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高雄 防毒軟體 連念頭都不能有

防毒軟體 連念頭都不能有

E-mail 列印
岡山國中一年級梁書凱說:「吸毒的人身體不好,失去朋友又讓家人擔心,毒品絕對不能碰,也希望已戒毒的人不要再走回頭路。」整個宣導反毒的過程中,梁書凱聽得很投入,還對 慈濟志工點頭說謝謝;同班同學張君瑋覺得這場真實人物現身說法的演講比他聽過的任何演講都生動。

◎校園種下反毒種子

2012年法務部和慈濟大學合作,規劃辦理「無毒有我‧有我無毒」反毒教育宣導,其中「無毒有我特映會」,播出《破浪而出》、《逆子》──慈濟志工蔡天勝、黃瑞芳如何從一 個煙毒犯,破浪重生及引渡更生人走向光明的故事,引起很的回響,為延續及擴大宣導成效,更集結全國慈濟志工及有志從事反毒教育宣導的人士,在各級學校辦理「校園毒品防制教 育宣導」,希望這股向下紮根與向外擴展的反毒力量,能夠鼓動風潮,讓反毒的意識,擴散到社會每一個角落。

在高雄岡山國中擔任廚工的慈濟志工呂玉慧,將「校園毒品防制教育宣導」的訊息傳逹給衛生組長劉嘉響,他說:「我對慈濟有信心,校方很快就同意邀請慈濟志工到校園舉辦反毒的 活動。」2012年11月7日,慈濟教師聯誼會反毒種子教師游碧雲以及高雄巿岡山區慈濟志工九人,在岡山國中針對國中一年三個班級進行第一次反毒教育宣導活動。

學生利用早自修四十分鐘及午餐二十分鐘的時間,觀賞毒害者黃瑞芳的故事──《逆子》影片,下午一點半至三點半再集合至學校的視聽教室,由慈濟志工帶領深度的省思活動。

◎回復不了的鋁箔紙

「你們吃一頓午餐的時間,黃瑞芳的人生就改變了喔。」帶領這場活動的志工游碧雲幽默地說,她知道學生已看過影片,帶著他們回顧影片內容,大家都知道這樣的「改變」,是需要 多麼大的信心、毅力及勇氣。

游碧雲問學生:「改變黃瑞芳的貴人是誰?」 「他的媽媽」、「慈濟志工」、「是他自己」……學生的回答很踴躍,林庭寬則說:「是證嚴法師的一句話」;每一個答案都正確,都是幫助黃瑞芳改變的原因,但是最重要的是「自 己」,影片中黃瑞芳說:「如果自己沒有決心的話,那『改變』也只是說說而已。」

當學生看到螢幕上吸毒者形銷骨立、滿臉豆豆,都不禁發出驚嘆,直呼:「好可怕喔!」 「你們認為吸毒吸幾次才會上癮?認為一次的請舉手!」游碧雲,很多學生舉手,游碧雲告訴大家黃瑞芳的體驗是──「只要有想的念頭,就會上癮了。」所以絕對不能好奇,以為一 次沒關係;游碧雲接著請三位學生把光亮的鋁箔紙揉搓後再將其恢復,但是弄縐的鋁箔紙再怎麼樣也恢復不了原來的光亮,讓學生體驗到吸毒者腦部一旦受損,就再也恢復不了。

◎「非思不可」防毒軟體

「電腦中毒了可以重灌,但是人腦一旦中毒,是無法回復的。」游碧雲說,她要送給學生們「非思不可」的兩套防毒軟體給大家,第一套是拒絕毒品六招──「一、表明態度,堅持拒 絕。二、道德勸說,回頭是岸。三、肯定友誼,但做自己。四、自我解嘲,幽默一下。五、轉換話題,移開注意。六、逃之夭夭,走為上策。」;第二套是防毒七招──「一、生活作 息正常。二、絕對不好奇試用毒品。三、建立正確情緒抒解方法,。四、不靠藥物提神與減肥。五、遠離是非場所。六、不接受陌生人飲料香煙或口香糖。七、與朋友相處做好抉 擇。」

根據統計,許多毒品與孩童、青少年有關,少年刑事案件中毒品犯罪高達百分之二十八點八,而且毒品容易傳染及散播的地點,也多在人多的學校或在人與人近距離接觸的社會中,各 地的慈濟志工奔走在各校園宣導,他們沒有「教條式」的宣導,而是以真實人物的故事,示現了吸毒後的不堪與殘害;戒毒振作的艱難與不易,在這之中,「勇敢」、「堅持」、「善 念」、「親情」才是最動人的篇章;反毒的最大力量。

圖左 : 學生踴躍舉手回答游碧雲師姊的提問。[攝影者:朱立葦]
圖右 : 游碧雲師姊以揉成皺褶的鋁箔紙,說明吸毒後受損的腦細胞永遠無法回復的後果。[攝影者:朱立葦]

圖左 : 就讀國中的張君瑋(右)與梁書凱(左)覺得此次反毒宣導讓他們了解毒品絕對不能碰。[攝影者:朱立葦]
圖右 : 岡山國中衛生組長劉嘉響(右),與游碧雲師姊討論後續合作反毒宣導事宜。[攝影者:朱立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