出一番不同的法繹與人生境界來……

◎彩排微渧 壽桃歡慶五七

曾經,趁著講經堂蓮花椅即將要恢復原位之前,舉辦了高雄靜思堂的室內浴佛大典。而2023年5月13日,農曆三月廿四日,正是證嚴上人華誕,也是慈濟五十七周年的日子。

值此殊勝時分,高雄靜思堂於講經堂、三樓外迴廊、萬佛大廳,同步連線展開的浴佛總彩排,為隔天(5/14)清晨七點,與花蓮靜思堂連線的「佛誕節、母親節、慈濟日」浴佛大典,奠立基礎。

而一篇〈高雄微渧,在講經堂浴佛彩排後灑落〉的文稿,記錄著浴佛總彩排的景象。因緣殊勝,由於當天巧逢上人華誕,為了祝賀上人的生日暨慈濟五十七周年慶,負責這次浴佛三天香積的高雄三民博愛和氣,就在香積窗口鄭朝壽和顏月桃,兩位「壽桃」夫妻的巧思下,特地在這周年慶的特殊日子裡,烹調出美味的「壽麵」來。

提及了「壽桃」,高雄合心的陳也春,也道出了一段語重心長的期許――平素,宗教處或社區,對於探望資深年長的志工,總會拿著伴手禮。為何我們不能利用慈濟周年慶的機緣,帶去上人的祝福,以「壽桃」來探望資深志工?

兩類壽桃,一樣溫馨。吃過午齋壽麵,巡走萬佛大廳,浴佛臺的後面,壽桃正綻放著溫馨色澤,喜氣洋洋地綿綿潑灑。只是,有很多行動不便的長者,卻無法親臨現場,一同感受這番的氛圍,著實讓人內心有點唏噓。

彩排過後的傍晚,高雄靜思堂附近,竟然飄落了綿綿細雨。微渧先墮,以淹欲塵。雖然,這些微渧細雨,著實無法解除高雄長久以來的旱象,但已為隔天(5/14)的「佛誕節、母親節、慈濟日」三節合一浴佛大典,蘸墨潑灑了一幅希望的圖景了……

◎浴佛心語 梵唄天籟迴音

曾經,在印尼雅加達參加過一次浴佛活動,中山大學交換學生謝裕賢,即將於六月底返回印尼。今年(2024)五月,是他來臺灣半年來,第一次參與慈濟的活動。

這次的高雄靜思堂浴佛活動,特別讓謝裕賢心生感動――因為,他可以和上人沒有距離地一起浴佛,內心感覺特別的殊勝。他期許,希望能有更多的機會,來參與慈濟的各項活動,感受著不同的心靈寧靜風華。

曾經,衝著「優人神鼓」的名號,前往高雄巨蛋欣賞《靜思法髓妙蓮華》經藏演繹的李雅雲,讓優人震懾人心的鼓聲,除去煩惱鬱悶的心情;也讓她在座位上淚流滿面,心情久久無法平復。也因此,終於讓她從外場的社區觀眾,轉變成內場的慈濟培訓志工了。

曾經,從「法譬如水潤蒼生」《水懺》經藏演繹,到《靜思法髓妙蓮華》入經藏,一直都承擔經文法繹講師的蘇慶彬表示,修行真的需要非常的用心,如同雲雨普潤大地、生養萬物一般,要讓「善念時時生、慧命日日增」。

蘇慶彬表示,這次浴佛的梵唄,和以往截然不同。梵唄,乃是讚仰佛陀的德行,是一種清淨無染、尊敬的唱誦。因此,梵唄是一種從天上傳下來的清淨音聲,能收攝人的心,以達身心清淨、明心見性的境界。

曾經,長期研究佛法,目前就讀「宗教研究所」博士班的蘇百薇,《水懺》和《靜思法髓妙蓮華》兩次的經藏演繹,皆曾參加。她表示,「擊大法鼓;吹大法螺」,今年的浴佛,從《法華經.序品》作為開展,從連線裡可以聽到法螺與法鼓之聲,穿透虛空。緊接著《無量義經.德行品》梵唄,也展現菩薩雲來集的意涵。

慈濟的浴佛法會,不離傳統法會的儀軌,但也添加了幾分創新元素。今年的浴佛的主軸強調梵唄,祖師們對梵唄的廣義解釋,即用歌頌讚歎三寶的功德,其實這早已在以往的浴佛中呈現。

今年的創新元素,即是將《無量義經》梵唄,配合演繹的方式呈現。梵唄即是「音聲」的供養,柔和虔誠且具有穿透力;演繹則是配合「音聲」,展現出「合」的供養。

◎晨昏大地 法華雷虹奇緣

曾經,在高雄靜思堂「七月吉祥孝親祈福會」(2018.08.03〜05),從第一場的「大地一聲雷」,到第七場的「彩虹圓弧」,為三天七場次的高雄祈福法會,畫下了一個完美的句點。而一篇〈睽違七載,高雄祈福會再撼人心〉的文稿,紀錄著這番來自天象的特殊景致――

第一場的祈福法會,於8月3日下午揭開序幕。此際,天空陰沉,大雨將臨,原本上午燦爛的陽光,業已隱匿不見。兩點左右,正當法會開場之際,一聲巨大的雷聲,適巧於此重要時刻,在高雄靜思堂上空霹靂擊下;在隨之而來的幾聲滾動雷鳴之後,大雨隨即淅瀝淅瀝降下。

而就在第七場祈福會結束後的黃昏時分,一道雨後的彩虹,出現在東方的天空,被黃靜蘭的鏡頭所捕捉。而那半圓形的虹弧,正巧框住整個的高雄靜思堂。三天七場的祈福法會,就在這「大地一聲雷」之中啟帳,於那道「半弧彩虹圓滿天空」之際落幕。

幾乎是相同的拍攝角度,只是拍攝的晨昏時間有別而已。一張十多年前的初夏時分,由周幸弘所拍攝的〈靜思堂晨曦〉照片,著實令人頗為驚豔。那種霞光煥發意境,那番靜思晨曦之美,如果不是歷經長期的守候,豈能輕易獲得?

雖然,一廊一窗、一花一木,皆會隨著季節冷暖變化、晝夜光影流轉,而出現不同的視覺感受。但是,那份氤氳的法繹因緣,卻是無分季節、寒暑,不論晨昏、晝夜,永遠亙古如一,不斷地守護和膚慰每一個有緣人的心靈――

因為,高雄靜思堂,乃是一處心靈依歸的地方。而這種的心靈對話,絕非僅是五月浴佛、七月吉祥、歲末祝福而已……

圖左 :2024年高雄靜思堂的浴佛大典場景,乃是從戶外的「大愛廣場」,走過「大愛橋」,一路蜿蜒迤邐,來到內部一樓的「萬佛大廳」、三樓的「外平臺」和「講經堂」的。[攝影者:周幸弘]
圖右 :一張十多年前的初夏時分,由周幸弘所拍攝的〈靜思堂晨曦〉照片,著實令人驚豔。那種霞光煥發意境,那番靜思晨曦之美,如果不是歷經長期的守候,豈能輕易獲得?[攝影者:周幸弘]

圖左 :一道雨後的彩虹,出現在東方的天空。那半圓形的虹弧,正巧框住整個的高雄靜思堂。三天七場的祈福法會,就在這「大地一聲雷」之中啟帳,於那道「半弧彩虹圓滿天空」之際落幕。[攝影者:黃靜蘭]
圖右 :完成疫苗注射後的長輩,拿到慈濟所結緣的平安糕、五穀粉和平安吊飾後,滿心歡喜地仔細端詳。[攝影者:許庭耀]

圖左 :〈藥草喻〉的經文,有景有情。從五樓往下俯瞰,那整齊的動作,那一致的聲音,著實相當震撼,令人不禁心生感動。[攝影者:李中瑞]
圖右 :隊形變化成同心圓,慈濟人發心立願,信心堅定救拔苦難,將慈濟種子遍灑全球五大洲,愛心善念遍地開花。[攝影者:陳慶瑞]

圖左 :夏荊山大師以恢弘的宗教願力,在晚年勤勉於巨幅佛畫的繪製,每幅全長達十公尺多。而慈濟高雄靜思堂三樓講經堂的挑高設計,剛好成就了這樣巨幅畫作的展出。[攝影者:王瑾]
圖右 :為了祝賀上人的生日暨慈濟五十七周年慶,高雄三民博愛和氣在鄭朝壽和顏月桃,兩位「壽桃」夫妻的巧思下,特地在這周年慶的特殊日子裡,烹調出美味的「壽麵」來。[攝影者:許庭耀]
圖左 :來自印尼的中山大學交換學生謝裕賢(中),曾在雅加達參加過一次浴佛活動。這一次讓他感覺特別殊勝,因為他可以和上人沒有距離地一起浴佛。而蘇百薇(左一)表示,梵唄即是「音聲」的供養,柔和虔誠且具有穿透力;演繹則是配合「音聲」,展現出「合」的供養。[攝影者:蔡緗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