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高雄 他們是一顆種子

他們是一顆種子

E-mail 列印
1月19日,東光國小趁著等待結業的空檔,師生一行五十八人與三位家長的陪伴下,由退休老師楊淑惠帶領至鳥松環保教育站環保初體驗,希望藉由學習環保教育與實作體驗,為孩 子心中種下環保種子,共同為愛護地球盡一份心力;這也是環保站首次國小的參訪活動,志工們全力以赴。

◎好因好緣 促成環保之旅

由東光國小退休的楊淑惠老師,是慈濟教聯會的一員,也是鳥松環保教育站「親子環保日」的講師。她表示,因為現在整個地球,環保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各種污染非常多,其實學校 都有在做資源回收,但孩子只是做小區塊的資源回收,他們不知道整個大環境已經變得非常惡化,甚至也不知道拿到回收站的東西對回收站造成困擾,到底這些東西能不能回收?因而 力邀學校的蘇稚寧老師。

「只要有事情做,他就不會嘰嘰喳喳!」一開始,蘇老師也擔心她所帶的是一年級生,害怕他們秩序不好甚至聲音大,楊淑惠就鼓勵:「只要他願意去實作,聲音不是問題,我們都會 包容,孩子來就會很開心,更何況實作,他有事情做聲音就會自動減少。」

害怕自己一個班級,三十幾位的學生要動用慈濟那麼多的人力,因而蘇老師邀隔壁班的老師一起來成就此行。其實,蘇老師因為有帶兩個孩子上「親子環保日」的課,感受到孩子的改 變,她說:「在教室講的比較沒有感覺,帶來這裡實際操作,會比較習慣去把它做好,也會比較清楚怎麼做?重複操作,印象也比較深刻。」

同時她也笑著分享說:「兩個孩子來上親子班,他們變的比較愛地球,比如說我忘記關燈,他們就會提醒我,也三不五時就會冒出有關環保的話來。」

「他們是一顆種子,我們能為地球做些什麼?」蘇老師說今天帶著班上學生來,希望他們回家可以提醒大人,什麼可回收?什麼不可回收,尤其年關將近,藉這個機會告訴家裡長輩。

◎環保初體驗 做中學

實作中,塑膠袋分類,慈濟志工許文鏗說明如何分類並提醒剪刀要小心使用,人人一手剪刀一手塑膠袋,由開始的不知如何下手,不到一會兒功夫,「我知道怎麼剪了?」另一頭則: 「有色的放哪裡?」七嘴八舌中,許文鏗提醒著:「慢慢剪就好,不要剪到手喔!」

「愛地球做環保,少用塑膠袋。」一旁的慈濟志工馮麗雲,除了鼓勵孩子好棒外,也問大家:「為什麼要分類?」再問:「塑膠袋若套在臉上能不能呼吸?」孩子不假思索回答說: 「不能!」又問:「若放在大地,可不可以呼吸?」

「不行!」孩子斬釘截鐵的回答,此時,馮麗雲提醒大家一定要來愛地球;「未分類區」實作,希望讓孩子從體驗中,知道如何分類並從髒亂中知道「清淨在源頭」的重要。

而來到「寶特瓶分類區」,馮麗雲拿起瓶子告訴孩子,如果沒有回收會污染大地;另拿了一個瓶蓋環套在手指上,問:「如果流到海洋,小烏龜被套住了,會怎樣?」孩子天真的回 答:「會死掉!」最後,她提醒大家:「我們是來學習做環保,不是來做工,我們要克制自己少喝飲料,喝白開水是最好、最健康。」

「做好事,不是今天在這裡做,要天天在家裡做。」接著手拿著一條慈濟的灰色圍巾,讓孩子觸摸,並告訴孩子「愛心毛毯」回收再利用的價值,慈濟哪裡有災難就送給需要的人,馮 麗雲問:「你們要不要做?」 孩子有問必答,紛紛舉手表示:「要」,而後的體驗,大家在踩扁的「啵、啵」聲浪中,意猶未盡。

◎減塑行動 你我有責

除了實作外,環保觀念的落實也很重要,透過《呼叫妙博士——塑敵大作戰》影片,從中明白塑膠袋的真相,透過互動,在一問一答中加深孩子的印象外,更讓大家明白塑膠袋對環境 的危害有多大。

「為什麼盡量不用?」楊淑惠問大家。

「無法分解!」、「不環保!」孩子們搶著回答。

「那要怎麼做?」老師問,孩子異口同聲:「少用塑膠袋。」

「為環保,就會有一點點的不方便,為了身體健康,我們要忍耐不方便。」為了加深孩子的印象,楊老師不斷地拋出問題,希望孩子日常生活中隨身攜帶環保袋及環保餐具。

分享時刻,廖昕悅小朋友:「垃圾若埋在土裡的話,會讓土有毒,所以樹木都會死掉,樹木在早上會行光合作用,把有毒的空氣吸掉,若把垃圾埋進去的話,地球就沒有好的空氣。」 小小年紀的分享內容,獲得掌聲無數,也獲得獎賞。

另,許心怡小朋友:「塑膠袋會讓魚兒吃掉,人類吃下魚,就會吃掉魚肚子的垃圾。」更讓大家驚訝不已,也獲得老師的鼓勵與大家的掌聲。

「我相信他回去,雖不完全做得仔細,但他可能會把這一個種子、這個觀念帶回去,一個種子種下去會有回收,只是說快與慢,我們希望把孩子帶來環保站做這樣一個教育之旅。」對 此次的體驗,楊淑惠老師認為在剪塑膠袋時,是一個很棒的過程,透過剪,孩子慢慢愈剪愈有信心,愈來愈有成就感。整個互動過程中,她的陪伴與耐心及授課的用心,也讓志工多了 一個學習對象。

「他們來這裡,就是要他們從做當中,讓他們懂得知福、惜福再造福。」馮麗雲身為教育團隊的一員,對環保教育站淨化人心的責任,多了一分使命,她說: 「我們要從小小一個自己的善心做起,所以每一個孩子來,我們希望他們從小就種上善根,為別人多付出一點,多做好事,我們去教育他,去跟他分享環保教育,每一個人都懂的話, 就會淨化人心,社會就會祥和,就會無災難。」

「下次,要再來做環保的,請舉手!」活動最後,楊老師再次邀約孩子再來做環保,大家紛紛舉手表示願意再來。今全球暖化問題日益嚴重,面對愈來愈多的參訪活動,鳥松慈濟人多 了一分承擔與使命,也從中學習成長與增長智慧,更期盼未來環保站欣欣向榮。

圖左 : 楊淑惠老師協助學生剪塑膠紙(袋),她說:「剪塑膠袋時,是一個很棒的過程,透過剪,孩子慢慢愈剪愈有信心,愈來愈有成就感。」,[攝影者:翁全成]
圖右 : 第一組塑膠紙剪裁由慈濟志工許文鏗負責,教導小菩薩為何要回收塑膠袋及並提醒剪刀要小心使用,他提醒著:「慢慢剪就好,不要剪到手喔!」。[攝影者:翁全成]

圖左 : 學員分享時刻,廖昕悅小朋友(中)說:「垃圾若埋在土裡的話,會讓土有毒,所以樹木都會死掉,樹木在早上會行光合作用,把有毒的空氣吸掉,若把垃圾埋進去的話,地球就沒有好的空氣。」[攝影者:翁全成]
圖右 : 1月19日,早上八點半整,東光國小趁著等待結業的空檔,師生一行五十八人與三位家長的陪伴下,由退休老師楊淑惠(前紅衣者)帶領至鳥松環保教育站環保初體驗。[攝影者:翁全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