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1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高雄 心造眾苦 當知因果斷煩惱

心造眾苦 當知因果斷煩惱

E-mail 列印
炎炎夏日艷陽天,早晨七點未到已經讓人熱得汗流浹背。7月13日是2014年高雄左楠聯區見習委員、慈誠培訓的第四次上課日,在志工們的細心作業過程中,七點半三十位工作 人已就定位,以歡喜心迎接菩薩雲來集。五十九位學員穿著整齊的灰衣白褲,安靜有人文的由隊輔引導入座恭靜聆聽上人開示。

上人在靜思晨語《當願眾生行深妙道》中開示:「現今社會紛亂、人心不調和、眾苦擾亂。人生的不如意來自貪、瞋、癡,因為人心有所求常求不得,人生就苦啊!」上人提醒大家: 「人若明瞭因果,就能斷除一切煩惱。」在座的學員,個個認真聞法,還一邊勤作筆記,把握分秒剎那間的薰法機緣,為自己的累積修行資糧。

一曲<守護生命的磐石>播放的內容揭開了今日課程主軸:「慈濟人文與醫療。」佛陀曾說:「生、老、病、死,都是苦。」而慈濟人投入醫療是「為了拯救苦難人,做為守護生命的 磐石。看到病人笑出來最開心,病人的笑容最美。」

◎三歲小兒伴母行 願母精進佛道行

高雄人醫會北高區隊洪宏典醫師,為學員們講述人醫會的起源和服務內容。人醫會主要是著重於社區醫療及預防醫療,參加義診團隊的醫護人員,無所求為群眾付出,深入災區和偏遠 地區,搶救貧苦重症者,給予最即時的處理與後續轉介治療。每年中秋節是國際人醫會志工返回花蓮尋根的團圓日,來自各國的醫護人員到達花蓮精舍時,就只有一個心念「回家 了!」洪醫師還介紹在美國911災難現場,只有兩個NGO團隊獲准進入現場搶救受難者,一個是國際紅十字會,另一個就是慈濟。可見慈濟人的付出,已獲得國際人士的信任與贊 同,也藉此鼓勵學員要好好把握這份慈濟緣。

學員中發現一個小小身影,原來是三歲也是大愛幼兒園小班新生的劉冠言。陪媽媽來上見習課的他,貼心地告訴媽媽,自己可以安靜玩「無敵鐵金剛」玩具;志工為讓媽媽安心上課, 就如影隨行的陪伴他。問冠言為什麼喜歡無敵鐵金剛?他天真地說「可以打壞人!」志工又問「你長大要做什麼?」他毫不猶豫的說「做好人!」連續問好幾次,冠言的答案始終如一 要「做好人!」這樣簡單的三個字,由一個三歲孩子口中說出,讓人領略到清淨本性的美好,也當下自省,有沒有在人生道路一直守持「做好人」的清淨本性。

劉冠言的母親是見習培訓學員劉敏姝,蕙質蘭心的外表,更擁有一顆智慧慈悲的修行心。敏姝笑著說:「我的先生是人醫會的志工,今天先生帶暑假後讀小一的大兒子去參加鼓山區的 社區健檢,小兒子冠言就陪我來見習培訓。我希望我的家庭是慈濟家庭,所以我參加見習培訓。」看到敏姝這樣的堅定修行信念,這位年輕的母親以身教帶領自己的孩子成長,這不就 是最好的身教嗎?也不禁要祝福她能如願。

◎骨髓捐贈啟因緣 發願成為慈濟人

楠梓和氣骨捐幹事曾文和師兄,為學員詳細解說造血幹細胞捐贈的正確醫療知識。讓學員了解到並非所謂的捐「龍骨髓」,而是可以再生的造血幹細胞。全球已經有二十九個國家的民 眾,經過慈濟的骨髓資料庫配對成功進行捐贈,臺灣本島也已經有八十九人次完成捐贈配對。

家住楠梓的學員黃彥斌,是楠陽親子班的家長學員,他的父親也是慈誠委員;彥斌以親身體驗的方式,一步一腳印地深入了解慈濟。談到自己的慈濟因緣,是在2012年隨同洪宏典 醫師到大林慈濟醫院,在骨髓捐贈過程中,被慈濟的人文所感動。2012年把握因緣帶著小孩先參加社區親子班,其後還力邀同事參與驗血活動,並且希望自己能再有機會配對成 功。

黃彥斌談到自己參加見習培訓的因緣:「現今社會複雜,希望孩子有個乾淨的環境成長。當自己面對生活逆境,希望有一個中心思想讓自己能沉靜去解決。每次來上課都像挖到寶一樣 令人起歡喜心,也可以運用在生活處事上,這是正向的地方,希望做好自己來影響家人。」志工為他送上滿滿地祝褔。

豐富有趣的課程接近尾聲時,右昌和氣隊長許慶銘愛的叮嚀:「小河流入大河要融入,經由見習課程大家漸漸了解慈濟人文,期待大家更精進,加入慈濟大家庭同行菩薩道。祝福所有 人福慧雙修、 身心愉快。」學員個個法喜充滿,用最美的慈濟笑容彼此祝福,並期待下次課程相見歡。

圖左 : 學員劉敏姝說:「先生是人醫會的志工,今天先生帶大兒子去參加鼓山區的社區健檢,小兒子冠言陪我來見習培訓。我希望我的家庭是慈濟家庭,所以我參加見習培訓。」[攝影者:李則忠]
圖右 : 陪媽媽來上見習課的劉冠言,貼心地告訴媽媽,自己可以安靜玩「無敵鐵金剛」玩具;志工為讓媽媽安心上課,就如影隨行的陪伴他。[攝影者:李則忠]

圖左 : 高雄人醫會北高區隊洪宏典醫師,為學員們講述人醫會的起源和服務內容。[攝影者:李則忠]
圖右 : 知心相契學員在隊輔引導陪伴下,分享如何愛惜生命、尊重生命。[攝影者:李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