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高雄 感悟人生無常 殷勤耕耘福田

感悟人生無常 殷勤耕耘福田

E-mail 列印
不停擦拭著臉龐那止不住的汗滴,才忙完中午香積,李孟美接著將冬瓜露放到鍋中熬甜湯。七月炙熱烈陽下,鳥松環保站臨時搭建的廚房,猶如一個超級大熱爐,偶而的一陣微風,似 乎也趕不走難耐的暑熱。儘管暑氣逼人,孟美仍氣定神閒,娓娓道來與慈濟的因緣巧合。

◎ 素齋巧播善因緣

「瑞芬啊!(孟美婚後,婆婆替她改的偏名。) 佛堂去擦一擦,等一下道親要來禮佛。」 「瑞芬,來遞毛巾和拖鞋給道親。」

十九歲就嫁入台南,婆婆有著虔誠的宗教信仰,「服事佛堂」成為孟美的主要功課,儘管不同的生活方式,需要全新的配合,但由於孟美十分乖巧聽話,深獲公婆疼愛,所以孟美並不 以為苦。

婆婆長年茹素,孟美則初一、十五吃全齋。一者,忙碌的日子,孟美時常忘記吃齋的時間;再者,胃腸不適,常困擾著孟美,雖遍尋名醫,醫生都說沒病,問神卜卦也都無法改善,她 懷疑應該是胃腸對肉品無法消化才會如此,基於這兩個原因,孟美毅然決然吃全素。沒想到吃素之後,身體狀況漸入佳境,她從此長年吃齋。慈悲種子悄悄播下根苗,善緣起承轉合, 就只待時機。

孟美二十四歲時,搬回父親閒置的房子,在鳳山從事機車行工作。機車行生意十分冷淡,不敷家用,為了生計,她只好接些手工藝貼補家用。車行有位熟客,深知他們窘況,好意拉孟 美的先生一起出海跑船。沒想到,第一次出海就遇上賽洛瑪颱風,讓孟美嚇得三魂六魄都沒了著落;當看到先生平安歸來時,再怎樣也不准他再跑船了。可是屋漏偏逢連夜雨,人生的 磨難並未停止,在經濟拮据情況下,誤信報紙刊登的一則代工消息,兩人又被騙了一筆錢。此時,兩人坐困愁城,著實對人生感到茫然了。

「叩叩!叩叩!」 「請問還有在修理機車嗎?」正當山窮水盡疑無路時,這一敲門聲,敲出了他們生命的一道曙光。 「有啦!」兩人急忙應聲。峰迴路轉,經歷不少曲折,回到了本行後,方能穩定一家大小的生計。可車行生意日漸穩定,新的考驗又開始。 「老闆娘,補輪胎!」咬緊牙根,孟美熟練地蹲了下來,拿著工具開始修補輪胎。為人豪邁海派,又喜好杯中之物的先生,經常與朋友外出聚會,照顧四個兒子以及摩托車行的工作, 全都落在孟美的身上,家事及車行工作,讓她要忙到凌晨一、兩點才能休息,身心俱疲,苦不堪言。

至今回想孟美對她先生還是心存感激,她說:「其實我應該感恩我先生才對,他讓我有機會磨練出一身好本領,舉凡車行一切補修工作、裁縫、水電維修、公司經營、人際關係協調等 等,我可都是略通一二的喔!」轉個念,海闊天空,自由自在。

◎ 因緣轉身錯過 無常示現

孟美的先生三十一歲出了一場車禍,有位賣水果的阿桑,就跟孟美說:「吃素食,佛祖也沒有給妳保佑,妳啊!乾脆不要吃了!」孟美並未因此而起煩惱心,她還是繼續茹素。或許危 機就是轉機吧!車禍的後遺症,先生因為身體不適,吃了友人介紹的花粉後漸漸好轉,於是夫妻兩人將事業重心轉移至花粉及美容事業。此時,先生也慢慢地遠離昔日酒伴,生活漸趨 正常,這讓孟美心裡踏實許多。

美容事業如日中天時,孟美必須全省到處講授美容技術。1982年來到花蓮講課時,學員提起證嚴上人慈悲興院的宏願;回想在台北時,也曾聽表姊吳秀鳳提到為慈濟募款的事情, 於是孟美趁工作空檔,跟隨學員至精舍購買蠟燭,護持師父們自給自足的修行方式。可惜因緣不俱足,當時全心全力拚搏事業,無心深入慈濟法門,而這一錯過就三十幾年,孟美遺憾 地說:「當時若能加入慈濟慈善行列,往後命運也許就不一樣了。」

「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正當事業氣勢如虹,營業版圖擴展至台中時,九二一的警世災難,震得他們多年的努力,一夜間,如夢幻影,徹底粉粹了無止盡追逐金錢的企圖心。而 禍不單行,香港分公司的職員侵占公款,又讓孟美夫妻二人在台灣、香港、大陸三地來回奔波;處理過程,枝節繁瑣,險境環生。前前後後,折騰了三年,方才了結。

「上人說:『順境的美德是節制;逆境的美德是忍耐。』這些陳年的滄桑往事,讓我練就不少功夫喔!」孟美以一貫的沉靜,自在地說著。

「無常」總叫人措手不及,2006年先生無預警地因腦幹出血而往生,是年先生五十九歲。先生與眾人結下好緣,告別式當日,五十位慈濟志工齊聚為先生助念,追思送別,莊嚴祥 和的場面,讓六神無主的孟美備受感動,當下已暗下決心也要加入這個大家庭裡。然而,面對晴天霹靂般的噩耗,孟美一時仍無法接受,此後一年,她將自己埋在深深的傷痛中。

2007年,資深志工劉鳳草引領孟美參與慈濟志工的活動,孟美這才慢慢打開心門,化小愛為大愛,漸漸走出喪失至親的悲慟。走出陰霾的第一站為慈濟鳳山環保站,一方面是認同 慈濟環保回收的意義,一方面或許是為了忘卻傷痛吧!孟美卯足勁,一頭栽進環保回收,承擔拆解工作,拼命三郎似的態度,絕不亞於創業的精神,由於過度勞累,體力不支因而病 倒。

臥病調養的一個月,孟美心想路要走得長遠,是急不來的;於是她重新調整生活步調,本來一整天的工作改為半天,並且適時補充營養,注意自己的健康。鳳山三年環保志工,默默耕 耘福田,於是在2010年時她參加了見習委員的培訓課程。

◎ 入經藏 堅定菩薩道

2011年孟美搬到鳥松區,她仍舊到鹽埕區做環保。有天接到鳳草師姊邀約,參加《水懺》演繹,「眾人修身,妙手說法;眾口齊聲,妙音如法;眾意合心,妙法三千。」參與整個 活動的經過與圓滿,孟美無比歡喜與感動。

她說:「當〈開經偈〉佛音揚起,眼淚就不由自主地奪眶而出,說不出個所以然,非常攝心就對了。」透過手語的練習,調伏身、口、意;透過讀書會經義的研讀,深省累世的因緣果 報。參加經藏演繹後,孟美法喜充滿,更加珍惜每分每秒,也更肯定慈濟 菩薩道的修行。

「孟美,你是從哪裡來的?」偶然機會,侯憲宗師兄閒聊問道,得知她來自鳥松區後,師兄馬上說:「上人希望大家儘量落實社區,避免路途遙遠,發生危險,妳可以到牛稠埔環保 站,離家近些。」孟美聽了也就到牛稠埔做環保,做了兩星期後,落定於鳥松環保站。身心安定後,無論旗山或大社、無論香積、生活、訪視、諮詢及福田等等志業,她樣樣參與,虛 心學習。

從1982年靜思精舍買了蠟燭,慈濟因緣卻擦身而過;2007年幕後募款,投入慈濟志工行列;2010年參加見習,擔任環保志工;2011年入經藏,堅定慈濟路上,勤修志 業;2012年才參加培訓,確定職責,承擔志業,孟美笑說:「屈指算來,轉身錯過的光陰可不少,我真的要好好善用時間,努力補回來才好!來不及當慈濟的資深委員,也要認真 地做個慈濟少年人!」

從鳥松長青環保教育站啟建開始,孟美即穿梭在環保站的各個角落,無論輪值與否,她天天都會到環保站幫忙煮飯,洗菜。

「在慈濟大家庭裡,處處都可學,美好的事情也很多,藉著不斷的學習,法喜充滿,快樂無比,所以感覺自己都很年輕。當然囉!有時被孫子叫聲『阿嬤』,才嚇了一跳。喔!好像年 齡不小了!」孟美開心地說著,燦爛的陽光映照著孟美赤子一般的笑顏,說不出的生動宜人,果真是心中有愛,富有人生;福緣相聚,就是美善人間!



圖左 : 鳥松和氣李孟美師姊(左一)與劉竹梅師姊承擔香積的工作[攝影者:張茂春]
圖右 : 孟美師姊拿起鋤頭鬆鬆土,力氣不輸給師兄。[攝影者:莊巫愛]

圖左 : 李孟美親手端送點心,她說:「師兄您幸福了,請吃點心!」[攝影者:莊巫愛]
圖右 : 開灶生火,做得很順手,一下子,火苗便旺起來。[攝影者:莊巫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