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高雄 臺灣好行 科學知識與生活

臺灣好行 科學知識與生活

E-mail 列印
「『藻礁』是由珊瑚藻為主所形成,它是植物,每十年才長一公分;『珊瑚礁』是由珊瑚蟲所形成,它是動物每一年長一公分。這兩種『礁』與綠色藻類附著於岩石上是不同的。」慈 濟教師聯誼會的蕭月蓉老師,對著學員詳細介紹著這個「藻礁」幼小生物的家、大型魚類的育嬰房。

暑假一開跑,高雄市三民陽明社區就在7月12、13日兩天,於東光國小舉辦暑期兒童科學體驗營「呼叫妙博士」。希望五十四位學員,藉由體驗營的活動主題「臺灣好行」,了解 周圍生態環境與人類生活環境的息息相關,人類保護好生態環境,大家就能過舒適安全的生活。

由慈濟教師聯誼會、慈濟大專青年會及慈濟志工等組成的工作團隊,針對小學生量身打造的內容有認識藻礁生態與保育、輕功水母漂、花「現」新世界及打造水雉幸福家園等課程。透 過遊戲與體驗中,幫助小朋友增進科學知識和課堂上不曾學過的東西。

◎認識花的世界 花開花謝照時節

「什麼是花的世界呢?大家對花的認識又有多少呢?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瞭解美麗花兒的秘密吧!」為了讓孩子有如置身在「花」的世界裡,邱丞億老師特別帶小朋友參觀校園裡的花 花草草,運用「親身觀察」與「對照」的方式讓小朋友了解。

行經走廊時,剛好貼有各式花朵的圖案,邱丞億老師請每小隊的學員先認好所喜歡的花朵,再到花園裡將此花找出來,小朋友一一找出了校園內常見到的馬櫻丹,蕾絲金露花、九重葛 等。

邱老師開始利用這些花卉,向小朋友介紹不同季節各有不同開花時節;接著透過《呼叫妙博士》影片,小朋友更清楚了花卉開花時節與氣候息息相關◦

「因為吹冷氣、溫度上升,引起氣候暖化。」「水泥建築物太多,也會引起氣候暖化。」看完影片劉彥彰、郭仲恩補充說明,老師也提醒孩子「都是氣候暖化惹的禍。」

「植物如何感受溫度?」邱丞億看了一臉狐疑的小朋友,告訴他們植物靠葉子感受溫度,冬天葉子掉光時,就換跟部感受瘟度。為了讓小朋友記住花卉的開花季節,邱老師請學生依自 己出生月份,將該月份的花與花語記著,「桂花開,桂花開,桂花開完菊花開……」如此透過益智遊戲,小朋友對「花」更有印象了。 不同的季節大自然會有不同的景色,如同靜思語,「春夏秋冬景象不同,天地萬物無不是老師,只要用心觀察,都是教育」。

◎菱角仙子葉行者 水雉的幸福家園

「水雉是不是所謂的菱角仙子?」同樣是與大自然息息相關的「打造水雉的生態與保育」課程,由慈濟志工林香君主講,她先帶大家看了一段關於水雉的《呼叫妙博士 》影片後提問 ◦

「沒錯,但水雉也稱葉行者喔。」跟隨著影片中的昕柔小朋友與韋安小朋友,漸漸將現場的小朋友們帶進水雉的世界,了解水雉所面臨的危機及如何保育。

「為什麼水雉又稱菱角仙子?」林香君簡單問小朋友幾個問題,邱正仁小朋友馬上接著說:「因為不吃菱角,但住在菱角田裡。」「那為什麼稱它是葉行者呢?」小朋友馬上舉手回答 道:「因為可以在葉子上行走。」「有誰知道水雉為什麼會越來越少呢?」小朋友又回答:「因為棲息地被破壞,水雉才會變得越來越少。」

透過影片的介紹,以及林香君與學員簡單的互動,短短二十五分鐘,已讓小朋友對水雉有更深一層的了解與認識。

◎臺灣好行走透透 水母與海龜

「現在請大家穿起隱形的浮潛裝,閉上眼睛,想像來到墾丁.. ....」,響起海洋輕音樂,講師蔡玉梅引導大家想像在浮潛。為了講「輕功水母漂」,撥放《呼叫妙博士、神秘 水母事件簿》講述海龜為何離奇死亡,兇手是誰?它是謀殺案件。在追根究底中,原來水母是海龜的食物,不是害死海龜的兇手,兇手竟是「塑膠袋」。人類製造丟棄,海龜誤食引 起。

「水母的身體是甚麼組成的?」蔡玉梅問。合心隊劉懷賢回答:「九十五%是水。」蔡玉梅又問:「水母吃甚麼?」感恩隊楊宜分舉牌:「浮游生物」,包容隊吳旨涵舉牌「小魚小 蝦」…….

講師蔡玉梅運用一問一答,讓孩子了解原來水母的數量增加是,「溫度增高異常,排放廢水增加,浮游生物增加,水母的食物增加。」藉著機會,蔡玉梅趁機教育孩子,如果每個人都 能照顧自己的言行,了解自己的行為都能影響環境,透過身體力行減少暖化,就能幫助生態平衡。

◎提「藻礁」卷 藻礁與珊瑚礁

「甚麼是生物?」講師蕭月蓉問。「有生命的是生物」、「會動的叫生物」大家爭相回答。這節課是由蕭月蓉、王雪蓉主講「提『藻礁』卷」。

螢幕上播出圖片,「請問它是甚麼?」學員吳旨涵回答:「藻礁」,蕭月蓉說道,其實是「珊瑚礁」。而「藻礁」與「珊瑚礁」的不同是,「藻礁」是由珊瑚藻為主所形成,它是植 物,每十年才長一公分;「珊瑚礁」是由珊瑚蟲所形成,它是動物每一年長一公分。這兩種「礁」與綠色藻類附著於岩石上是不同的。

目前臺灣最大的藻礁在桃園的觀音和新屋交界,叫「觀新藻礁 」。全長一.五公里,寬五百公尺,厚度約四公尺。由於每十年才長一公分,所以需要七千五百多年才長成。它是幼小 生物的家,大型魚類的育嬰房。蕭月蓉希望大家保護它,所以問:「保護藻礁!」學員大聲回答:「我願意!」

◎美味總舖師 親手做料理

「請問這是甚麼菜?」講師林幸妙指著螢幕上的圖片問。臺下爭相舉手搶答:「番茄炒蛋」,「番茄炒蛋需要什麼材料?」「番茄、蛋、鹽、糖、媽媽、廚房」,搶答中不時傳出笑 聲,林幸妙說:「對了,要加『油』炒,番茄才能釋出茄紅素,身體才能吸收。」

誰說素食很難吃,很難變化出美味呢?日常生活中一切講究天然環保的志工林幸妙,以自己的經驗告訴大家,平時看不起眼的疏果,信手拈來就能做出美味可口的素餚點心,就看大家 用不用心,願不願意做做看!

「我先把海苔放在盤子上,放一些些飯,再加小黃瓜,素香鬆,美乃滋,捲起來。」小朋友吳旨涵做素手卷時認真投入,看起來頗有經驗,還告訴志工「媽媽說我很棒,以後可以自己 來做。」和氣隊徐維楷說:「回家後我要請媽媽讓我自己做,自己做的很好吃。」徐維楷覺得素食很好吃,以後也要吃素。

將升小六的三胞胎學員黃品翔、黃聖喆、黃榆筑,他們的媽媽說:「他們是胎裡素,茹素十二年了。」雖然吃素很久了,但黃品翔是第一次自己動手做手卷,覺得自己的手藝還不錯。

◎科學營樂豐收 希望營隊年年辦

活動進行孩子們最期待的圓緣時刻,兩天的營隊課程已將圓滿結束,家長及小朋友一一分享兩天上課心得。

「我最喜歡搖冰沙(搖搖冰)的課了,因為搖搖冰的遊戲不但可以讓我們表現團隊精神,也學會如何自己做冰沙了。」勇氣可嘉的劉彥彰小朋友首先上臺分享,雖只有簡單幾句話,說 盡這次上課收穫;活潑外向的邱正壬分享:「我希望能再參加這樣的活動,這課程讓我學到很多,也讓我小學的生活更加精彩。」

陳佳榕小朋友分享,最喜歡的課是認識花朵和水雉,因為認識更多的花,還有水雉越來越少,要保護它。

已投入社區志工多年的家長胡秀慧分享:「今天能跟慈濟接觸,非常感恩上人創造這慈濟世界,因為接觸了慈濟大家庭,透過晨語的薰習,我才能從原有的憂鬱症及恐慌症走出來。我 還年輕,雖無才藝,但我要布施我的精神、體力與時間,來為慈濟做事。」

隨著孩子連續兩年都參加妙博士的慈濟關懷戶洪先生表示:「希望呼叫妙博士每年都辦,它對小孩幫助很大,生活、講話、禮貌、人際關係進步很多。」洪先生也發願,希望自己能走 入慈濟當志工,更希望家長也能讓孩子來上親子成長班。

兩天的課程,小朋友不僅學到大自然科學的奧秘,也更學到慈濟人文的禮儀與對生態的關懷,大人也在陪伴孩子的學習過程中,學到付出和助人的力量。

圖左 : 輕功水母漂,讓孩子了解當水母數量增加時是:「溫度增高異常,排放廢水增加,浮游生物增加,水母的食物增加。」水母就會不停的繁殖,如果每個人都能照顧自己的言行,就能減少暖化,幫助生態平衡。[攝影者:李孟倫]
圖右 : 三胞胎學員黃品翔、黃榆筑、黃聖喆(左起),媽媽分享:「他們是胎裡素,茹素12年了。」雖然吃素很久了,但不曾親手做過疏食;黃品翔今天是第一次自己動手做手卷,覺得自己的手藝還不錯。[攝影者:李孟倫]
圖 : 五十四位學員,兩天在東光國小川堂及視聽教室進行體驗及課程。[攝影者:李孟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