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01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高雄 國中成長營 拉近親子距離

國中成長營 拉近親子距離

E-mail 列印
「陽光普照山河大地,法雨滋潤十方世界……」慈濟大專青年會歌在慈青學長、學姊手語的帶動下,揭開2012年6月30至7月2日「2012高雄區菩提心芽成長營國中梯」序 幕。這次在高雄靜思堂舉辦的國中梯營隊,學員有259人、工作人員130人。第一次承擔領隊高雄大學的高居萬說:「這次的課程安排親子互動、環保體驗、教孩子如何知福、惜 福、再造福等,很貼近生活的課程,希望以輕鬆活潑的方式來引導。」

「這次營隊有很好的因緣,有兩天正好是在假日,所以家長來的特別多,且家長們非常信任慈濟,第一天報名就爆滿。」慈濟志工溫玉香覺得每一位孩子都是來成就父母的,但是現在 的父母愛孩子的方法不對,造成孩子逆向想法與行為,不只孩子要學習,父母也要學習。陪伴慈青已經有二十年的溫玉香,看到孩子們有課業的壓力,又要承擔規劃營隊的課程事務, 且暑假中犧牲陪伴家人的時間,真的是把小愛化大愛。她覺得這一路走來,不是陪伴慈青而是在向他們學習,期許自己能更用心的不斷學習成長,讓孩子們一代接著一代傳承,接引更 多的孩子們,進而造福每個家庭。

◎ 團動遊戲 拉近距離

透過團動遊戲認識彼此,慈濟志工林錦娟帶動學員一次又一次的互動遊戲。其中有拉繩線來認識牽引,又要把杯子、小紙板、地墊板不同形狀的東西,孩子們一起動動腦怎樣才能堆疊 成高塔,讓孩子們體驗過程中的考驗而完成遊戲。第28組天花板上有風扇,一直吹高塔倒塌好幾次,但是仍然堅持要組合成高塔;第32組互動中需要每個人的力量同心協力、不要 固執己見;第30組凡事腳踏實地不貪心;第17組利用有限資源讓它發揮最大的力量;第27組做事不半途而廢,堅持到底的精神;第29組根基要打穩不好高。林錦娟聽完大家遊 戲後的心得後,適時機會教育告訴學員,「這就是「無常」,它存在我們的周遭,我們隨時會被考驗,因此要以信心、毅力、勇氣,不氣餒,把握付出的機會。」

以尋寶的方式讓學員認識靜思堂,有趣爆笑又有錯誤示範的話劇,來教導學員日常生活中,如何以食就口而不是以口就食,如何坐如鐘、不貪求名牌的衣著,想一想是想要還是需要、 走路腳步要輕愛惜物命。人際互動中要口說好話不出惡言並給與坐在身邊的同學一句讚美的話,教導孩子調整自己形象待人接物要表現有禮貌,學習感恩、尊重、愛,待人溫和。

◎ 見苦知福 感念親恩

「請家長們學習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溝通,拋棄權威式的教養,父母的一舉一動孩子都看在眼裏、學在心裏。」高雄靜思堂國議廳的舞台上,講師謝金容正對著學員、家長,以非常生 活化的反問方式分享,愛他也要教他如何愛父母,怎樣才是適度的愛。

見苦知福課程講師黃文鈴以影片來讓孩子們知福惜福加感念親恩,看見地球上一樣年紀的孩子過著很辛苦的生活,想想自己其實擁有的太多,學員也用手體驗拿著一公分的鉛筆試著寫 出一張感恩卡。

在情緒管理的課堂中,講師以喜怒哀樂和影片交替著,讓孩子們知道在行孝行善前,應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緒,調和聲色,理直要氣和,不要得理不饒人或動不動就大聲講話發脾氣。年 輕人「讚」起來,希望透過學長分享讓學員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在未來的人生路上保有一念善心,時時有正面思考的能力。

生命教育課程慈濟志工蘇足透過醫院中真實的病苦與陪伴過程,希望孩子們珍惜父母給予的愛了解自我生命價值,學習再造福的方法。

一題又一題親子間的互動作答拉近彼此的距離,讓孩子以實際行動雙膝跪地奉茶感念親恩回饋父母親,親子間緊緊相擁落淚,愛的擁抱此起彼落,原來把愛說出來並不難。

環保站之旅讓學員體驗環保分類過程的辛苦,垃圾都是「人」製造出來的,更了解清淨在源頭的重要,垃圾減量要從大家做起。

◎ 心靈交會 收穫滿滿

父母親是老師及公務人員的學員許芝菡就讀龍華國中,即將升上二年級,長得高眺比同年齡的孩子高出許多,且氣質出眾。「我覺得慈濟的營隊很特別,跟外面的營隊不一樣。」第一 次參加慈濟的活動的許芝菡,露出靦腆的笑容,她覺得在慈濟有教衣、食、住、行等行儀,這是外面學不到的。

就讀龍華國中的潘君瑋,有點不好意思的表示,參加這個活動是媽媽的意思,剛開始也是有點抗拒,但是參加後就很歡喜,因為不只學到人際關係,還學到很多書本以外的知識。在講 師許文玲帶來有關二00八年四川地震的影片,一幕幕呈現眼前,真的很不捨,也體悟到自己很幸福。而透過體驗一公分的鉛筆,才真讓君瑋發現自己的不缺與幸福,真的要非常感恩 父母,因為有父母無私的給予,才能讓自己生活無憂無慮。

「終究是上人的弟子,還是要回來,為慈濟、為社會盡一分心力。」就讀文藻語文學院四年級的陳孝慈,圓圓可愛的臉戴著眼鏡,體材圓潤笑容滿面,名字非常有慈濟人文,她說: 「因為媽媽生我的時候差點死掉,爸爸希望我孝順慈母所以取名孝慈」。開朗的她曾因家裏變故而離開慈青半年,這次能重新回到營隊擔任隊輔讓她非常地珍惜。

慈青學長陳璽中分享剛開始加入慈青是因為有「家」的感覺,也認識很多不同的夥伴,很用心的推動中山慈青社,邀約大家一起廣結善緣。此外,多次參與慈青營隊,雖然有人、事的 考驗和磨練,但抱持著藉事練心的心情,承擔陪半學弟妹與傳承的使命。記得印象最深的是在環保站中看到很多歲數大的老菩薩,每天快樂的做環保,讓璽中豁然開朗,做志工要長久 開心,原因來自於心境的改變,能從給予者,變成快樂的授與者是最開心最有福的。

承擔生活組組長葉品妏曾參與慈青舉辦的營隊,因此對於慈濟有好印象。上大學後加入慈青社,學習與團隊互動付出,在活動中會遇到很多變化球,大家都必須想辦法克服困難。當組 員和組長最大的不同,就是組長還要跟他人溝通協調,分配工作內容,掌握大方向。也常用「最簡單的心,做複雜的事」來勉勵自己。

許譯云分享剛開始接隊輔長時會慌、不穩定,但經由師姑師伯和學長姐的陪伴和耐心的教導鼓勵,讓她更虛心認真的學習。「辦營隊也希望學員,有許多收穫可以帶回家。」慈青就像 一個大家庭,讓大家不只是來學做事,而是更多了一份家人的感覺。

第一次承擔學員長的陳宜美,不像一般組長只需面對幾個組員,而是要面對整個營隊的幾百個學員。回憶起當時參與營隊的感動,和組員一起手拉手、一起帶動跳,那是可以持續很久 的感動,期許可以把這份感動延續給學員。

這批剛要步上青少年的國中生,從生硬冷漠的眼神、生澀陌生又怕受傷害的不信任態度,經過高雄慈青團隊用心規劃,加上隊輔爸爸與媽媽們,用耐心與愛和尊重來陪伴孩子們。圓緣 時每一位孩子們發自內心歡喜的笑容,也學習到要感念親恩,在日常生活中減少物慾不浪費食物,口說好話待人接物有禮貌,年輕要如何「讚」起來不留白?不是捨棄自己的年輕是把 握年輕的機會,未來改變世界的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珍惜當下身邊擁有的。

圖左 : 這次國中梯營隊學員有259人、工作人員130人,第一次承擔領隊高雄大學的高居萬表示:「這次的課程安排親子互動、環保體驗、教孩子如何知福、惜福、再造福等很貼近生活的課程,希望以輕鬆活潑的方式來引導。」[攝影者:陳武良]
圖右 : 媽媽李祈慧說李婕瑀小朋友因正值叛逆期,所以決定讓婕瑀接觸慈濟善的團體,學習種下善的種子,在聽完謝老師的課程後,深深體會父母是孩子的模,應做好一面鏡子做小孩的學習榜樣,希望讓小孩多參與類似活動。[攝影者:陳慶臨]

圖左 : 環保站之旅讓學員體驗環保分類過程的辛苦,垃圾都是「人」製造出來的,更了解清淨在源頭的重要,垃圾減量要從大家做起。[攝影者:李正森]
圖右 : 看完<親恩浩連天>, 讓在場的學員和父母親都感同身受, 並互相的擁抱在一起。[攝影者:李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