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高雄 親子班週休不休 大人小孩攜手勤學習

親子班週休不休 大人小孩攜手勤學習

E-mail 列印
鳳山區「親子成長班」落實社區舉辦後,每個月第三個星期六在鳳山聯絡處上課,結合社區親、師、生,讓家長和孩子一起成長,課程內容不僅多元、豐富且兼具實用性與教育性。透 過有趣的分站活動,讓孩子們從遊戲中體會謙卑的意義。同時教育孩子在適當的時候,保持低姿態,是人生的一大智慧,而不是畏縮的表現

◎分站體驗 學謙卑

「師姑、師伯早!」「真歡喜看到你,看到你真歡喜(臺語)。」此起彼落的問侯聲不絕於耳。10/20是這學期的第二堂課,隊輔媽媽帶領小朋友進入大講堂甜甜桌入坐,除了關 懷小朋友近況,並協助孩子們整理儀容。

「小朋友請告訴師伯,什麼樣的臉最美麗?」「微笑的臉」孩子們異口同聲的回答。課程在「微笑的臉」音樂中開始,大家不忘對身旁的人微微笑,用笑容代替了問候言語。

今天的課程多是動態的體驗活動,「將不同大小的石頭與細沙放入空杯中,裝進杯子的東西越多、越重的小組就獲得勝利。」李素月老師詳細地為小朋友解說分站中「杯中物〈卑中 悟〉」的遊戲規則。

「大顆先放,再放中的,最後放沙子填滿。」有人提議,「大石頭放少一點,小石頭和細沙多放一點,要邊做邊搖。」「不要一下倒太多,水會滿出來。」小朋友們熱烈討論著。

「真的都裝滿了嗎?」李素月老師繼續說著:「大家再想想,看起來好像是已經裝滿的杯子,還能不能再放什麼?」現場頓時安靜了下來,「老師我知道,是水!」有小朋友搶著回 答。

李素月老師告訴小朋友:「杯子代表自己,而大、小石頭及沙子,就如同生活中形形色色與我們相遇的人,我們要學習海納百川的精神,用放大鏡看別人的優點,在待人處事上千萬不 可以有驕傲的心,待人謙虛才能處處與人結好緣,虛心學習最大的收穫是自己。」

喜捨隊楊茹涵將她的收穫與大家分享,她說:「從這個遊戲中,我學習到不能小看別人,因為每個人都有他優點。我在學校也有跟同學意見不合的時侯,在家裡也會跟妹妹吵架,現在 我知道要尊重別人、縮小自己,才能交到更多的朋友。」

「〈剪刀〉的動作是手臂向上舉直,人成 『Y』形,走路只能直著走;〈布〉的動作為手臂平行伸展,人如『大』字型,只能像螃蟹橫著走;〈石頭〉的動作是蹲下手抱膝如『O』 字型,直走或橫著走都可以。可任選一種動作走完一條狹長的走道,只能向前走,不能退後。」第二站站主王怡文為大家示範「剪刀、石頭、布」的遊戲規則。

「歪了,歪了,走過來一點!」「縮小腹啦!路很窄吔!」遊戲開始後,小朋友你一言、我一句地指揮隊友,現場熱鬧滾滾。如果同學們不小心走出了界線,只能回到起點重新出發, 有人連續重來好幾次,小朋友們直呼「太難了!」

王怡文趕緊告訴小朋友們:「剪刀、石頭、布,這三種動作就好比我們每個人自己的個性,在我們人生的道路上,如果走錯、走歪了,就要趕緊修正腳步,調整好方向,重新再出發, 千萬不要一錯再錯。」看到同學似懂非懂,王怡文又補充說:「個人獨自生走時做自己最自在、順利,而當兩兩走在走道時,就如同群體關係,要如何時時調整自己的方向,配合伙 伴,同時又不會讓對方感到不愉快,無不都是考驗著我們的智慧。」

善解組洪柏瑀小朋友分享:「剪刀石頭有的遊戲讓我學到了,在與人相處時要禮讓和謙虛。」

◎人品典範 要學習

另一個靜態活動,老師們透過短片,讓同學們認識慈濟志工陳秋華與NBA球員林書豪兩人的小故事。

陳秋華是約旦哈山親王親點的貼身侍衛,因為本身溫文、自律,而被哈山親王稱為『溫柔的巨人』。陳秋華在伊斯蘭教的國度裡,不分種族,不畏懼被拒絕與排斥,邀請身旁朋友來慈 濟做環保,在沙漠中撒播善的種子。因為陳秋華為人的誠正信實,不僅約旦皇室視如家人,連認識他的約旦人也對他相當尊敬。

NBA籃球小子林書豪,曾經是球場上的「板凳球員」,如今的他風靡全球,他的成功來自於「堅持與自信」。林書豪五歲時開始接觸籃球,培養出對籃球的興趣後,每周練習三次, 風雨無阻。高中時雖兩度榮獲最有價值球員,但歧視和嘲諷一直隨著林書豪。他的父親教育他:「即使有些人對你品頭論足,你也必須保持冷靜,只要你贏得比賽,人們自然會尊重 你。」

老師藉由故事引導小朋友們省思,在待人處事上,要如何修謙卑、縮小自己。「陳秋華和林書豪的精神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典範,從他們的故事中,我們也印證了『一個人的謙虛從態 度做起,唯有尊重自己的人,才更勇於縮小自己。』」

教育志工團隊首次將小朋友們分齡,讓年紀相仿的孩子一起跑站學習。慈濟志工葉灑瀛說:「因為這次課程內容有《靜思語》教學的部分,又有分站體驗活動,如果以混齡的方式進 行,講師在課程上準備不易,所以才會將孩子依年齡層區分成高年級組與中年組兩組,讓孩子更容易吸收,也學習到更多慈濟的人文。」

◎人我探索 修雙贏

慈濟志工林錦娟,以探索學習為主題,帶領家長先透過「人際風格的自我檢查」了解個人屬性,進而探索群體的人際關係。

「人際風格的自我檢查」依個人實際情況作答的結果,共可歸類四種類型,分析型的人,配合度高,善於思考,但有時考慮太多,所以要擇善固執。駕馭型的人,處事不圓融,過分主 觀,所以要學習控制自己,不要衝太快。平易型的人,無主見,木訥寡言,很好相處,但缺乏個性與衝勁。表現型的人,生性樂觀活潑,但有時難免考慮欠周到。

陳羚宣,是「禪定」隊學員陳碩甫的姊姊,還是大學生的她,今天代母親參加親子成長班,卻意外學到珍貴的一課,如獲至寶。她很興奮地說:「以前只會觀察別人,不懂得觀察自 己,現在知道自己的人格特質及核心價值,也比較能定位自己的人生目標。」

圖左 : 家長們首先透過「人際風格的自我檢查」了解個人屬性,再由講師引導下,進而探索群體的人際關係,最終期待在人我互動中共創雙贏。[攝影者:林智忠]
圖右 : 體驗活動第二關「剪刀 石頭 布向前走」[攝影者:孫麗鈞]

圖左 : 「大顆先放,再放中的,最後放沙子填滿。」有人提議,「大石頭放少一點,小石頭和細沙多放一點,要邊做邊搖。」「不要一下倒太多,會滿出來。」小朋友們熱烈討論著。[攝影者:孫麗鈞]
圖右 : 「將不同大小的石頭與細沙放入空杯中,裝進杯子的東西越多、越重的小組就獲得勝利。」李素月老師詳細地為小朋友解說分站中「杯中物〈卑中悟〉」的遊戲規則。 [攝影者:潘昭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