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3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高雄 課堂上學不到 國小環保戶外教學

課堂上學不到 國小環保戶外教學

E-mail 列印
20140522~23高雄市大榮國小參訪鼓山銀川環保教育站-莊淑惠文稿

【摘要】時間:20140522-23 09:00~11:00 「Ho He Ho EeEhOh Ho HeHo Ee……我們都有一個願望 沒有煩惱快樂成長 不管你站在什麼地方……」五月二十二日早上,慈濟高雄銀川環保教育站 裡,傳出〈地球的孩子〉清脆的歡唱聲,這是鼓山區大榮國小的師生,蒞臨環保站戶外教學,由於人數眾多空間有限,故分成兩天進行,第一天是低年級的同學參加,第二天是中高年 級學生,兩天共有師生共計一百四十七人參與環保實作活動。

◎大愛媽媽 長期耕耘

長期在高雄市鼓山區大榮國小耕耘的大愛媽媽,平常除了將慈濟人文帶入學校,並且不斷提倡環保概念,將證嚴上人所提倡的「清淨在源頭」的理念,落實在生活中,他們期望從社會 幼苗做起點、連結至家庭、甚至全面延伸到社會的每個角落,達到人心淨化,社會祥和、天下無災無難的美好境界。

早上八點左右,身穿藍衣及灰衣白褲的志工媽媽,提早來到會場佈置,活動窗口郭雪蕙說:「和學校師生互動已經四年,之前每年都有辦一次大型活動,去年辦母親節活動,這次提議 到環保站回收體驗。」起初建議用走路的方式,志工還特地走一趟,路程約十五分鐘,而校長擔心連日下雨,學生還小不要他們走遠路,故決定分乘兩部遊覽車前往。

「沒想到今天天氣這麼好。」郭雪蕙開心地表示;能成就這次因緣,是大家覺得平常在學校只是傳導環保理論,小朋友卻沒機會親身體驗,因此和校方有了共識才決定來做。郭雪蕙 說:「今天分為報紙、塑膠袋、回收分類、寶特瓶等四區,目的讓學生體驗認識,哪些物品可回收,哪些是垃圾。」如此以攻站的方式,每站約二十五分鐘,最後再安排學生心得分 享。

◎環保課題 戶外教學

開始提出此構想時,副校長徐文通說:「我們是以珍惜愛物為出發點,雖然有些家長認為慈濟是宗教團體,所以有部分的孩子沒獲得家長同意,無法前來參加今日的活動;但校方盡量 尊重家長的想法,不去勉強。」徐文通整個早上都在現場陪伴,看著小朋友做回收,不時露出笑容,他覺得慈濟在社區推廣環保教育,是一件很偉大的工作,而環保站內有這麼多人願 意為社區,做資源回收的工作,他說:「這份對社會付出的愛心,我真得很感佩。」

對於今天的環保教學,他希望孩子內心都有體會,雖然孩子都有各自的想法,甚至有孩子嫌髒、嫌臭,但他認為這畢竟是教育的課題,尤其是環保議題,影響整個人類和地球的存亡, 一定要由源頭做起,借由輕鬆的戶外體驗,徐文通說:「能給孩子一個經驗,能夠伴隨他們一起成長,對他的人生也會有一條更光明的路。」

◎實踐教育 由家庭學校做起

在分組攻佔進行時,分類區突然聽到小朋友高喊:「這裡有一袋玩具。」頓時旁邊的小朋友蜂踴而上好奇地搶看,低年級導師鄭麗滿,看到小朋友開心地模樣,笑著說:「本來還說好 熱哦!我要回學校吹冷氣,沒想到孩子愈做愈起勁。」鄭麗滿表示,學校每學期都辦兩次的戶外教學,很少有這樣教育性質的活動。

她認為這是課堂上學不到的,也是一種實踐的教育,她期望透過這種有意義的教學,讓小朋友更惜物愛物,珍惜地球有限的資源,她說:「今天親眼看到很多人,在為這個地球默默付 出,反而生活當中,有很多人在製造垃圾,。」她希望小朋友有所體會,更徹底做到資源回收,看到小朋友玩得開心,對這裡的事物感覺很新鮮,她覺得不虛此行。

換站音樂響起,腰間帶著擴音小蜜蜂,今年六十二歲的楊傑元老師,帶著學生來到分類區,他站在推積如小山丘般的回收物中,面對學生賣力地分類解說,他說:「可以壓扁的是鋁 罐,壓不下去的是鐵罐。」學生跟著做,還回應說:「老師是真的耶。」楊傑元本身也是慈濟會員,過去曾經代表學校,參加靜思堂七天的教師進修,也帶回整套的靜思語,提供給老 師做機會教育。

楊傑元說:「我們的孩子在學校,整潔工作的時間很短。」平常都是老師在做,有關環保分類的知識,只在書本上教,或是頂多在影片上看到,從來沒有實際參與,今天有些小朋友很 興奮,有些用嫌棄的口吻說髒,無論如何都要讓孩子懂得分類;倒是塑膠要分清楚並不簡單,看到環保志工將它們細分,他非常感佩。

◎塑膠細分類 延續物命創價值

在環保站入口處右邊,僅約幾坪大的塑膠分類區,此時六年級導師張鈞翔和班上小朋友,用剪刀慢慢地將塑膠帶上的標籤紙剪掉,今年二十九歲目前還單身的張鈞翔訝異地說:「塑膠 袋在這裡,竟然可以分出這麼多種類。」他很佩服慈濟志工將塑膠分類回收,做成衣物到世界各地去賑災,不但延續物命又創造更高的價值。

他有感於於學校的學生,家庭環境富裕物質很享受,他說:「剛好利用這個機會,讓他們體驗一下,不同於一般的生活,讓他們知道還有很多人在為地球而努力。」他希望回去後,跟 學生和家長分享,買東西多用購物袋,減少塑膠袋使用,才是環保根本之道。

同時和學生在回收堆中,尋寶的五年級導師呂美怡,汗水從她的額頭流到身上全身濕淋淋,對於今天的體驗,呂美怡有很深刻的感觸,她說:「我回去會告訴學生,人類的慾望無窮禍 害地球,最好能做到減少欲望,如上人說的,只要七分飽,能夠幫助別人就儘量幫助,也是幫地球、幫自己。」她呼籲人人少用塑膠袋,出門自備購物袋、環保杯,雖然有一點麻煩, 但對愛護地球最有幫助。

當學生玩得正開心,忽然〈地球的孩子〉音樂再次響起,大家聽到廣播:「我們體驗的時間到了,請老師帶小朋友去洗手,再回到分享區入座。」此時大家才感覺時間過得真快,當小 朋友在分享區坐定後,司儀李孟娟問:「你們累不累啊?」小朋友鏗鏘有力地回答:「不累!」李美娟再問,想要再來的請舉手,所有的小朋友都舉起手來,隱約還聽到有人問:「可 不可以留下來繼續做啊。」

僅僅兩個小時的體驗,小朋友的心得卻滿滿,有人分享撿到空白筆記本、有人撿到玩具,各有不同的驚奇和喜悅;誠如楊傑元老師說的,初來時有小朋友對他說:「老師我掛口罩很難 呼吸!我們為什麼要來做那個?髒死了!但我沒想到做到最後,學生卻欲罷不能。」所以他很欣慰透過實務和學校教育互相配合,讓這些小種子可以成長,由家庭再影響到社會,讓未 來的子子孫孫有個乾淨的地球。

圖左 : 司儀李孟娟問:「你們累不累啊。」小朋友鏗鏘有力地回答:「不累!」李美娟再問,想要再來的請舉手,所有的小朋友都舉起手來,隱約還聽到有人問:「可不可以留下來繼續做啊。」[攝影者:劉登祥]
圖右 : 副校長徐文通()主任整個早上都在現場陪伴,看著小朋友做回收,不時露出笑容,他覺得慈濟在社區辦環保站,是ㄧ件很偉大的工作。[攝影者:劉登祥]

圖左 : 六年級導師張鈞翔(右ㄧ)和班上小朋友,用剪刀慢慢地將塑膠帶上的標籤紙剪掉,今年二十九歲目前還單身的張鈞翔訝異地說:「塑膠袋在這裡,竟然可以分出這麼多種類。」[攝影者:劉登祥]
圖右 : 五年級導師呂美怡(左二)說:「我回去會告訴學生,人類的慾望無窮禍害地球,最好能做到減少欲望,如上人說的,只要七分飽,能夠幫助別人就儘量幫助,也是幫地球、幫自己。」[攝影者:劉登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