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1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高雄 環保 體驗動態課程

環保 體驗動態課程

E-mail 列印
2024年6月15日,高雄三民、鼓山、前鎮小港聯區的慈濟志工四十位及環保志工二十人,在高雄靜思堂環保教育站舉辦「見習委員培訓動態課程」。此次課程旨在讓培訓志工二十八人 、見習志工八十人更深入了解慈濟的 環保理念和實踐方法,並通過實際操作提升他們的環保意識和技能。

來自不同地區的慈濟志工,包括首次參加見習的年輕人和資深志工,齊聚一堂,共同學習和交流。他們也分享了自己與慈濟結緣的故事,以及參與環保活動的心得與感受,展現了對環保工作的熱忱與堅持,而且大家也深刻體會到環保工作的複雜與重要性,表示將把所學知識帶回家庭和社區,影響更多人加入環保行列。此次活動增進了志工之間的友誼,激發了對慈濟大愛精神的認同與實踐。

◎慈濟家庭 一棒接一棒

來自三民陽明的培訓志工黃馨儀,從小在慈濟家庭中成長,父母都是慈濟人。一直很喜歡這個充滿友善的環境。她曾就讀花蓮慈大附中,有機會在花蓮慈濟醫院做醫療志工。她說:「我蠻喜歡去醫院做志工的,因為覺得可以付出自己的一點小力量陪伴一些病患。我覺得在做醫療志工的當下是很幸福的。」2022年大學畢業回到高雄參加經藏演繹,結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輕人。因被經藏演繹中的一位人物感動,馨儀決定一起參加見習,並希望能在今年(2024年)完成培訓課程。她知道在培訓時會上更多專業課程,期許自己能學習更多專業知識,未來在做醫療志工時更有效地幫助他人。

「小時候,爸爸常帶我去社區的環保站,但長大後去外地讀書,做環保的機會減少。」此刻黃馨儀重新參與環保工作時,特別是在大分類時,面對髒污和氣味對馨儀而言是個挑戰。她希望能影響身邊的同事,能養成吃完飯後,沖洗餐具、分類回收的習慣,落實環保理念。雖然有時她會使用環保餐具和便當盒,但還未能完全做到。「希望自己能在環保這條路上越來越落實,不因一時的方便而妥協。」

見習志工陳姿諭今年讀高中一年級,因為國中時讀慈大附中,雖然現在在高雄讀書,但仍對慈濟的環境以及慈濟志工的友善印象深刻,想要更深入地了解慈濟。因此,她決定來參加這次見習培訓。姿諭說:「在慈濟可以學到了很多東西,師姑、師伯們都會教我們一些做人處事的道理,這對個人成長非常有幫助。」這次她還學到了一些環保分類的知識,明白了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實踐環保。陳姿諭也深深見識到,環保不僅僅是個人的習慣,更是一種生活態度。她希望通過這次見習培訓,能夠更深入地了解慈濟,並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影響更多的人共同實踐環保和素食養生的理念。

今年剛滿四十歲的見習志工許哲銘,因為父母接觸慈濟已有二、三十年,也因緣際會來到慈濟。他回想起大學時期,一家人在高雄美術館參與造血幹細胞捐贈驗血活動,他說:「那是我第一次真正接觸慈濟。雖然沒有因緣配對到,但是慈濟是屬於全世界,我覺得這個東西可以讓我更感動,希望可以用行動來表示。」許哲銘在參加見習的初期,他曾有過退縮的念頭。但後來,說服自己堅持下去,與家人協商,每月保留幾天是專門用來參與慈濟活動,家人也非常支持。他現在轉行到建設公司,工作雜事繁多,時間壓力大,但仍決定持續這份志業。他說:「希望是一步一腳印,然後慢慢的感受,把大愛放在心裡面。」

今年九十三歲老菩薩陳素玉,這次來參加培訓,是在女兒的鼓勵下,證嚴上人也特別囑咐女兒一定要帶她來。年紀大了,陳素玉說:「心有餘力不足,有時候會很容易忘記,收穫是很多。」參加環保站的工作後,覺得環保工作非常偉大,志工們都非常用心、專心地做好每一件事,藉由這次的學習,她才真正了解到環保工作的重要性,需要每個人來參與。現在她也在盡力做好環保。由於交通不便,每次來參加活動,她的女兒都要特地請假來陪伴。「她在臺中工作,每次為了陪我也付出了很多,我非常感謝她。」陳素玉的眼睛有黃斑病變,所以看太清楚。但是仍然希望能盡量參與。「如果我能做,我會盡全力去做;如果不能做,我會請女兒多做一些,哪怕做一半也好。」素玉感到自己應該更早一些參加這樣的活動,希望未來都能繼續參與。

來自陽明協力的陳棋豐,受到媽媽和哥哥的鼓勵,一直希望他能加入慈濟大家庭。他說:「上禮拜的去參加園遊會,覺得很特別,就是看到很多人為了募款,其實那天還蠻熱的,但大家好像都不會覺得熱的感覺,盡量募款到多少,就感覺還蠻不錯的。」他也提到自己在工地工作,平時也需要做環保,所以來這裡做環保感覺很熟悉。只是這裡的分類非常細緻,學到了很多新的知識,了解到很多東西其實可以再利用,或者轉化為其他用途,這讓自己的環保觀念得到了提升。通過這次參加慈濟活動,不僅增長了知識,還收穫了內心的平靜和滿足。

陳建銓今年二十五歲,他從印尼來高雄讀大學,畢業後在仁武區工作。在慈濟志工們鼓勵下參與慈濟活動,他說:「師伯、師姑非常鼓勵我,然後我想要體驗一下做個好事,幫助別人。」這次是他第一次參與環保活動,希望能從中學到經驗,了解如何通過環保來拯救地球。例如可以回收各種用品,像是衣物等,再將這些用品寄給需要的人,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都可以幫助到。「透過環保,人生的吃苦耐勞,就是磨練。」他學會了如何一步步克服困難,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質。每次參加慈濟活動後,個人的心態變得更加正面,感恩的心也越來越強烈。這些活動讓陳建銓感到自豪和開心,因為吸收了很多有價值的經驗和知識。目前他的父母和弟弟、爺爺還在印尼,他會把這些經驗分享給家人,告訴他們,並說自己在臺灣過得很好,也希望能影響更多年輕人參與慈濟。

◎環保 從源頭做起

見習志工李宜融以前從未親自到環保站做過環保,今天有這個機會來體驗,發現做環保其實非常辛苦,並不容易。平時在家裡,他已經有一些環保的習慣。每次洗碗筷後,對一些垃圾,像飲料瓶等,都會在源頭進行清洗。今天來到環保站,他說:「以今天環保的例子來看,其實以前不曉得說處理垃圾那麼複雜,那麼辛苦。」從今以後他會在生活中,更加注重環保,並且將這些知識傳遞給孩子,教育他們從源頭開始做環保,確實落實。雖然環保不容易,但一定會盡力而為。他希望自己能越做越多,成為一個手心向下、樂於助人的人。

見習志工劉雨瑄參加慈濟的活動已經很多年了,今年和幾個好朋友一起商量後,決定參加見習課程。之前,她一直積極參與各種慈濟活動,比如親子成長班、浴佛典禮、歲末祝福等,只要靜思堂有活動,基本上都會參加。她說:「我覺得最大的收穫是我跟小朋友之間的親子關係增進很多。」這些年來,每個月雨瑄幾乎都會陪小孩一起參加兒童成長班的課程和活動。她很快樂地享受與同儕的相處和參與的各種活動,感到非常高興和滿足。陪著孩子一起上課,她也越來越喜歡這種親子互動的時光,也希望能以自己的力量帶動身邊的人,無論是參加環保站的環保活動、外出募善款,還是探訪老人,都希望能夠影響更多的人一起參與慈善和公益活動。

本次培訓課程讓參與者們深刻體會到環保工作的艱辛與重要性,他們不僅學到了如何更有效地分類和回收垃圾,還增強了對環保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許多參與者表示,將把今天所學帶回家庭和社區,影響更多人加入環保行列。無論是年輕人還是長者,大家都希望能在未來的日子裡,繼續以實際行動支持慈濟的環保事業,共同為地球的永續發展盡一份力。此次活動不僅增進了志工之間的友誼,也激發了他們對慈濟大愛精神的認同與實踐。

圖左 :見習志工劉雨瑄參加慈濟的活動已經很多年了,今年和幾個好朋友一起商量後,決定參加見習課程。這些年來,每個月幾乎都會陪小孩一起參加親子成長班的課程和活動。[攝影者:郭綵娥]
圖右 :見習志工陳棋豐受到媽媽和哥哥的鼓勵,一直希望他能加入慈濟大家庭。到自己在工地工作,平時也需要做環保,所以來這裡做環保感覺很熟悉。只是這裡的分類非常細緻,學到了很多新的知識,了解到很多東西其實可以再利用,或者轉化為其他用途,這讓自己的環保觀念得到了提升。[攝影者:郭綵娥]

圖左 :陳建銓今年二十五歲,他從印尼來高雄讀大學,畢業後仁武區工作。在慈濟志工鼓勵下參與慈濟活動。他說:「通過環保實作,人生的吃苦耐勞,就是磨練。」[攝影者:郭綵娥]
圖右 :今年九十三歲老菩薩陳素玉(左一)。這次來參加培訓,是在女兒的鼓勵下,上人也特別囑咐女兒一定要帶她來上課。[攝影者:郭綵娥]

圖左 :本次培訓課程讓參與者們深刻體會到環保工作的艱辛與重要性,他們不僅學到了如何更有效地分類和回收垃圾,還增強了對環保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許多參與者表示,將把今天所學帶回家庭和社區,影響更多人加入環保行列。[攝影者:郭綵娥]
圖右 :三民陽明培訓志工黃馨儀(左一),從小在慈濟家庭中成長,父母都是慈濟人。一直很喜歡這個充滿友善的環境。前年大學畢業回到高雄參加經藏演繹,結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輕人。[攝影者:郭綵娥]
圖左 :見習志工陳姿諭今年高一,因為國中時讀慈濟大學附中,雖然現在在高雄讀書,但仍對慈濟的環境以及師姑,師伯的友善印象深刻,想要更深入地了解慈濟。因此,決定來參加這次見習培訓。[攝影者:郭綵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