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4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高雄 浴佛會場簡樸風 莊嚴道氣不減

浴佛會場簡樸風 莊嚴道氣不減

E-mail 列印
浴佛會場簡樸風 莊嚴道氣不減

「好像是自己家裡在辦喜事。」手拿掃帚身材略瘦的慈濟志工吳佳紋笑著說。今天(5/11)慈濟志工與社區志工總共動員五十位,前來大社國中羽球館內,進行浴佛典禮前的會場 布置。因為今年是在社區首次舉辦浴佛,所以大家格外興奮與謹慎。

每年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是「佛誕節」、「母親節」、「慈濟日」三節合一,全球所有慈濟人將在世界各個角落,同步進行浴佛典禮。但今年的浴佛對高雄大社區來說相當特殊,往年 大社居民要參與浴佛都必須前往旗山連絡處,但今年首次在大社區內獨立舉行。

◎羽球館 轉身變成浴佛館

在通往大社國中的路上,藍色的天空配上幾朵白雲與遠處翠綠的觀音山,好似一幅油畫。抬頭往大社國中的側門一看,藍底白字斗大字體「佛教慈濟基金會浴佛典禮」映入眼簾。

位於籃球場旁邊一棟白色的建築物,是羽球館,也是明天的浴佛地點。從屋頂上一直傳來麻雀雀躍的叫聲,似乎也跟著一起歡喜迎接浴佛慶典的到來。

館內正有一群志工排成長長的人龍,以接力的方式將四腳鐵椅,紛紛從羽球館內傳至籃球場上,做為等待區的座椅。

在大舞台的前方已經擺設好用藍色布蓋著長方型的壇檯,預計要放置二十三尊宇宙大覺者琉璃佛。原本在琉璃佛的後方只用榕柏布置,但站在一旁看了覺得不夠莊嚴的慈濟志工李佩 穎,緊急以電話連絡加購水竹葉。「利用榕柏、水竹葉當山,用白紗布置成水。整體設計有山有水,比較莊嚴。」

◎莊嚴道場 處處現簡樸

另一群志工正忙著製做五十八組的矮長型花盆,他們拿刀子將大塊長型的綠色吸水海棉,裁切成三小塊一高一低有階梯層次的長型花盆,為了避免加下去的水外漏,海棉的四周則用透 明塑膠紙包覆著。身材瘦小的慈濟志工陳敏琇一邊專注地裁剪塑膠紙一邊說:「雖然比較費時費工,不過也是為了搭配壇台設計的莊嚴。」

準備明天浴佛要供花用的小圓型端盤,中央是用白色火鶴,四周則圍繞著樹蘭與小黃菊。李佩穎一邊忙著插花一邊笑著說:「火鶴是一位學生家裡種的,樹蘭是去大社共修點摘取的。 用自己社區種植的植物來布置,更有感情存在,也更溫馨。」

時而傳來佩穎叮嚀其他插花志工的聲音:「火鶴要抬頭。要抬頭挺胸,不要彎腰駝背。」將花道融入慈濟人文,透過花藝無聲說法來時時自我提醒。敏琇笑著說:「這是第一次在大社 辦,所以要更用心。」

志工巧思設計的簡易花盆,搭配當地取材的樹蘭。雖然都不是昂貴的花材與花盆,但整個會場處處簡樸,處處現,也不失莊嚴道氣。

◎ 回收人生 活出精彩

蹲在籃球場旁組合佛教旗與慈濟旗的社區志工梁忠誠,他緩緩將旗面套入旗桿並將二端繩子綁緊。他笑著說:「這樣才不會跑掉。」他接著說:「我已經找到慈濟,也不會跑掉。」

身材瘦高的他已經五十二歲,在八個月前他是位街友。因緣際會下遇到慈濟人,並經由慈濟志工盧同興與辜德旺的鼓勵與陪伴,投身做環保。曾經有朋友笑他:「做環保,沒有錢的。 你還去。」但他卻愈做愈歡喜,他笑著說:「我賺到健康。」他現在天天到環保站報到,經過這幾個月親身做環保後,也讓他體會到付出無所求的快樂。

梁忠誠在盧同興與辜德旺的陪同下,一起回家裡見父母。母親一看到很久不見的他,當場落下慈母的眼淚。父親知道他現在投入慈濟環保,對著兒子說:「你現在讓我抬得起頭來,你 要好好做。」他父親很感恩慈濟人對他兒子的陪伴,

他生平第一次參加獻供人員,昨晚在彩排時,當他踏出步伐當下:「心裡感到很平靜。」他並希望透過浴佛典禮,祈求父母親身體健康、平安。

◎整體之美 美在隨時補位

壇台布置到一半,李佩穎發現樹蘭不夠,原本在打掃的慈濟志工張露蓉與蔡林秀玉,馬上回大社共修點再多剪一些樹蘭來給插花組人員使用。其他打掃完的志工也主動加入插花行列。

資深慈濟志工盧同興帶領其他志工在館外忙著搭設二座帳篷,原本還在攝影的慈濟志工吳勇德,馬上放下攝影機上前支援搭設,身材較高大的張克榮也前來幫忙。

雖然每個人都分配在不同功能組,卻不分你我。隨時看到有需要就立刻做補位。資深慈濟志工吳麗香感很恩地說:「透過活動凝聚大家的合,也讓大家彼此相互學習,共同圓滿這場殊 勝法會。」

「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守之不動,億百千劫」靜寂清澄的樂聲,不停迴盪在偌大的羽球館內,迎接這即將到來三節合一的日子……



圖左 : 社區志工梁忠誠,他緩緩將旗面套入旗桿並將二端繩子綁緊。他笑著說:「這樣才不會跑掉。」他接著說:「我已經找到慈[攝影者:鍾烈榮]
圖右 : 慈濟志工一早就到大社國中進行場地佈置[攝影者:鍾烈榮]

圖左 : 培訓志工陳品文(右)滿身大汗的拉線,只為將椅子排放整齊。[攝影者:黃雪芳]
圖右 : 原本還在攝影的慈濟志工吳勇德(左),馬上放下攝影機協助架設帳棚[攝影者:黃雪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