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高雄 母女相扶持 慈濟因緣不斷

母女相扶持 慈濟因緣不斷

E-mail 列印
「螃蟹呀爪八個,兩頭尖尖這麼大個……」三民、左營區合辦的社區親子成長班,10月13日在高雄靜思堂進行第二次的課程。活動一開始由活動組志工帶動「螃蟹歌」炒熱氣氛, 全體學員兩兩一組,身體隨著音樂擺動比完動作之後猜拳,猜輸的人必須幫猜贏的人按摩,每個人都樂在其中笑聲不斷。正當大伙兒玩得不亦樂乎的時候,會場後方卻有一位坐著輪椅 的小女孩用羨慕眼神望著大家……

◎坐輪椅親子班不缺席

「妹妹,沒關係!我們慢慢走。」三十八歲的鍾怡萍攙扶著女兒鍾宛伶亦步亦趨地走著,一般人一、二分鐘就可抵達的路程,對怡萍母女來說卻要比別人多花好幾倍的時間及力氣才能 完成。

「媽媽,待會兒上課時我可以坐在輪椅。」體貼的宛伶為了不讓媽媽辛苦又不影響課程進行,在需要場地移動的課程中她坦然接受以輪椅代步。了解宛伶狀況後,親子班特別安排專屬 隊輔徐玉翠全程陪伴,「她是個害羞、善良的小女孩」笑容親切的徐玉翠說出對宛伶的感覺。

留著一頭短髮、長像清秀就讀鼎金國小的宛伶,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參加親子成長班,至今已是第五個年頭了。唸幼稚園大班時,媽媽發現女兒走路不穩經常跌倒,經求醫診斷只稱是 「神經病變」,但還找不到真正的病因。

隨著宛伶年紀越來越大,近一、二年幾乎連行走都有困難也無法久站,因家裏住在公寓三樓,為了不讓女兒上學遲到,媽媽大都背著女兒下樓,再用機車載她到學校。到了學校停好機 車到教室又是一條漫長的路程,但對怡萍來說一點也不畏苦,因為單親的她知道只有自己能陪女兒走這一段艱辛的路。

◎媽媽的名字叫「偉大」

在親子成長班分站活動中,雖然宛伶無法跟其他小朋友一樣跑跳,但她也參與了整個課程。「她非常喜歡上親子班,每次上完回到家又期待下一次的到來。」怡萍笑著說,也希望女兒 能多與人群互動。活動中,因需要跑站的關係,宛伶並非一直坐在輪椅上,偶會坐在地板上和小朋友貼近互動,要坐上輪椅時小朋友也會主動幫忙。就讀正興國小五年級的學員陳柔安 說:「宛伶對人很好、很善解人意,我喜歡跟她講話,她腳不方便很可惜,我要幫助她。」

負責陪伴宛伶的隊輔徐玉翠表示,在怡萍身上看到媽媽的偉大,面對這樣的孩子除了多點耐心及愛心之外,情緒管理也是非常重要。她覺得怡萍這點做得非常好,加上宛伶非常貼心也 很黏媽媽,對怡萍而言女兒不僅是個甜蜜的負擔也是生命共同體。

一方面感受到慈濟志工對她們母女的溫暖扶持,一方面擔心常驚動大家,於是怡萍有了「休息」的念頭。但,阿嬤的一句話「妳不要斷了宛伶和慈濟的因緣」,讓原本這學期不打算為 女兒報名親子班的怡萍打消了念頭。「看到許多多比我更苦的人,自己的苦又算得了什麼!」怡萍打起精神露出靦腆笑容說著……



圖左 : <慈音濟心>時間,在<螃蟹歌>的帶動下,猜輸拳的人必須為對方搥背按摩。[攝影者:王忠義]
圖右 : 學員鍾宛伶(右)因神經病變造成四肢癱軟無力,在親子班與大家溫馨互動,露出燦爛的笑容。[攝影者:王忠義]

圖左 : 「看到這麼多比我更苦的人,自己的苦又算得了什麼!」鍾怡萍打起精神露出靦腆笑容說。[攝影者:王忠義]
圖右 : 學員鍾宛伶(右)因行動不方便,特別安排專屬隊輔徐玉翠(左)陪伴在身旁,給予鼓勵與協助。[攝影者:王忠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