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1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高雄 瓶罐回收高低音 譜出環保交響樂

瓶罐回收高低音 譜出環保交響樂

E-mail 列印
清晨七點不到,耀眼的陽光已不能直視,人靜止不動,汗水也淋漓。南臺灣的高雄熱爆了。高雄三民、鼓山、前鎮小港聯區見習委員慈誠暨培訓環保實作,在2024年6月15日在高雄靜思堂環保教育站,有培訓學員二十八人 、見習學員八十人、工作人員四十人及環保志工二十人 ,共一百六十八人參與。

學員分成六隊,分別帶往區分為六站區域實作。六站分別是:1.教育解說 2.拆解 3.寶特瓶 4.分類 5.玻璃瓶(塑膠袋) 6.發泡。

◎切割塑膠沙沙聲 玻璃碰撞聲哐啷

「請學員各自挑選一把刀,要切開包裝用填充塑膠。」發泡區志工解說。由於呈不規則的填充塑膠必須切開,機器才能壓碎,所以每一塊都要切成小長方型。

學員們聚精會神在工作站前,一時間刀起刀落,填充塑膠沙沙作響。「拿刀子一下子切這麼多,很久沒這麼切了。」學員陳靜瑤說。她是國小老師,初次體驗感覺很費力。斗大的汗珠,從額頭上滴下,衣服濕透了。

「把玻璃瓶分成透明、棕色、綠包,裝入不同的特大袋子。」環保志工解說。在玻璃分類區,學員們就將不同顏色的玻璃瓶丟入分裝袋,玻璃碰撞發出哐啷哐啷聲,此起彼落。學員郭佳寧說:「原來玻璃瓶也要以顏色分類。」

◎塑膠袋悉索聲 分類交錯聲

「這一堆的包裝用塑膠袋有PP、PE 兩種,碎碎聲音是PE,比較柔軟的是PP。」志工們解說著。這些包裝袋上面的黏貼紙和字體都要剪去,PP、PE要分類。學員們都拿起剪刀,剪去貼紙和字,學員陳棋豐專注地剪和聽著志工說:「以後將包裝袋子回收前,就可以先剪去這些。」

分類區是剛從環保車御下的資源回收物,混合著各種不同材質、大小樣態,迷漫著濁氣五味雜陳。分類是志工們的日常,學員們就跟著志工指導,ㄧ一分類。「很佩服環保志工們,年紀很大了都能天天來。」學員張棨真說。

◎ 寶特瓶嗒嗒聲 五R說到做到

「一條救災毛毯約六十至七十支600ml的回收寶特瓶做的。『福慧隔屏』大約用二百八十支,由大愛感恩科技製作。」志工解說著。在寶特瓶區,學員們有人去瓶蓋,有人用特製鈎刀,鈎起瓶蓋圈。寶特瓶蓋可回收製成環保桌、椅。學員黃馨儀一手拿起一支寶特瓶,一手拿著鈎刀,小心翼翼地鈎起瓶蓋圈。這是初體驗,卻是環保志工的日常。

教育解說區,環保志工解說環保十指口訣:「伸出你的雙手,愛護我們的地球,瓶瓶罐罐紙電13570..…」邀請學員們跟著又比又說,現場一片歡喜學習聲。接著又說:「不用、少用、重覆用、修理再利用、清淨回收有大用!」多次練習後,學員們也能一起比,現場是歡笑聲此起彼落。

「我們請用生命做環保的志工陳清雲來分享。」司儀林宜慧介紹,陳清雲說:「我做慈濟曾經發三次大願,每一次都更有感受,一定要做到最後一口氣。」學員們眼神專注地聆聽,深受感動。

正午,艷陽高照,強光更加地刺眼。司儀說:「請學員們分各聯區,一起來拍照…」在戶外集合排排站。「看這裡!看這裡…」在「讚!讚!讚!」歡喜聲中,圓滿此次環保實作初體驗。

圖左 :高雄區見習及慈誠慈委培訓志工,由三民、鼓山、前鎮及小港四聯區,共一百六十八位學員參與環保實作課程。[攝影者:郭正民]
圖右 :三民聯區的陽明和氣共有十位學員參加,其中見習的學員有七位,培訓學員有三位。[攝影者:郭正民]

圖左 :發泡區志工請學員們各自挑選一把小刀,把包裝用的填充保麗龍切開,因為不規則的保麗龍得切成小長方型,機器才能壓碎再處理。[攝影者:郭正民]
圖右 :玻璃瓶分成透明、棕色、綠色,裝入不同的大袋子中。學員郭佳寧才知道原來玻璃瓶也要以顏色分類。[攝影者:郭正民]

圖左 :包裝用塑膠袋有PP及PE兩種。碎碎聲是PE,較柔軟的是PP且包裝袋上的貼紙及字體都要剪去,才可以回收。[攝影者:郭正民]
圖右 :學員們在環保站的各站點體驗如何作回收,也在環保志工典範的分享中,帶回了慈濟的法與對大地的愛。[攝影者:郭正民]

圖左 :靜思堂環保站站長陳清雲(左)說:「我做慈濟曾經發三次大願,每一次都更有感受,一定要做到最後一口氣。」學員們眼神專注地聆聽,深受感動。[攝影者:郭正民]
圖右 :志工陳清雲(右)指導著學員如何安全且快速地拆解。[攝影者:郭正民]
圖左 :分類區是剛從環保車御下的資源回收物,混合著各種不同材質、大小樣態,迷漫著濁氣五味雜陳。分類是志工們的日常,學員們就跟著志工指導,ㄧ一分類。[攝影者:郭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