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高雄 聽聞佛法 讀書最樂

聽聞佛法 讀書最樂

E-mail 列印
不同於以往的三三兩兩,姍姍來遲,現在鳳山聯絡處的讀書會時間一到,大家準時入座,且人數眾多,呈現十足的道氣。今天晚上(7/10)共一百七十一位社區志工參與無量義經 讀書會。

◎三理四相 不離佛法 「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守之不動,億百千劫,無量法門,悉現在前,得大智慧,通達諸法。」負責導讀的朱妍綸志工在開經偈之後,請大家齊聲唱誦今天導讀的章節內容。在解說經 文內容之前,朱妍綸 先跟大家談「眾生法,佛法,不離三理四相」她表示每個人每天都生活在佛法中,都有些事情讓我們有所體悟。佛法也在眾生中,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必 須看見,才能法入心。其實每個人都是一部大藏經,一部妙法。

為了讓大家了解何謂「三理四相」接著播放上人開示影帶,上人開示道:「哪一天不是在法中生活?法簡單說就是眾生法,萬事萬物無不在法中。法者,眾生法,佛法的道理不離三理 四相:一.物理四相-成住壞空;二.生理四相-生老病死;三.心理四相-生住異滅,一念好心生起,很快的念頭又斷了;一念感恩心生起,很快有轉移了,這就是心念的變 化。」

朱妍綸補充說心理四相尤其重要,我們每天都在聽上人說法,但我們要用心聽,道理才能貼近我們的心。凡夫只知道法,卻未跟隨法,常明知故犯,造作惡業,以致淪落六道,飽受磨 難,這全是因果,因果不離心理法。

◎靜寂清澄 志玄虛漠 接著進入今天的主題「靜寂清澄,志玄虛漠」,朱妍綸解釋道:「『靜』是心念專一不紛擾;『寂』是周圍的境界和自己都已隔離,不會想到別的事,也沒有貪嗔痴。」她引上人所著 的無量義經說:「『靜寂』即心不動念,心靜,意志即清淨。好比一面明鏡,自然能清楚地映照外境,猶如清淨的湖水可以映照明月。」又引無量義經唱誦偈說:「心靜下來時,才能 清楚感受到周圍的境界,即使是蟲鳴鳥叫,無不都是在說法。當外境的聲音與我們的呼吸聲,搭配出調和的韻律,再深入那呼吸,就好像自己與大地宇宙合而為一,這叫做『清 澄』。」

上人對於「靜寂清澄,志玄虛漠」的解釋是:「菩薩的志願要如青松一般,經得起風雨的考驗;更要有堅強的魄力,勇於接受磨練。君子的志願廣大,見解力強,凡事皆以大眾的利益 為先。」朱妍綸志工針對上人開示,舉九二一,慈濟動員十八萬人次的志工投入大愛屋的撘建以及莫拉克風災,慈濟援建杉林大愛園區,難行能行的故事作為例證。

◎改變習氣 思想單純 導讀告一段落,接著<思、想一想>時間,讓大家共同討論:回歸本性應是平常、容易的事,怎會如此困難?蘇秋蜜分享道:「回歸本性應是平常、容易的事,怎會如此困難?就像上 人說的是因為習氣所累積的結果,但有佛法就能改變習氣,希望大家和我一起來改變習氣。」

陳榮宗說了一個相關故事,來說明這件事,他說:「以前有一個人要搭船過溪,船夫把船推到溪中,不小心將貝殼和魚蝦弄死了,他就將這個問題拿去請教師父:『這些貝殼、魚蝦死 掉了,那罪在誰的身上?難道是這些魚蝦的業障嗎?還是那個船夫的責任?抑或是搭船的人要負這個責任?』結果師父回答說:『是你的責任』這個人不服氣地說:『這關我什麼 事?』師父回答:『船夫為了生活必須從事這份工作,不是他的問題;其他的乘客要過溪,也不是他們的錯;魚蝦本來生活在水中,這是自然的事。』這則故事在告訴我們:事情其實 很簡單,不要把它複雜化了,凡事用平常心對待,就會活得愉快。」

◎一生無量 菩薩湧出 在台電服務的林國文志工,只要時間能夠配合,都會參與讀書會,他說:「無量義經告訴我們,一生無量,無量從一生,朱校長今天提到九二一地震,從地面湧出許多菩薩,這些人在 慈濟志工的號召之下,善心、善念被啟發出來,人人以一份悲心,集結成無數的力量。大家共同援建大愛屋,讓受災鄉親有安住的處所;同時也援建五十幾所學校,讓災區學童可以安 心就學。當時我家同修投入救災的工作,我也在公司發動募款,這是我對一生無量的深刻體會。」

另外林國文也提到由於參與讀書會,學會知足寡欲,去除貪心貪念,因為一有貪念,就會煩惱,衍生無數的問題出來,不貪就沒煩惱,每天都過得很快樂、很富足。

圖左 : 讀書會會場也提供靜思書籍的請購服務,.左為總務刁美雲志工,右為人文推廣張桂蘭志工。[攝影者:李淑女]
圖右 : 藍祥熙志工專心聽講並勤作筆記[攝影者:李淑女]

圖左 : 陳榮宗志工以一則故事,說明回歸本性會變得困難是我們把很多事情複雜化了。[攝影者:李淑女]
圖右 : 社區志工跟著台上的手語種子老師練習手語[攝影者:李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