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高雄 溫馨家聚 把心找回來

溫馨家聚 把心找回來

E-mail 列印
「這樣的茶會很溫馨、很棒,以後也可以擴大到社區鄰里間的家族茶敘。」 雖然茶會已結束,然而在高雄苓雅喜捨共修處的佛堂門口,陳丰容等幾位師姊依依不捨預約下一次的的 聚會。

◎重拾初發心

2012年10月28日晚上七點半高雄苓雅喜捨社區舉辦慈濟志工家聚茶會,鋪著淺粉藍色桌巾的小圓桌擺上小點心與茶飲,溫馨的氣氛、資深師姊的分享,讓在座的每位慈濟志工 不禁重拾起剛進來慈濟,跟隨上人「為佛教,為眾生」的那份初發心。

「上人賜我紅豆兩粒,感恩之情油然而起,紅豆雖小,含意卻大,菩薩道上給我鼓勵……」慈濟志工熟悉的《想師豆》歌曲飄揚整個佛堂,雖然無法跟上人共聚一堂,然而想師之情讓 淚水濕潤了許多人的眼眶。

「深呼吸、吐氣、再一次……」首先,司儀劉丹莉師姊引領大眾深呼吸調氣、放鬆心情,靜下心回到原點,想著跟隨上人的腳步是自己生生世世所選擇的唯一方向。

◎在承擔中學會成長

想起1999年上人要自己承擔高雄區活動幹事的心情轉折,江淑清師姊依然心有戚戚焉的說:「當時心很慌,我不會開車、不會電腦、年紀也大,實在無力承擔,真是苦不堪言 啊﹗」 對於這個艱難的任務又百般忙碌的工作,江淑清是萬分驚恐而不願承擔,忽然間,她看到多年前抄下的一段話:「若要永不迷,恆不避現實,若要心常定,承擔一切境。」此時心才慢 慢安住,經後冷靜思考後,為了跟隨上人行渡化人間的願,江淑清勇於承擔,不再退縮;從抗拒、省思、請益到接任,現在的江淑清內心充滿了感恩,因為承擔,自己成長最多,也才 有機會藉事練心。

資深慈濟志工梁美華,分享走進慈濟後一路走來的心情:「我的電話從不關機。」怕隨時有狀況需要支援,梁美華笑說比做生意還忙,她告訴在座的志工們:「接引會眾時要給予正確 的觀念,行菩薩道要有使命感,隨時關心和鼓勵,大家因為有緣,才會在慈濟大家庭結為家人,不要逃避付出的機會,互相扶持,互相成就道業,人生才不空過。」

◎找回迷失家人

「我把上人忘了,也忘了立願文的曲子,感恩慈濟家人的不離不棄,電話一通通的關懷,讓我把愛找回來。」2004年因身體不適等因素,劉惠美暫停參與慈濟的活動,漸漸的也產 生了疏離感,這幾年同社區的師姊等並不放棄,不斷給予關懷,也因為菩薩的聲聲呼喚和慈濟家人的力量,終於劉惠美的心找回來了。

去年底,劉惠美參加2011年歲末祝福,到了靜思堂坐定後,心頭上總覺得怪怪的,好像尚有事情未了,原來是她不僅忘了先向佛菩薩行問訊禮,也忘了將法船配戴在旗袍上,為 此,她懺悔不已,返家後先生跟她說:「法船在維修啊﹗五年了,快修好了。」先生語帶雙關的鼓勵著劉惠美,該是開始向前精進的時候了。

慈濟志工陳清對募心募款長達十八年會員將近六百戶,她的人生目標是期許每個月都能增加會員,她說:「跟會眾說慈濟的故事,將100元所發揮的功能來啟發善心,做好事要勇於 開口,有心念就能產生共振,好因緣自然形成。」

負責統籌協調工作的喜捨社區組長林美麗依然如往常般輕聲細語的鼓勵大家:「凡事感恩,感恩大家,感恩各位關懷組員的組長用心用愛把迷失家人找回來。」

《問心》樂曲悠悠迴盪著:「我曾一個人在探尋,何處是慈濟的大門,經過那靜思的指點,發現精舍就是芳鄰…走進了慈濟的大門,我願意在靜思中勤學習,學習著問自己的心。」時 間已近晚點九點半,大家心中帶著滿滿的愛,滿滿的感恩,期待下一次的溫馨家聚讓心的方向一致,永遠記得當年那一份跟隨上人的初發心。

圖左 : 梁美華分享說:「大家因為有緣,才會在慈濟大家庭結為一家人,不要逃避付出的機會,互相扶持,成就道業,人生才不空過。」[攝影者:簡俐眞]
圖右 : 志工陳清對分享:「因為常看大愛臺證嚴上人的《人間菩提》、《靜思晨語》、《菩提心要》藉由轉述上人說故事的因緣,讓自己目前會員有六百戶。[攝影者:簡俐眞]
圖 : 資深慈濟志工劉惠美(左三),曾經為了健康與事業而離開慈濟大家庭!如今她用感恩心,歡喜精進努力行菩薩道。[攝影者:簡俐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