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1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高雄 培育課 學與覺悟道理

培育課 學與覺悟道理

E-mail 列印
在培訓成為慈濟志工前,需透過見習課程的培訓。上人說:「見習,就是讓人『看慈濟』看得更清楚,衡量自己能否走這條路?且在走過之後,覺得很歡喜進而發願培訓,菩提心初萌,行走菩薩道。」

上人近日常提到,在佛 法道上要提起了赤子之心,有了因緣與佛法有緣,所以開始向著覺悟之道,那叫做「覺」。還要「見」道,但是在「學」中,假如不走入人群,如何能見道呢?發心起步,就是開始要走菩薩道,覺有情。若僅停留於學習中,卻不深入人群,又怎能真正領悟道義呢?學習、覺悟之間,隔著一條線,這即是菩薩之道。

◎人文志業 光明面

今日(2024/5/19)高雄靜思堂舉行第三堂慈誠委員培訓課程,課程主軸為人文和醫療。「慈善是救生,醫療是救身,教育是養慧」人文志業中心陳竹琪提到慈濟四大志業的人文,為何要有人文志業,為眾生離娑婆苦,為佛教說覺者智。

為心靈找依靠,為人間留歷史,透過電視、廣播、網際網路,以闡揚人性真善美為依歸,製作「寓教於樂」且能「隨病授藥」的內容,每一件內容,都能「說法」且讓每個人都成為傳法者,為祥和社會做砥柱,更擔負起報真導正之責任。藉著有形的人文志業,來淨化無形的心靈空間,為窮子找方向為心靈尋活水,進而提升社會祥和和美好。

課堂上播放著曾在大愛電視臺播出的真實故事,描述了慈濟志工李嘉霖和高肇良曾經陷入毒品迷途而無法自拔的經歷。然而,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們觀看了大愛電視臺的節目,深受感動,自此改變命運並痛定思痛懺悔。人文志業中心的陳竹琪表示:「這些真實故事感動人心,引發行動,拯救了受傷的心靈。大愛電視臺宛如一家沒有手術刀的醫院。」

培訓學員何淑真雖然平時不怎麼看電視,但透過這次課程,她領悟到慈濟所傳達的人文價值。透過大愛電視臺劇中人物的故事,讓全球觀眾意識到每個看似普通的人物背後都蘊含著深刻的道理。

這個感人故事引人深思,同時凸顯了每個人都是一部大藏經,透過觀看大愛電視臺的節目,均得以展開聞思修的契機。何淑真也馬上加入大愛之友,支援大愛電視臺,希望大愛能為世界帶來更多光明。

◎無私奉獻 好身教

去年,培訓學員何淑真,參加了環保志工 ESP 研習,進而得以更頻繁地造訪靜思堂,認識了慈濟,激發對慈濟更深入瞭解的渴望,因而踏上見習之旅。

製作《我的阿公阿嬤做慈濟》的動機,是因為主角們都是高齡的阿公和阿嬤,他們一直在慈濟堅守崗位,無私地奉獻。講師許斐莉希望記錄這些老菩薩的行誼,讓慈濟後代子孫看到家裡的珍寶,透過純樸的身教將慈濟家風傳承下去。學員李宜學的父母都是慈濟志工,在父親往生後,他積極參與見習培訓。

聽到這堂課李宜學最有感觸,這些年長的老菩薩都是在跟時間賽跑,但他們都遵循上人的教義把握因緣分秒不空過,發揮生命的良能。就像看到自己的母親在慈濟菩薩道上付出毅力勇氣。她也願意,延續慈濟價值觀,願發揮微薄的良能,做上人的弟子,實踐「竹筒歲月」的精神,募心募愛,學習說法傳法,將慈濟的大愛傳遞出去。

「捐贈造血幹細胞就像是拯救一個溺水的人,你丟給他游泳圈可以幫助他存活而自己也不會受到傷害。」 這是慈濟志工林彥璋向培訓學員解釋造血幹細胞捐贈的比喻。這個比喻生動地表達了捐贈造血幹細胞的重要性和價值,就如同提供急救般幫助他人的生命,同時又不會對捐贈者造成傷害。這象徵著無私的奉獻和對他人的愛心。

◎救人行動 不遲疑

來至越南的學員阮氏迴,居住在臺灣已二十一年了。今天在「搶救生命樂無憂」的課程上聆聽慈濟志工林彥璋說明造血幹細胞捐贈的意義後,恰好今天有驗血活動,她利用課間的空檔時間立即前往抽血,完成建檔。阮氏迴充滿感動和感恩,決心克服任何恐懼,願意成為一名捐贈者,期盼幫助需要幫助的人,不論是在臺灣還是其他地方,她願意去付出。

懷著五個月身孕的學員楊雅茜,去年見習之後,發現自己懷孕了,但她卻沒有退轉的心念,還是堅守了這份信念期盼能完成培訓課程。在整天的課程上下來,臉上完全看不出倦容。臉上總是帶點靦腆的笑容,去年,她已參加了骨髓建檔,並表示如果將來可以找到配對,她將樂意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上了造血幹細胞課程後,她更加瞭解到有許多病友正在等待。只要完成建檔,有機會配對成功,就可使整個家庭都可以受益。對於家人若反對捐贈骨髓的情況,楊雅茜很堅毅說:「我會勇敢的告訴他們骨髓捐贈並不可怕,這就像捐血一樣,無損已身。」

慈濟志工楊明薰表示,慈濟的人文關懷,應用「骨髓捐贈」陪伴關懷的搶救生命過程中,鼓勵大家做上人的左右手膚慰捐髓者的心,對捐髓仍要做術後的關懷,術後捐髓者的追蹤,也是延續一份人文的愛灑。

人文志業所承擔的責任和使命,是上人所想的『淨化人心』,傳播幸福帶動善行創造祥和,回到『竹筒歲月』的精神,五毛錢的力量在發心。讓人天天都想幫助人,就是淨化人心第一步,帶著溫暖,帶著愛,帶著激勵,善念的電波,如雨露、陽光、灑向有緣之地有緣之人。

圖左 :製作《我的阿公阿嬤做慈濟》講師許斐莉希望記錄這些老菩薩的行誼,讓慈濟後代子孫看到家裡的珍寶[攝影者:潘成縯]
圖右 :在高雄靜思堂國議廳舉辦了慈誠委員第三次培訓課程,本次課程主題為人文志業的緣與願,主講陳竹琪還有我的阿公阿嬤做慈濟由許斐莉主講和髓緣之愛遍寰宇由黃聖娟醫師主講。[攝影者:潘成縯]

圖左 :培訓學員何淑真,參加了環保志工 ESP 研習,進而得以更頻繁地造訪靜思堂,認識了慈濟,激發對慈濟更深入瞭解的渴望,因而踏上見習之旅。[攝影者:潘成縯]
圖右 :慈濟志工楊明薰表示:慈濟的人文關懷,應用「骨髓捐贈」陪伴關懷的搶救生命過程中,鼓勵大家做上人的左右手膚慰捐髓者的心[攝影者:施長啟]

圖左 :懷著五個月身孕的學員楊雅茜,去年見習之後,發現自己懷孕了,但她卻沒有退轉的心念,還是堅守了這份信念期盼能完成培訓課程。[攝影者:施長啟]
圖右 :學員楊雅茜(中)在整天的課程上下來,臉上完全看不出倦容。[攝影者:潘成縯]

圖左 :《我的阿公阿嬤做慈濟》聽到這堂課李宜學(右二)最有感觸,這些年長的老菩薩都是在跟時間賽跑,但他們都遵循上人的教義把握因緣分秒不空過,發揮生命的良能。[攝影者:蔡惠蓮]
圖右 :「慈善是救生,醫療是救身,教育是養慧。」人文志業中心陳竹琪提到慈濟四大志業的人文,為何要有人文志業,為眾生離娑婆苦,為佛教說覺者智。[攝影者:潘成縯]
圖左 :越南的學員阮氏迴,居住在臺灣已二十一年了。她進入慈濟是因為慈濟給予了他溫暖和師父的慈悲,讓他的人生有了另外一個開始。[攝影者:徐蔡惠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