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高雄 親子第一堂課 學習誠正信實

親子第一堂課 學習誠正信實

E-mail 列印
親子成長班開課的第一天(9/22),本學年因為加入了許多新的學員,所以課程一開始,負責課務的志工先為大家介紹的課程及上課默契,並帶領著學員們禮佛、唱誦慈濟功德會 會歌以及班歌——〈小太陽的微笑〉。

◎ 知福惜福 用心學習

課程第一單元是「生活儀軌」,志工李秀梅及陳秀敏以短劇的方式來帶動。兩人分別飾演一對感情很好的姊妹花:小梅及小大象。兩姊妹由於對學校課業及安親班的課程安排感到厭 倦,所以天馬行空地討論起許多可以偷懶的想法,討論著、討論著,漸漸地進入夢鄉……

她們夢見一起駕駛直升機飛越了許多國家,來到了非洲的辛巴威,看見那裏的小朋友因為物資嚴重缺乏,所以沒有教室可用,一百多人為了求學,只用了四根柱子撐起一塊布,便在溫 度高又簡陋的地方上起課來,每當遇到下雨,就要趕快離開,無法繼續上課。

小梅及小大象醒來後,討論起夢中的情節,發現彼此做了相同的夢,她們慚愧地檢討剛剛的想法,並決定要好好珍惜現有的資源,努力讀書。

◎ 行住坐臥 四威儀足

秀梅及秀敏在短劇表演後,為學員們示範了「幸福三招」。幸福第一招是「禮佛行儀」,教導大家正確的問訊方式,以及說明合掌的意義為是「做人行中道,雜念歸一心」;幸福第二 招是「四威儀」——「行如風、立如松、坐如松、臥如弓」。所有的儀態都是修養與氣質的顯露,所以不論是任何動作都要用心做;幸福第三招是「食的威儀」,並實地用碗筷示範 「龍口含珠與鳳頭飲水」。幸福三招教導學員們做人的態度與道理往往都離不開生活的儀態,故要於日常生活中謹言慎行、誠正信實。

在分站活動中,志工李麗雪、林湘宜及陳寶麗以靜思法語帶領著學員打靜思功夫及玩八大水懺對對碰的遊戲。

◎ 善的循環 綿延不斷

遊戲後家長楊翊瑄分享了心得:「做人要懂得善解,無論好與不好的事情都是好因緣。」這次因為朋友的介紹,所以她帶著國小二年級的女兒陳俞安來參加親子成長班,原本都只是繳 交功德款,並不曉得成長班,以及課程是如何安排與互動。上完第一堂課後,發現與先前的想法完全不同,她看見志工用心的引導學員進入課程,活動中的互動也非常熱絡,翊瑄說: 「很感恩有朋友介紹,我也要向更多人介紹親子成長班的課程,讓很多孩子都能在這樣善的環境中成長。」

而感恩隊楊松霖的父親楊明和也分享了今天第一次來上課的感想,他很感恩師姑們用心的教導學員生活儀軌,更希望孩子們要好好的珍惜、愛地球,課程中所有的教導,都可輕易地融 入生活中,孩子們也因志工們活潑的帶動,非常投入以及很開心地學習。

課程最後,志工引用證嚴上人的靜思法語:「行善要誠,處事要正,做人有信,待人要實。」來勉勵學員要於日常生活中多用心,讓善的循環能綿延不斷地傳承下去。



圖左 : 志工們表演短劇時,台下的學員及家長開心又專注地觀看表演。[攝影者:陳咏昕]
圖右 : 學員上台玩反應操,玩得好開心。[攝影者:陳咏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