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高雄 「叮叮噹噹」錢寶寶回娘家

「叮叮噹噹」錢寶寶回娘家

E-mail 列印
「喀啦喀啦!」銅板從剖半的竹筒快速地滑落大甕內,發出叮叮噹噹聲響。在鳳山聯絡處歲末祝褔會現場,許多與會的民眾帶著沉甸甸的竹筒回娘家來,「哇!」「哇!」,小朋友 們圍在大甕旁,看著自己存了一年的竹筒,銅板滾動滑落下來的聲音,連連發出興奮的叫聲。他們無私將愛心化為善行,一點一滴匯入功德海。

跨年剛過的第一個星期假日,大家都還沉浸在歡樂氛圍,慈濟鳳山聯絡處於 2013年1月4日至6日連續三天八場,舉行歲末感恩祝褔會活動。今天(1/5日)活動來到第二天 星期六晚上,夜晚雖然寒意凜冽,冷風陣陣。民眾不畏冰冷,穿著厚厚外套,扶老攜幼,左鄰右舍相邀,親朋好友相招,約有一千位民眾熱情參與一年一度歲末感恩活動的盛會。

「哐!」銅鑼響一聲「金銀財寶滿大廳」,竹筒回娘家區,讓手持竹筒的民眾,先走過行善福慧門,將竹筒倒入大甕內,再到旁邊敲三聲愛心鑼,慈濟志工翁千惠送上台語的好話來祝 褔民眾。

第一次承擔敲愛心鑼,說祝褔好話的翁千惠是一位國小老師,在敎室教書上課,說靜思語故事都難不倒她。今天要口若懸河不斷送上祝褔的話,顯得相當緊張及偶爾出現打結狀況。 「在課堂與學生是上與下關係,是有教材對照;今天是對來參與的民眾送上祝褔感恩的心,好緊張。」難掩緊張神情的她,覺得比上課還要困難。「還好,有法寶!」俏皮的她,手上 多了一張紙;原來法寶就是吉祥話的小抄,偶爾忘了就拿起來看,偶爾不小心被民眾看到,民眾還會指定法寶中要說那幾句好話呢。

◎每天投竹筒 幫助需要的人

「很喜歡來慈濟,進來就感覺很溫暖,心就自然平靜。」楊清泉覺得慈濟和她之前參與的學佛團體,有很大不同。之前學佛著重在誦經,而慈濟讓她有親人依靠 被撫慰的感受。

從越南嫁來臺灣已十多年的她,在住家樓下經營一家越南小吃店。在慈濟志工阮氏黃如接引下,參與每星期五社區讀書會及七月吉祥月經藏演繹。 參加經蔵演繹後,請了一個竹筒回家給兒子,她自己也做了一個竹筒。每天都會投錢進竹筒,今天除了參與歲末祝褔經藏演繹外,也帶兒子回來捐竹筒。

「吃素對身體及心理都很健康,希望有機會可以轉做全素的越南小吃!」楊清泉輕輕發願地說,秀氣的臉龐顯現堅毅的表情。現在經營的越南小吃店,每年農曆七月改賣一個月素食, 一個月內有四天也是賣素食。

楊清泉發現原本染有抽煙、嚼檳榔、講髒話習氣的先生,勸阻多年都依然故我。自從自己今年參加慈濟活動後,先生開始戒掉惡習。平時也會幫忙收集資源回收並分類,再戴去給慈濟 志工。先生意外轉變,讓她相信做慈濟是正確的選擇,雖然現在偶爾還是會和先生吵架,但和之前相比較,已經漸漸由苦轉甘甜。「希望有一天先生也可以和自己一起來做慈濟! 」

「希望爸爸媽媽不要常吵架,爸爸要時常心平氣和,不要對媽媽大小聲。」「噹!」每投下一個銅板,蘇柏升都會許下這小小的願望,希望爸爸可以再努力加油! 長相清秀戴著黑框眼鏡的蘇柏升,安靜地跟隨在媽媽楊清泉身旁,手上拿著竹筒要把存了一年的竹筒帶到歲末祝褔會場捐出來,「想做善事,幫助需要的人,讓他們可以過好日子。」 曾在課堂上,老師說過,「將來有穏定的工作收入,可以捐錢做善事幫助別人。」因而在他心中種下一顆行善的種子。蘇柏升就利用假日幫忙做家事,把姑姑給的零用錢投入竹筒來行 善。

「聽到很多銅板喀啦喀啦聲音,就很快樂!銅板響亮聲音愈久,感覺能幫助的人就可以更多。」長相清秀一頭短髮戴著眼鏡的陳貞如好高興的說,每年都要來參加歲末祝褔;並將存了 一年的竹筒倒入大甕中。「不必要花的錢就省下來!」不和朋友去唱KTV,把要去吃豪華大餐的錢省下來投入竹筒。陳貞如總是把不需要花費的錢一點一滴存入竹筒,一年中最期待 就是這喀啦喀啦聲響。

◎ 放下執著 找回迷失本性

「孝順本來就是本分事,子欲養而親不在。」願力行人物是五甲社區志工吳美芬,上台開口分享就哽咽,曾因房貸及孩子的學費沉重的負擔,壓得他們夫妻幾乎喘不過氣來,每天生活 在恐慌中,想到自己以前盡全力為娘家付出,因而對父親起了一分怨心。想到自己一念無明,在「貪求」父親的「愛」裡鑽牛角尖,誤會爸爸從不關心她。現在爸爸因漸漸年老身體有 些病痛,讓她很懺悔自己不孝順。在大愛台找到心靈藥方的她,因接觸慈濟而走出心靈的桎梏,她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為人子女孝順父母是本分事」。

民眾龔淑娥覺得自己和主角吳美芬很像,「常常想到自己的心情及需要,別人對妳的好都認為理所當然,沒有達到滿足的時候,就覺得別人對不起你,對你不夠好,就會產生抱怨。」 透過美芬的故事,讓她反省到我們常常都不懂得感恩,自己是否給的太少而要求的太多。

溫馨感恩的祝褔活動,在進入點燃盞盞心燈祈褔中漸入尾聲;在坐位上的陳貞如心中默默發願,點燃心燈時也希望可以把祝褔帶回去傳遞給周邊的朋友,讓別人也能獲得祝褔。



圖左 : 「哇!」「哇!」,小朋友們圍在大甕旁,看著自己存了一年的竹筒,銅板滾動滑落下來的聲音,連連發出興奮的叫聲。[攝影者:蔡育淇]
圖右 : 「哐!」銅鑼敲響一聲「金銀財寶滿大廳」,竹筒回娘家區,讓手持竹筒的民眾,先走過行善福慧門,將竹筒倒入大甕內,再到旁邊敲三聲愛心鑼,慈濟志工翁千惠送上好話來祝褔民眾。[攝影者:林郁淳]

圖左 : 「聽到很多銅板喀啦喀啦聲音,就很快樂!銅板響亮聲音愈久,感覺能幫助的人就可以更多。」長相清秀一頭短髮戴著眼鏡的陳貞如好高興的說。[攝影者:蔡育淇]
圖右 : 溫馨感恩的祝褔活動,在進入點燃盞盞心燈祈褔中漸入尾聲;在坐位上的陳貞如心中默默發願,點燃心燈時也希望可以把祝褔帶回去傳遞給周邊的朋友,讓別人也能獲得祝褔。[攝影者:蔡育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