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高雄 不用塑膠袋 綠水清山永常在

不用塑膠袋 綠水清山永常在

E-mail 列印
台灣堪稱塑膠袋王國,因為成本廉價,使用便利,各式各樣的塑膠提袋,被廣泛運用於日常生活中,多數人用過即丟都不覺得可惜。近年來儘管環保意識普遍擡頭,但仍有許多民眾, 不知道塑膠袋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

◎塑膠提袋危害大

慈濟四十八周年慶,鳳山聯絡處除了設置一系列靜態展示區,如「手膚大地」主題館、菲律賓海燕專輯展、善惡四面鏡體驗區......等。

更有鑑於塑膠袋被過度使用,大大地傷害了地球。志工特別於環保教育站,設置環保展覽暨體驗區,參訪對象小自幼兒,大到高中生甚至老師、家長,藉由認識與分類塑膠袋,人人自 我警愓,千萬別貪圖塑膠袋在生活所帶來的便利。

5/19這天,鳳山國小六年級師生特別把握畢業前,最後一次社區服務學習的機會,來到慈濟鳳山聯絡處參訪。看到一袋袋堆積如山的塑膠袋,PE、PP、 PV……等材質,種 類多到令人眼花撩亂,怎麼分類?學生們霧煞煞(臺語),還好有資深環保志工提供撇步:「PE摸起來是軟的;揉一揉聲音脆的是PP……」。

丟棄塑膠袋,對環境而言,究竟會有多大傷害?慈濟環保志工李文殷憂心地說,所有垃圾當中,塑膠袋帶給地球的負擔最為沉重,不僅焚燒後會產生有毒戴奧辛,不易分解的特質,若 將它埋入地下則千年不化。

李文殷說:「一般坊間資源回收場或拾荒者,他們不做塑膠袋的回收與分類。上人卻說,別人不愛收的,慈濟來收!慈濟做環保不只為了錢,是為了保護地球。」

◎減量分類有撇步

師生們的環保初體驗,就從如何讓塑膠袋去蕪存菁做起,志工李文殷耐心地為大家講解示範:「 PP類上有標籤、背膠、油墨字的全都要剪掉,不然成為雜項,價格就不一樣了。」

只見學生們專注地拿起塑膠袋,一個個仔細檢查,將不該留的部分逐一剪去。南台灣炙熱的氣候,在鐵皮屋下的大家,不一會兒都汗流浹背,學生們這才體會到看以輕薄的塑膠袋,回 收工程竟然如此耗時又費心。

李文殷說,希望經由參訪者實際動手去做,教育人人都能成為環保種子,從本身做起,帶動家庭回收,進而影響社會。

◎環保教育重實踐

林盷萱老師說:「藉由這樣的體驗,孩子們會更深刻感受,日常生活中隨手可得的東西,卻是地球最大的污染,進而省思該如何從節省用度做起。」即使非用不可,也應該思考如何回 收再利用,將地球的破壞降到最低。

許書維同學覺得做分類其實蠻有趣的,他第一次發現原來塑膠袋種類這麼多,書維說:「平常在家,不管什麼塑膠袋,用過就全丟在一起,以後我會儘量把塑膠袋分類好,讓地球更乾 淨,回去之後,我會把這概念告訴家人。」

了解塑膠袋對地球的破壞,音樂班的楊乙芹同學也期許自己:「從今天開始,自己要做到分類、資源回收,不用的塑膠袋要拿到有回收的地方,不隨便丟棄。」

而六年四班林翔云同學也說:「現在既然知道塑膠袋不能用,以後出門會記得多善用環保袋。」

慈濟致力於環保推廣,目的是教育人人從生活中力行環保,不使用一次性的產品,愛物惜物真正做到清淨在源頭。

圖左 : 許書維同學(中)覺得做分類其實蠻有趣的,他說:「平常在家的時侯,不管是什麼塑膠袋用過了就全部丟在一起,以後會儘量把塑膠袋分類好,讓地球更乾淨。」[攝影者:李戊山]
圖右 : 環保志工李文殷希望經由讓學生實際動手分類塑膠袋,教育人人都能成為一個環保種子,從本身做起,帶動家庭回收,進而影響社會。[攝影者:李戊山]

圖左 : 善惡四面鏡體驗區引導大家省思覺察,若選擇行善則得善果;若選擇造惡則必得惡報。[攝影者:李戊山]
圖右 : 發燒的地球如冋三界火宅,人心的慾望不斷地複製貪、瞋、痴,屢屢造業,惡業愈造愈大,除了影響人與人之間,亦波及擴大到氣候與大地的災變。[攝影者:李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