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1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高雄 醫護諮詢到家 小動作大安心

醫護諮詢到家 小動作大安心

E-mail 列印
醫護諮詢到家 小動作大安心

「雖然只是來一下下,可是想到八八風災的鄉親曾說過,我們的關懷讓他們感到不孤單,把工作排開後,我就來了。」花蓮慈濟醫院護理部督導王琬詳,前來高雄參與氣爆意外安心關 懷的行動,本來還猶豫短暫的問候到底對鄉親有甚麼影響,想起八八風災的鄉親曾有良好回應,便將工作排開,連夜與院方同仁一同南下高雄。

高雄氣爆發生至今已十六天,許多人從電視上接受災區發展情形,慈濟志工則不只接受訊息,各地志工也發揮良能,前往高雄膚慰鄉親。連日走入巷弄的安心關懷行動,也發掘了需要 進一步關懷的對象。針對需要醫療追蹤的鄉親,8月16日,二十七位慈濟醫院醫護人員來到高雄,分成三十小隊,每一隊伍有一至兩位醫護人員、高雄榮董志工、訪視志工、與人文 真善美志工。希望給鄉親更深入的關心,也是花蓮醫院不一樣的院慶行動。

◎是慈濟的醫院 我安心了

「您好,我們是慈濟的志工,今天有花蓮的醫生來給您關心,我們方便進來嗎?」由慈濟志工杜俊元帶著花蓮慈濟醫院副院長陳培榕,護理部督導王琬詳,與陳添鳳、曾淑琬等慈濟志 工來到高雄瑞興街的鄉親家裡。這裡的吳阿伯,脊椎長期不舒服,下半身時常感到麻痺,因為害怕開刀,平時以在住家附近活動當成復健,但情況並未改善。因此志工再次前來問候是 否需要協助,希望透過了解協助吳阿伯改善脊椎狀況。

進到屋內,吳阿伯很客氣,將家裡的小椅子都拿出來,希望志工每人都能坐著聊天。陳培榕向吳阿伯遞上名片並自我介紹,大家彼此寒暄後,才知道陳培榕與吳國三同是臺南人,同一 故鄉的關係拉近彼此的距離,陳培榕就鼓勵吳國三:「開刀後情況就能改善,如果擔心或有任何問題都可以跟我說。」杜俊元也接著說:「我的心臟開過刀,現在也好好的。」藉此希 望提振吳阿伯的勇氣。

陳培榕細心問候吳阿伯脊椎不舒服而影響生活的地方,也告訴阿伯大林醫院有專業的骨科醫生,如有任何需要都可協助就診。吳阿伯毫無隱藏地說明自己的狀況並回應曾有朋友介紹大 林醫院,但自己還在猶豫。加上親友提供一帖中醫藥方,便想試試再說。吳阿伯將邀單拿給同行的慈濟志工蔡江灣看,他跟阿伯說:「中醫是調理與保養,急性疾病還是先就醫檢查較 安心。」

「大林醫院是慈濟的嗎?」大家異口同聲地說:「是呀!」經過一陣關心後,吳阿伯終於增加了勇氣告訴志工:「是慈濟的醫院我就比較安心,等農曆七月後我再去看看。」隨後阿伯 也說出心裡擔心的真正原因:「因為我的哥哥只是一個小狀況,進入醫院前還可以吃麵,進去後就再沒出來。我實在害怕開刀後我會被推去餵蚊子。」大家才明白吳阿伯有這樣的經 歷,便邀約他,8月31日在高雄靜思堂有一場祈福會,可以一起來祈福並接受大家的祝福,讓治療過程更順利。

◎我一個人住 歡迎慈濟人來

同樣是住在瑞興街,林先生獨自住在一棟公寓的五樓,看到慈濟志工到訪,他相當歡迎。「我平時一個人住,很寂寞,有您們來我真的很高興。」林先生的女兒已結婚,兒子在外地工 作,因工作壓力大有睡眠障礙,雖有持續就醫,情緒還是有狀況。他則因為多年前的一場意外導致無法工作,原有的小兒麻痺狀況就更嚴重。

林先生自小即患有小兒麻痺症,但行動還算敏捷。他告訴志工:「九二一地震時,我還可以背一位病人往下走六樓。」當時他從事看護工作,因為曾在新竹署立醫院洗衣部工作,接觸 過醫護人員,學到很多醫療常識,對於後來看護工作相當得心應手。但因為在一次緊急接抱起病人時,姿勢不當傷及脊椎第四、五節,開刀的費用因素,讓他選擇以中藥醫治,體力卻 已大不如前,無法工作下身體退化就越加快速。

一個人居住的他看到慈濟志工到訪,講了很多過往的事,他說:「還好我有學佛,生活清淡但不悲慘,慈濟是佛教團體,說來更能相通。」慈濟志工林宇荊告訴林先生,可以出來與慈 濟人一起共修,大家談天說地互相交流有個紓解。了解林先生需要有傾訴的對象,便靜心聆聽,偶爾給予回應,陳培榕也告訴林先生,自己的身體或兒子如有需要,只要幫得上忙都能 打電話給他。慈濟志工離開前,林先生說:「您們要常常來喔!我一個人住,很愛有人來走動!」

◎一個小動作 我不孤單了

經過中午短暫休息,頂著烈日,慈濟志工繼續步行走訪鄉親家裡,在三多一路三信家商門前,道路還未修復,附近住家與商店受損的門窗,依稀可見爆炸時的威力。施工人員沒有休息 繼續整頓,是恢復生氣的契機。高雄志工邊走邊向醫護人員述說當時的狀況,「那個火燒到六層樓高,車子也彈飛起來……」看到慈濟志工經過,路邊民眾紛紛向志工道感恩,對於這 幾天志工的關懷,民眾也向志工說:「辛苦了!」志工不忘問候,「如沒有拿到祝福禮的,也請告訴我們喔,感恩!」

準備回程時,也巧遇住在美麗四季旅館的鄉親蘇小姐,她含著眼淚說:「感恩您們,這幾天您們的安慰讓我安心多了,不然事情剛發生時,我真想帶著孩子一起死……」杜俊元回應 說:「您看今天的太陽這麼耀眼,事情會過去的!」慈濟志工曾淑琬同時也給予蘇小姐深深的擁抱,彼此祝福感恩。

走訪一天,花蓮慈濟醫院副院長陳培榕表示,一個相當大的氣爆事件,除了死亡與傷者在加護病房跟死神搏鬥,還有一些是創傷症候群或過度驚嚇的症狀。今天來看看慢性病的民眾, 協助他們在這一段不方便的時間做醫療諮詢,並建議幾位嚴重慢性背痛鄉親,安心接受正常的治療。過程中也看到整個災難現場慢慢在復原,從絕望中站起來,甚至有些人會互相幫 忙,感受到這是相當可貴的人性光輝。

另一位接到來高雄的訊息,是花蓮慈濟醫院護理部督導王琬詳,她曾經猶豫:「來的時間很短,可以做什麼事情呢?」但想起八八風災時,有位鄉親曾說,他看到很多來自世界各地的 朋友、慈濟人一起進來,讓他們感受到原來自己並不孤獨。才想到雖然只是很小的動作、很短的時間,很多人一起做,鄉親會覺得被關心,心中也會充滿愛,較有力量往前走。今天的 關懷行動,感覺鄉親在慈濟人的陪伴下慢慢復原中。「有時候陪伴就是一種良藥,雖然我們來的人不多。」王琬詳表示,「二十七個人可以代表全院兩、三千人的祝福,相當感恩師兄 師姊們的鋪路。」

這一小隊由建設公司負責人陳添鳳,與電子商行負責人林宇荊,負責開車接送志工前往訪視地點。身為公司的負責人,平時很少開車,為了方便慈濟志工乘載,六十多歲的陳添鳳特別 買了六人座的車子,一一安妥志工上車的招呼,親切又周到。「載菩薩(指志工)感覺很好呀!」林宇荊也說:「可以載菩薩,感覺很幸福!」雖然不願意見到災難,但看到人們彼此 鼓勵並互助,與慈濟志工走進巷弄送暖,災難帶來的震撼教育有了不同意義。

圖左 : 花蓮慈院陳培榕副院長與醫護團隊至前鎮區瑞興街吳國三家關懷。[攝影者:吳惠月]
圖右 : 訪視之前,志工再次確認鄉親的狀況與資料。[攝影者:吳惠月]

圖左 : 居民林德福一個人住在五樓的公寓裡,看到慈濟志工到訪,開心之餘,盡情傾訴自己的經歷。[攝影者:吳惠月]
圖右 : 高雄志工邊走邊向醫護人員述說,氣爆當時的破壞力。[攝影者:吳惠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