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高雄 妙手仁醫入寶山 醫病醫心樣樣來

妙手仁醫入寶山 醫病醫心樣樣來

E-mail 列印
1月27日慈濟人醫會醫療團隊及慈濟志工共一百二十四名來到高雄市六龜區及桃源區進行義診活動。全體工作人員於寶來里活動中心相見歡之後,分派二組醫療團隊,一組團隊在寶 來進行義診,另一組人員約三十人由鄰長帶路前往桃源區建山里,來到建山里的活動中心,人醫會醫護人員各司其職忙碌了起來,此時里長杜瑞成也拿起廣播器呼籲鄉親們趕緊來做檢 查。

◎視病如親細心叮嚀

杜瑞成並提報兩個個案,希望醫療團隊能到行動不便的家裡做往診。等一切準備就緒,內科周祖佑醫生帶著二位護理師及三位慈濟志工,由里長帶路前往第一個個案林先生家中撲了 空。四處觀望之下看到林先生杵著柺杖就在不遠處,因尿溼褲子身上不時傳出陣陣異味,原本林先生在里長及慈濟志工攙扶下要慢慢走回來,志工龔富騵不忍看他走的那麼辛苦,快步 向前將他背回屋內。

林先生因多年前酒後騎車摔倒造成脊椎受傷,又沒有定期做復健,造成下肢萎縮,因行動不便又長期酗酒,造成肚子脹氣肝腫大,護理師郭美善為他量血壓時有偏高現象還有低血糖。 郭美善貼心的詢問他:「吃早餐了嗎?」一問之下才知他已經三天未進食只喝酒,郭美善趕緊拿了一個菜包讓他果腹,也心疼他不愛惜自己的身體。

為他看診的周祖佑醫生表示:他最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礙,覺得自己是一個沒有用的人,在山區沒有事情做就喝酒。個案輔導的周祖佑醫生希望幫他做到三件事情:一、下次義診時邀約 心理科醫師或精神科醫師給予開導並輔助他就診。二、請里長聯絡當地區公所給予輔助列入長期照顧戶個案。三、請里長跟他的女兒聯絡就近接到岡山居住,岡山的醫療資源比較完 備,由當地區公所把他列入長期照顧戶,接送他慢慢做復健。

第二個個案是一位八十歲的溫阿嬷,他有三個兒子,只有老大與她同住。來到阿嬷家中時兒子媳婦都不在,阿嬤躺在客廳的長椅上,自從先生去世以後,阿嬷就一直臥病在床,因先生 送到醫院就醫仍過世,所以一直很排斥到醫院去看診。周祖佑醫生為她問診之後,決定將阿嬷送到寶來義診中心做更詳細檢查。

周祖佑醫生表示阿嬤右邊髖關節可能有骨折或脫臼的情況,但意識非常清楚,沒有太大問題,一直臥病在床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建議家屬帶到大醫院檢查治療。

◎志工細心免災難 醫生貼心動人心

前額閃亮,滿面紅光,精神奕奕,語珠幽默,他就是郭榮宗醫師。剛從婦產專科醫師退休,受到太太也是慈濟志工的李文英邀約,第一次參加我們慈濟的義診。這次負責寶來地區的往 診,共看診了六位,他對病患細心的聽診,用心聆聽年長患者的傾訴,更貼心的話家常、關懷,並輔導阿公、阿嬤正確用藥觀念。

醫療團隊來到已中風十一年黃張秋蘭家,陪同問診的李文英發覺空氣中瀰漫著些許的燒焦味,本能地尋味走到廚房,看到還開著火的鍋上高麗菜有些已經燒焦了。文英趕緊將瓦斯爈關 掉,將燒焦的高麗菜挑出來放點水重新炒熟。看著一旁還有一鍋湯,文英嚐試確定還沒放鹽,知道屋主都是高血壓患者,貼心的她怕他們吃得太鹹,便主動在湯內放少許鹽巴,以免增 加腎臟負荷。

郭醫師看診後叮嚀案主先生,一定要為她做復健,每天按摩中風的右手、右腳,才能避免繼續惡化;尤其冬天多予熱敷。臨走時文英告訴黃先生說:「廚房瓦斯沒關我已經幫你關上 了,湯我也放了鹽。」黃先生連聲道謝。

居民於教會禮拜後陸續前來看診,其中有一位顏太太向陳忠仁醫師說:「我全身都覺得不舒服。」陳醫師幫她按壓穴道,發現她是長期照顧臥床的先生而造成的壓力,陳醫師當下決定 要去她家往診看看她的先生。

當大家跟著顏太太回到家,看見臥床的顏先生,陳醫師立即檢查、量血壓,並告訴顏太太每天要按壓她先生的肩膀,他的腳跟著微微動起來,假以時日,就能下床走路。顏先生表示: 曾經住在花蓮時,因腦溢血在慈院開刀,移居建山後,兩年前因中風開刀就一直躺著。陳醫師讚許顏太太將先生照顧的這麼好,陳醫師還唱著「慈光歌曲」祝福案家,顏先生還說要跟 陳醫師組隊去參加「星光大道」,逗得大家笑哈哈。

◎少喝酒、多運動、飲食均衡少痛風

今天在建山的義診,來報名的鄉親有二十人,大部份是骨關節問題,也就是關節痛、下背部疼痛、膝蓋退化性關節炎。原住民在年輕時喜歡喝酒,又因工作比較勞累,或是爬山背重 物,很容易膝蓋的關節和下背部關節產生退化,到了一定的年紀就有這些問題產生。

慈濟人醫會黃敏健醫生說:「今天有一倆位是屬於痛風性關節炎,手關節長了許多痛風石,首要的建議是食物的選擇。但這一點又比較不容易,因為飲食是從小養成,尤其是原住民愛 喝酒,又吃很多自己種的豆類。」黃敏健醫生除了建議他們少喝酒、多運動外,也希望他們各種飲食都能均衡攝取比較好。

黃敏健醫生認為慈濟來這邊做義診非常好,一是傳播愛心,二是可以教導原住民一些衛生觀念、飲食習慣及藥物的正確使用,也希望他們盡量不要靠藥物治療。

建山里有十幾個痛風石病症案例,其中有一位鄉親杜先生是里長的弟弟,他手腳長了大大小小的痛風石,又沒有定期吃藥治療,手肘也有一顆大約十公分的痛風石。陳忠仁醫生建議他 要請外科醫生開刀治療,定期做復建、控制體重、少喝酒、少吃肉、按時吃藥。

陳忠仁醫師表示:痛風是可以治癒的,大部分的人有好好治療就沒有問題,有少部分的人沒有好好治療,尿酸會結晶成為痛風石,嚴重的話手腳功能會明顯減退。陳醫師覺得自己以前 努力不夠,沒有積極的走入社區宣導,未來也開始思考要怎麼積極的幫病患作衛生教育。

由於活動規劃完善,組隊合和互協,醫護人員以「醫人、醫病、醫心」,溫言軟語呵護著受診民眾,共完成二百七十六次的診治。

圖左 : 往診案主眼睛看不見,雙腳肌肉日漸萎縮行動緩慢,慈濟志工龔富騵不忍心,背著案主回家。[攝影者:黃靜梅 ]
圖右 : 風濕免疫科陳中仁醫師,為患有痛風患者說明,注意按時服藥和飲食,痛風石是會變小的。[攝影者:黃靜梅]

圖左 : 人醫會外科黃敏建醫師,看診後適時為病患衛教。[攝影者:黃靜梅 ]
圖右 : 人醫會郭榮宗師兄結束江秀藝女士親切問診後,鄰居溫玉山(左,戴白橘色帽)先生聞知人醫會實施社區醫療消息,兼程就近接受郭師兄診治。[攝影者:楊萬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