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高雄 教育沒有魔法棒 多傾聽多陪伴

教育沒有魔法棒 多傾聽多陪伴

E-mail 列印
將「大富翁」的遊戲項目改成「品德、意外、需要、善行、想要」五類,加上前進後退等指令,學員輪流擲骰子走格子,走到哪一格就依指示抽「生活指示單」,依照題目指示,學員 存在「福氣銀行」的存摺點數會增加或減少。包容隊的擲骰子機率很單一,總是擲到六點,一直停留在「意外」這一格。學員們對單一的機率漸漸感到無趣,一擲到六點就不想拿起棋 子往前走,站長要孩子們拿著棋子照著步驟走,學員回答說:「很幼稚耶!」

雖然有些孩子很調皮,不照著規矩走,但學員李仰高卻從遊戲中體會到:「之前自己愛買零食,當需要用錢時,才又後悔亂花錢。現在知道原來存下來的錢可以幫助人,豐富自己的心 靈。」

高雄區青少年成長班(簡稱慈少班)自88年10月招收第一批學生,至今約十三幾年,今天(11/25)在高雄靜思堂舉行101學年度十一月份的課程,學員是七十七位國中學 生與四十七位家長。雖然參與的家長人數比學員少,但相較於十幾年前第一次邀請家長參加,來了十二位,人數增加了,也顯現有更多人對慈少班有所期許。

◎孩子叛逆 請到慈少班

不同於兒童親子班,這個階段許多孩子都不愛回應師長們的話,也不喜歡與父母親互動。這個狀況在慈少班剛成立時,讓承擔陪伴學員上課的隊輔志工們感到困惑。當時有些在國中授 課的老師表示,國中生這樣的現象是「正常的」,可是隊輔覺得學員不會笑、不理人、和他們打招呼又愛理不理,怎麼會是「正常」?於是決心陪孩子改變這種情形。

這學年在慈少班擔任隊輔工作的慈濟志工張晃峰,隊上就有一位學員,因為在學校遇到男女朋友關係不如意,曾二度試圖輕生,在老師與家長都不知所措時,透過慈濟志工介紹,幫孩 子報名慈少班。

「服裝穿戴整齊了嗎?」「作業有沒有問題?」「早上怎麼來的?等一下有沒有人接你回家?」雖然每次上課前後張晃峰都細心叮嚀問候,但在開營時,卻遇到一位學員,因過了暑假 長大了些,導致褲子太小無法把衣服紮進去。身為隊輔的張晃峰,為了讓孩子能順利接觸慈少課程,便不要求孩子立即把服裝穿整齊,決定讓學員先上課再說。可是一旁許多工作人員 卻不斷詢問這位學員:「為什麼不將衣服穿好?」使得這位學員心中萌生退意。

張晃峰知道孩子心裡不舒服,課程結束後便撥電話安撫學員,告訴他:「師姑師伯不是有意的,你下次還是要來上課喔,你不能放棄……」後來這位學員接受了安慰,加上張晃峰平日 也撥電話關懷孩子,並告訴他:「我很想你,你一定要來上課喔!」這樣的互動,讓這位學員在接下來的課程中,學習反應都不錯,也讓張晃峰在陪伴孩子成長時,有了好的開始。

「國中階段的孩子,最需要的是傾聽與陪伴,把學員當成自己的孩子,偶爾也拍拍孩子的肩膀噓寒問暖,才能與孩子像朋友般的互動。」張晃峰也認為,時常與家長保持聯繫,多溝通 陪伴孩子的方式,志工與家長一起用心,孩子自然會有好的品德發展。

◎家長困惑 請到慈少班

慈少的課程不同於學校嚴謹的上課氛圍,多會安排分站遊戲讓學員從中體會道理。且不只孩子有分站遊戲,課務組也替家長安排一堂「人生撲克牌」分組遊戲。每一位家長手中都有一 張牌,牌面有靜思語牌(即數字牌)、四無量牌(代表五分)、Ace牌(可以是一分、五分或十分)及佛陀牌(一至十分任意數字均可)。遊戲會由站主說出一個數字當做任務,由 團隊中每張牌拚湊成這個數字,並在限時內完成,希望大家學習在最短時間和人力浪費最少下完成任務。

但因家長們互不熟識,也沒有「領隊」統籌數字,於是會有没用到的牌,這就表示浪費的人力。家長江俊輝在課程中主動建議:「我們先把負數與正數分類,再來好好的細算……」大 家也接受了他的建議,人力浪費才略為改善。而江俊豪透過這個遊戲感受到:「雖然有些人力沒有被使用到,但其實他們是在成就一個『大我』,且事情需要有人統籌,才不會因慌亂 影響任務。就像慈濟在各地救災,總是能有條不紊。」

但江俊輝來慈少班的收穫,卻很少與孩子分享。他說:「我們與孩子在家就是很少互動,才希望借助慈少的力量,改善這個問題。」面臨孩子的叛逆期,江俊輝把孩子帶來慈少班,希 望對親子關係有所改善。這幾年的課程,孩子從排斥到現在接受父母部分的安排,讓江俊輝更期待地說:「慈少班是我幫孩子報名,希望未來孩子能自己報名『慈濟青少年服務 隊』。」

雖然家長對慈少班多有期待,但負責關懷慈少班運作的慈濟志工朱妍綸曾表示,教育並不是一支魔法棒,棒子一揮孩子就能成為天使。但朱妍綸也說:「只要進來慈少就有希望,就有 機會重新規劃孩子的生命方向。」

◎志工行善 請到慈少班

高雄慈少招收的學員是整個大高雄的國中生,每學年只招收一百名學員,遇到報名人數較多時就須抽籤,但一遇到家長沒有幫孩子抽到籤,失落的眼神,就令慈濟志工相當不捨。

於是今年(2012年)高雄慈少一分為二,一為「高雄慈少」,另一為「鳳山慈少」這也讓工作人員分成兩組,每一邊都有新手加入。但儘管各功能都有新手加入,在活動進行中, 負責課程安排、動線規劃、引導等工作的課務組,與負責課程紀錄、報到等工作的文書組,組員都有十五位左右,但繁雜的工作,還是讓課務與文書間需要互相支援,才能在時間緊湊 中將引導與地標的工作圓滿完成。

承擔文書組窗口的林滿宮說:「這些事情雖然繁雜,但還好心裡很清楚,活動中會有不同的狀況發生,已經培養好應對的態度,好讓課程圓滿進行,以孩子透過課程有所收穫才最重 要。」

慈少班成立之初,證嚴上人鼓勵慈濟志工:「菩薩道上,難行能行。」而慈濟志工也自勉,希望慈少班的家長能一起來陪伴孩子學習成長,進而成為慈濟家庭。經大家的努力,十幾年 下來這個願望已經實踐。就像在「福氣大富翁」分站遊戲裡,包容隊一直擲出六點停留在「意外」之中消耗存款,但最後站長鼓勵學員用兩分鐘的念力改變擲骰子的機率,終於有學員 擲到了三點,走到了「善行」這一站。

圖左 : 江俊輝(中)把孩子帶來慈少班,希望對親子關係有所改善。這幾年的課程,孩子從排斥到現在接受父母部分的安排,讓江俊輝更期待地說:「慈少班是我幫孩子報名,希望未來孩子能自己報名『慈濟青少年服務隊』。」 [攝影者:蘇貴福 ]
圖右 : 心中的慾望就像腳上的纏布,會讓行動受到限制。[攝影者:蘇貴福 ]

圖左 : 高雄區青少年成長班(簡稱慈少班)自88年10月招收第一批學生,至今約十三幾年,今天(11/25)在高雄靜思堂舉行101學年度十一月份的課程,學員是七十七位國中學生與四十七位家長。雖然參與的家長人數比學員少,但相較於十幾年前第一次邀請家長參加,來了十二位,人數增加了[攝影者:蘇貴福 ]
圖右 : 陳祺澐老師靜思語教學:去貪就簡,知足常樂。[攝影者:蘇貴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