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高雄 親子勤精進 薰習受益多

親子勤精進 薰習受益多

E-mail 列印
擔任教職的爸爸學員蔡承宜表示,帶小孩子來上親子成長班,已進入第三年。來這邊上課均可感受良善的氛圍,就像今天課目「怨親平等,教小孩要有器量,不要對別人起分別心、排 斥心」一樣,鼓勵孩子往正向發展與思考。

蔡承宜說:「一般大人、小孩的習性,不是說幾句話就可改變,需要有像慈濟這樣環境,長期薰習,才會有作用,這在教育心理學來講就是『制約』。感謝慈濟師兄姊及所有家長,一 起來協助孩子完成這件事。」

◎滿滿的愛 化解仇恨

每個月一次的高雄市岡山地區兒童親子成長班,是慈濟志工為社區中的小學生和家長,精心打造的一個寓教於樂的互動園地。2016年4月10日上午七點半,在慈濟岡山志業園區 佛堂,陸續有學員、家長手牽手親熱地來報到,一百四十五位的家長、小朋友及志工,齊聚在此,展開半天的豐富課程。

其中,無論影片欣賞、動態體驗、或家長親職專題,皆以《八大人覺經》「第六覺知」的「貧苦多怨,橫結惡緣,菩薩布施,等念怨親,不念舊惡,不憎惡人」融合教學。

藉由《金礦山》這部影片,讓我們去省思面對自己不喜歡的人,會有什麼想法或做法。畢竟在社會上遇到不喜歡的人,比率是很高的,面對這樣的人應該選擇怨恨、不予理會?抑或像 影片中的阿嬤發輝「大愛無私 以德報怨」之精神?

本著《靜思語》中「心有滿滿的愛,能化解仇恨與敵對」的精神,在世上與人多結善緣。生氣、憤怒是在懲罰自已,唯有用愛感化他人,內心將不會有怨懟憤懣,自然而然遇到任何困 難也懂得善解知足。即使面對不喜歡的人,只要讓對方明瞭善意的表達,或許能將不喜歡的人變成喜歡的人,這樣每個人就能擁有一個簡單、快樂的幸福人生。

今天我們要學習影片中的阿嬤那種大眾無私的愛,才能放下心中怨恨的思維,好好地去珍惜,與每個人得來不易之緣份,不要吝嗇把心中那份「愛的湧泉」流露出來,將是深植在個人 內心深處最珍貴的「惜緣的寶石」。

◎聆聽心靈的悅音

正當小學員們在佛堂體驗動態課程時,家長們正在隔壁大講堂聆聽「心靈的悅音」。主講人劉怡欣,來自國樂家庭背景的女孩,耳濡目染長大後研讀國樂,邇後再出國深造,在國外工 作幾年後考上音樂治療師執照,目前回國在醫院、學校工作。

一般很難把音樂與患者治療這兩件事聯想一起,但使用是以目的地取向者的音樂,卻有很顯著成效。音樂本身帶給人的感覺一直就是愉悅,有利於患者與音樂治療師互動而進入到最佳 狀況。使用聲音的傳遞會增加患者好奇心,進而患者會在肢體語言上,反應給音樂治療師看;漸進式地透過患者自己本身成就感,來肯定自己,這莫非就是每位音樂治療師最殷切期盼 的結果吧!

臺灣親子之間關係往往架構在「成績」魔咒上,這是永遠不能逃脫價值觀,當我們期望孩子有個圓滿順利的人生時,主要就是要功課好,殊不知這樣卻抹煞了孩子原有天賦。鼓勵孩子 做不同嘗試,有助於提供孩子未來志向的選擇性,例如臺灣的設計師吳季剛。其實,這樣的人生對於孩子來說,難道不圓滿?

「親子關係是一種難得緣份,是一輩子對彼此的祝福,是人生挫折時滋養的來源。」如果每個為人父母者,都能體認到前面這段話,相信父母們會在不自覺之中,透過孩子,活出完美 的自己。

◎愛化礙 怨不再

分站活動開始之前,情境劇演出小惠和小娟二人,因園遊會要擺何種攤位,起爭執而互相咒罵對方,讓情緒跟著轉換。

進入分站活動──「以愛化礙,怨恨不再」。首先請小朋友在紙上寫下心中的不滿或煩惱,再用小石子壓住字條置於盤內,紙條、小石子越多,表示積怨恨越多;每個人輪流用口吹氣 球,把大愛注入氣球中,再放開充飽氣的氣球,將盤內的小石子及字條吹走,代表以大愛化解了怨念及困擾,還給自己一個乾淨無染的心田。

活動結束,志工帶領小朋友一起討論活動中得到甚麼體悟?蔡佳穎很快地說出:「吹氣球最好玩,把心中怨氣吹開,不要太執著跟人結什麼怨,那些人做錯事,因果報應,會回到他身 上,我們應幫助他、不記恨。」蘇裕程爽朗地說:「氣球已把仇恨都吹掉,我已沒有仇恨了。」小朋友間的互相勉勵,以及遊戲間碰撞出的智慧,正是學習的實際獲益。

或許小朋友還不能完全透徹經文的道理,但經由林素娟老師說明阿松爺爺、哎喲奶奶及柿子樹故事,也為課程主題「惜緣──大愛無私以德報怨」,做了最佳詮釋。

◎親子同學共成長

課程在將進入尾聲之際,學員們分享今天的感想。合心隊李紘佑,雖手受傷綁著繃帶,無法參與分站活動,仍怡然自得聆聽學員分享,不時大笑出聲。合心隊李紘儁說,不要一直把氣 放在心裡,要用愛去感化他。信實隊張欣庭則說,吹氣球時,如果沒用對方法,是吹不起來的;同樣地,愛如果沒用對方法也是沒效果。這些孩子們的心聲,一如其純淨無染的心地, 既真且誠。

在親子班,大人和小孩學員,一路學習、成長茁壯,在這裡他們有機會學到做人處事的道理及尊師重道的倫理觀,並了解節約能源及做環保的重要性。而家長的肯定,更是親子班永續 推動的原動力。

在志工們用心築起的充滿愛與智慧的學習園地中,期待每個孩子心中的小小種子,能夠發芽並逐漸長成大樹,把這份愛與智慧,不斷傳遞下去。

圖左 : 擔任教職蔡承宜(左),表示帶小孩子來上親子班已進入第三年,來這邊上課均可感受良善的氛圍,鼓勵孩子往正向發展與思考。[攝影者:戴素婷 ]
圖右 : 小菩薩分享精靈寶石金礦山中,老婆婆心中沒有埋怨,以愛化解開仇恨與敵對。[攝影者:吳榮華]

圖左 : 蔡佳穎(右)表示,「吹氣球最好玩,把心中怨氣吹開,不要太執著跟人結什麼怨,那些人做錯事,因果報應,會回到他身上,我們應幫助他、不記恨。」[攝影者:戴素婷 ]
圖右 : 小菩薩把沙散在紙條上,像是無名覆蓋自己的心一般。[攝影者:吳榮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