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4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高雄 特蔬任務 就是艾這味

特蔬任務 就是艾這味

E-mail 列印
「艾草」對人體有許多好處,不僅具有清凉消暑的功效,對腸胃功能也有很好的幫助。此外,它還可以用來泡澡,淨化身體。將艾草做成草仔粿也是很普遍的做法。

在端午節前夕6月3日,志玄文教基金會高雄終身學習教育 中心籌劃了一項「特蔬任務」,邀請大眾來體驗製作傳統美食「艾草草仔粿」。這項活動主要在響應「111世界蔬醒日,每一人、每一天、每一餐,讓您愛素很簡單」的理念。

◎經驗樂分享 艾草功效多

時序即將進入二十四節氣的「芒種」,同時也接近端午佳節。這是一年中暑氣旺盛的時候,天氣逐漸炎熱,讓人更容易感到心浮氣躁、疲乏無力。

端午節除了划龍舟和立蛋外,家家戶戶的門口還會插上艾草和菖蒲來驅毒招百福。其實,艾草對人體有很多好處。它不僅具有清凉消暑的功效,對腸胃功能也有很好的幫助,而且還可以用來泡澡,淨化身體。同時,將艾草做成草仔粿也是很普遍的做法。陳芳君老師說:「藉由這次單元課的分享,讓大家參與艾草草仔粿的製作,希望人人都能學到東西,我覺得這真的很好。」

陳芳君本身是藥師,但對烘焙和蔬食烹飪有多年經驗。她一直不希望人們依賴藥物,除非在非常必要的情況下才會建議使用。其實,只要保持心情愉快,調養飲食,就是保持身體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她對於食材的選擇有一定的堅持。

◎美味要有序 同比例最優

教室裡,所有學員圍在料理臺前,聆聽陳芳君解說食材的處理方式。她表示,此次的主要食材是艾草。由於艾草本身帶有苦味,所以需要先用熱水加一小匙食用小蘇打煮兩分鐘,然後撈起並反覆用水漂洗至無苦味後晾乾。

粿皮的製作方法是將水磨糯米粉和玉米粉混合,再倒入加水打成汁的艾草,攪拌至無顆粒狀後過篩,然後放入電鍋蒸二十分鐘至半小時。陳芳君特別叮囑:「一杯量米杯的水蒸約十五分鐘,外鍋放一杯半至兩杯水。」待蒸熟後,將粿皮搓揉均勻。十人一組分工,戴手套上抹油,稱重約三十五克的粿皮,然後搓圓備用。

乾香菇的皺褶中藏有灰塵,只需用水稍微清潔一下,裝進保鮮袋放冰箱,隔天早上香菇就會變軟,炒的時候會很香。因為菇寮種菇的木屑經過高溫蒸汽處理,裡面沒有雜菌,是所有蔬菜中最乾淨的。陳芳君一再強調:「菇類含有多醣體,千萬不要用水洗,否則營養會流失。」

陳芳君開始用鍋鏟翻炒香菇,一邊說明:「用中小火,乾鍋不加油,香菇炒至無水氣後,分次淋上玄米油拌勻,用日式香菇風味油嗆鍋,讓它有鍋氣,再加上適量的胡椒粉和糖,炒入味後逐次加水,試味道後再調整。」炒蘿蔔絲乾的方法與香菇相同,放涼後充分攪拌並加入碎花生粒,混合均勻即可。

重頭戲來了!大家摩拳擦掌,專心聽陳芳君解說:「將球狀的粿皮放在手心壓扁,中間厚周圍薄,將餡料放上去,粿皮翻轉,拇指和食指成圈下壓包住餡料,開口捏合,搓圓一氣呵成。」接著她又說:「草仔粿的粿皮和餡料各三十五克,這樣的比例最好吃。」學員們看完老師的示範後,開始動手做。不久,一顆顆香氣撲鼻的艾草草仔粿就完成了。

◎手作初體驗 開心得知識

慈濟志工施純純看著大家認真學習,無論是炒食材還是做粿皮,都專注地聽講。有不懂的地方就問老師,並且不停地記筆記,深怕遺漏重要資訊。她好奇地問:「以前有做過粿嗎?」大家異口同聲地回答:「沒有!」

學員謝沛縈一邊捏粿、一邊秤粿,雖然戴著口罩,眼裡仍滿是笑意。她說:「今天這個體驗很好,學到很多。比如炒香菇時先不要放油,慢慢炒到煙消失,也就是沒水氣時再加油,這樣就不會吃太多油。」

施純純再問大家:「自己動手做有什麼感想?」大家笑著回答:「很好玩!」

學員黃梅蘭表示,她本來就很喜歡做東西,但不是為了自己吃,而是要和大家分享。她說:「我感覺很有趣!從以前我們就沒有這個機會,現在剛好有老師教我們做粿,還可以從中得到一些小樂趣,我很喜歡。」

連李秀蘭和連婉文這對母女一起來上課,在整個體驗過程中,炒香菇的做法和乾香菇的處理方式讓她們驚艷。女兒連婉文說:「我覺得很好玩,因為媽媽總是在家,所以帶她出來玩一下。」

一直在老師身邊專注聆聽和記筆記的學員林甄伃,非常喜歡志玄高雄中心開設的任何蔬食料理課程,因為料理簡單、食材講究、又好吃,對身體有益。她說:「這是我遇過最特别的草仔粿,因為餡料在炒的過程中就已經香氣撲鼻。」林甄伃特別喜歡老師製作的粿皮,可以冷藏三天都不會變硬,與外面店家販售的不同。她覺得今天學到的操作非常高CP值,非常開心。

在志玄臺南中心上過課,得知志玄在高雄也有的學員游瑀芮,喜歡吃草仔粿,尤其是粿皮。她說:「簡單的素食餡料,反而可以襯托出艾草的香味。」她覺得粿皮的製作和香菇不能水洗的知識,對於吃長素的人是一個很棒的學習經驗。

外表不起眼,沒有複雜的味道,只有純天然的食材,卻讓人無比懷念的傳統美食,就是「艾」這味——艾草草仔粿。

圖左 :在端午節前夕6月3日,志玄文教基金會高雄終身學習教育中心籌劃了一項「特蔬任務」,邀請大眾來體驗製作傳統美食「艾草草仔粿」。[攝影者:施純純]
圖右 :講師陳芳君本身是藥師,但對烘焙和蔬食烹飪有多年經驗。她一直不希望人們依賴藥物,其實,只要保持心情愉快,調養飲食,就是保持身體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她對於食材的選擇有一定的堅持。[攝影者:施純純]

圖左 :原本在臺南志玄中心上過課,得知高雄也有設立,而轉來的游瑀芮(左一)喜歡吃草仔粿,尤其是粿皮。她說:「簡單的素食餡料,我覺得這樣吃起來,反而可以襯托出艾草的香味。」[攝影者:施純純]
圖右 :學員謝沛縈(左)手不停地捏粿、秤粿,雖然戴著口罩,仍能看到眼裡笑意滿盈。[攝影者:施純純]

圖左 :一直在老師身邊專注聆聽、作筆記的學員林甄伃(右二,著粉紅外套者)很喜歡志玄高雄中心開設的任何料理課程,因為料理簡單、食材講究,又好吃,而且對身體有益。[攝影者:施純純]
圖右 :連李秀蘭(著白衣者)和連婉文(著黑衣者)這對母女相偕一起來上課,在整個體驗過程中,炒香菇做法和乾香菇處理的方式,最讓她們驚艷。[攝影者:施純純]

圖左 :學員黃梅蘭(左一)表示,本身就很愛做東西,但不是為了自己吃,而是要跟大家分享。[攝影者:施純純]
圖右 :大家摩拳擦掌,專心聽講師陳芳君(右一)解說:「將球狀的粿皮放手心壓扁,中心厚周圍比較薄,將餡放上去、粿皮翻轉拇指食指成圈下壓包住餡、開口捏合搓圓一氣呵成。」[攝影者:施純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