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高雄 找對方法 沒有教不會的孩子

找對方法 沒有教不會的孩子

E-mail 列印
一大早,蔡碧珠和七、八位高雄小港社區的大愛媽媽走進桂林國小教室,她們利用班級導師去開朝會的時間,一邊照料學生安全,一邊進行靜思語教學。在教室裡,她們把設計的活動 讓學生去親身體驗,為他們講述故事,引導他們省思、靜思,請孩子回家生活實踐,下次上課時,再分享實踐心得。

◎不打不罵 引導孩子思考

為了引導孩童體會母親懷孕時的辛苦,有一次,她們將氣球放進學生的衣服內綁牢,請學生蹲下去撿腳邊的糖果。孩子們挺著大肚子彎著腰,慢慢地蹲下去時,才明白媽媽懷著他們的 過程是多麼地辛苦。她們也藉機教導孩子要孝順父母,報答親恩。

正當大家玩得很開心的時候,有一位孩子從教室前門跑進來,用極優美的滑壘姿勢滑進自己的座位,引來同學的哈哈大笑。蔡碧珠等待他坐好後,和藹可親地對他說:「你很有運動天 份,也有演戲的才華。」原本以為會遭到責備的他,此時一臉錯愕。蔡碧珠不急不徐接著說:「但是你這樣做,碧珠媽咪和同學會擔心你受傷。你今天回家想一想,可以用什麼表演方 式讓同學們看得既開心又哈哈大笑?」

下次上課時,這位孩子上臺又唱又跳,逗得同學好開心。由於他的能力與才華受到肯定與賞識,也就不再以譁眾取寵的方式去吸引別人的注意力。蔡碧珠在晨光教學時,就是以這種 「菩薩心、媽媽情」的柔和方式,引導孩子去了解靜思語的意涵,啟發小小心靈裡的良善與才能。她相信每個人都不可小看自己,都有「無限的潛能」,只要師長換個角度去看孩子那 背後的需求,自然能發掘其潛能;而孩子能力受到了賞識與注意,自然就不再調皮搗蛋了。

◎哭過笑過 付出中有依歸

回想十多年來擔任大愛媽媽從事靜思語教學,蔡碧珠總是把證嚴上人的每一句「靜思語」,在心中先內化,再去教導孩子們。不管是「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或是「發脾氣是短暫 的發瘋」……,她總是會先問自己:「這句靜思語我是不是做到了?體會了?」

當初,蔡碧珠因為兒子學習遲緩加上過動,求學過程中受到老師的控訴和同學的排擠,遇到很多困難與波折,讓她像蠶兒綣曲在繭蛹裡,封閉自己無法走出家門,甚至曾經一度想和兒 子共赴黃泉。

就在她很無助的時候,慈濟志工黃淑娥耐心地陪伴與關懷,給她一種家人般的親近與溫暖,讓她能盡情地哭、盡情地笑,並引領她走進「慈濟」這個大團體,去體悟證嚴上人的佛法, 並加入大愛媽媽團隊。加入慈濟大愛媽媽後,從課程的研習中,她找到了「心靈的故鄉」,心靈也有所「依附」,不再是大海中的「浮萍」,隨處漂流,漫無目的地。

◎知恩感恩 勤耕福田再造福

經過兒女、先生的鼓勵和媽媽的支持,蔡碧珠於2009年參加見習培訓,隔年受證為慈濟委員,法號為「慈萱」。這幾年,她懷抱著感恩回報的心,帶著一群社區大愛媽媽,走入校 園,為孩子講述故事,為老師和家長搭起溝通的橋樑,也在課後與大家一起研討課程和分享心得。她常跟大家分享「人生有捨就有得」,妳付出了多少,妳就會得到多少。其實,得到 最多的還是自己。她很高興見到社區大愛媽媽們的成長,也漸漸得到學校老師的肯定與認同。在開學初,有七位老師們一同加入大愛媽媽的「菩提種子」教案討論,其中有四位還是基 督徒,過後並將教案融入課程之中。

她秉持證嚴上人給她的期許與祝福,「用菩薩的智慧來教育自己的孩子,用媽媽的心去愛別人的孩子」,每天早上,蔡碧珠和一群大愛媽媽到社區國小為學童進行靜思語教學,啟發小 小心靈裡的良善與才能。

回家有空就動動手做結緣品,不管是中國結、紙粘土、紙娃娃或是環保DIY,在她的巧手捏揉下,馬上成為栩栩如生的娃娃或魚兒。她感恩在她人生崎嶇道路上,有證嚴上人的明燈 指引和慈濟志工的膚慰陪伴,如今大女兒和兒子已就讀研究所,小女兒也上了大學,都找到了人生努力的目標,一家人和樂融融,而自己的心也彷彿從繭蛹中蛻變出來,她想到這些, 臉上不知不覺地現出一抹微笑。

圖左 : 慈濟志工蔡碧珠(法號慈萱,著灰衣)把握機會,在高雄中山國中志工營體驗環保實作中,她領著學生做各類物品回收,並提醒塑膠袋也要另行整理回收,因塑膠類如果經由焚化會產生毒氣。[攝影者:張簡吉瑞]
圖右 : 這幾年,蔡碧珠她懷抱著感恩回報的心,帶著一群社區大愛媽媽,走入校園,為孩子講述故事,為老師和家長搭起溝通的橋樑。而在課後與媽媽們一起研討課程外,也分享心得。[攝影者:陳嬿如]

圖左 : 加入慈濟大愛媽媽後,她找到了「心靈的故鄉」,心靈也有所「依附」,蔡碧珠在大愛媽媽的課堂上分享,自己育兒經驗與靜思語對自己的影響。[攝影者:張簡吉瑞]
圖右 : 蔡碧珠曾經因為兒子學習遲緩加上過動,求學過程中遇到很多困難與波折,封閉自己的她,還一度想和兒子共赴黃泉,她感恩有證嚴上人的明燈指引和慈濟志工的膚慰陪伴,如今都找到了人生努力的目標,一家人和樂融融。[攝影者:朱秀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