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30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高雄 「志為菩薩」訓練班 「慈院志工」好修行──99年度慈院新進醫療志工職前教育訓練課程圓緣

「志為菩薩」訓練班 「慈院志工」好修行──99年度慈院新進醫療志工職前教育訓練課程圓緣

E-mail 列印
高雄區「99年度慈院新進醫療志工職前教育課程」,今天舉行最後一次上課及圓緣典禮,總計有六百多位學員參與,其中有四百多位學員獲得全勤獎;在歷經五個月共計五堂課程的學習,學員們也上台分享心中的感動。學員陳美鳳說:「好奇怪耶!我在上課的時間,就是不會打瞌睡喔!」對於即將可以到醫院當志工,她是滿心期待。

學員陳美鳳留著一頭短髮,已經身為阿嬤的她,每一堂課都精神奕奕地,有時低頭認真寫筆記;有時目不轉睛地盯著講師的簡報。[攝影者:謝安妮]
「請跟我來」的舉牌,安靜地被志工擎舉著,隨著一趟又一趟輕輕的腳步,來自高雄各地,參加「慈院新進醫療志工職前教育課程」的學員們被帶往靜思堂的國際會議廳裡;像一波波 無聲的潮水,偌大的國議廳裡,漸漸地坐滿了。

六百多位學員一如以往前四次的上課,在課程開始前專注地聆聽著螢幕上播出「人間菩提」節目,透過螢幕,證嚴上人悠悠訴說起十年前興建「大林慈濟醫院」的因緣……而這些學員 將於今天完成為期五個月的「99年度慈院新進醫療志工職前教育」訓練課程,正式加入慈濟醫院醫療志工的行列。

◎主動服務 甘願付出

最後一次的課程特別強調「慈院志工」的功能與良能。台灣慈濟醫學中心社會服務室潘國揚主任在慈濟醫院服務了十七年,也在慈濟醫院裡體會了許多的悲歡離合,他講述了一個被介 蟲感染的小孩,延伸出來的不只是醫療問題,還有看護需求、衛教、居家關懷、重新適應社會……「這些問題,無法只靠醫生、護士或社工,還須要志工的支持及支援。」潘國揚說。

他也直言不諱地說:「一位志工去服務病患,他就代表了全部的慈濟醫院,一定要『出眾領隊』、『入眾服從』,慈院志工,就是一個『志為菩薩訓練班』。」他舉了一個看似微不足 道的例子──當病人的家屬在現場,志工不要搶著幫病人推輪椅,可以改為幫病人提行李,如此不但可以陪伴關懷,也可以避免許多意想不到的糾紛。

潘國揚主任語重心長地說:「主動性服務」比「被動性服務」要好;『主動性服務』換成慈濟人的說法,就是『甘願付出無所求』。」將近一個半小時的課程,毫無冷場,學員們都聽 得意猶未盡。

學員陳美鳳留著一頭短髮,已經身為阿嬤的她,每一堂課都精神奕奕地,有時低頭認真寫筆記;有時目不轉睛地盯著講師的簡報,她說:「本來吃完早餐和中餐的時候,應該是我最想 睡覺的時候,可是,好奇怪耶!我在上課的時間,就是不會打瞌睡喔!」說完這句話,她不好意思地笑了起來;對於即將可以到醫院當志工,她是滿心期待,她說:「不只是去大林 (慈濟醫院),去花蓮(慈濟醫院)我也都是很歡喜、很期待!」

◎一根手指的力量

當資深委員靜暘師姊講述自己「婆媳之間」、「夫妻之間」、「親子之間」、「法親之間」的故事時,爽朗的語調、詼諧的對話,都讓台下的學員們笑聲不斷、掌聲不斷;她說:「只 要人人都伸出一根手指的力量,就能讓更多人離苦得樂。」在今天之後,這「一根手指的力量」,也將會經由台下這六百多位學員的付出,在慈濟醫院匯聚成一股動人的能量,而距離 高雄最近的大林慈濟醫院,更將會是力量匯聚的第一站。

大林慈濟醫院醫事室申斯靜主任詳細地和大家介紹大林慈濟醫院的運作方式,讓學員們第一次到醫院當志工時,就有「回娘家」的親切感,她也殷殷叮嚀:「師兄、師姊們一定要按時 回醫院健康檢查,因為你們的健康,都是上人最掛心的啊!」

申斯靜講話細細柔柔的,她很誠摯地邀請大家來醫院當志工,因為醫院事務繁雜,很需要志工的力量及支援,幫忙關照每一個小細節,成為醫護人員和病人之間的橋樑,她說:「醫護 人員工作忙碌,三餐不定時,他們也很需要志工們的關懷喔!」這一番「真情告白」,可讓在座不少阿公、阿嬤級的學員們,臉上都流露出捨不得的表情呢!

◎震撼教育 培養同理心

蔡芬蘭師姊和劉美惠師姊,都是學員,也都在八月初第一次到大林慈濟醫院當志工,都不約而同地留下深刻的印象,和滿心的感動,他們也上台分享「初體驗」的糗事。蔡芬蘭剛去到 醫院時,心裡萬分緊張,第一次就將口罩戴反了,要不是一旁的師姊提醒她,都還渾然不覺呢!

「第一次當志工,我就遇到震撼教育!」蔡芬蘭說起那時她服務一位剛看完門診的婦人,她熱心地告訴她:「這張單子是要去捐血的,這張也是要去檢查的,那兩張是要去繳費的,妳 從那裡過去檢查……」卻沒想到病人沒給她好臉色,當下讓她覺得很傷心,並不是傷心自己的好心好意不被心領,而是發覺自己不夠同理心,她想:「病人看到這麼多張單子,心裡一 定很煎熬,我卻沒察覺。」

蔡芬蘭決定默默地從頭到尾陪著這位病人,當她做完檢查回頭竟看到蔡芬蘭就在她身後陪著她,臉上露出訝異的表情,也露出了笑容,蔡芬蘭有感而發地說:「其實,我們只要多三分 鐘的陪伴,多一分的同理心,就可以成為病人的依靠。」

◎加入慈院志工 耕耘大福田

劉美惠也有同樣的震撼教育,她是一個很沒方向感的人,當醫療志工時,她最怕被交代帶病人去做檢查,怕帶著病人「團團轉」,偏偏有一回她陪伴的病人要做好幾項檢查,她心裡緊 張極了,轉身告訴病人:「您慢慢走,我先去問路……」話還沒講完,這位病人反而拉著她的手說:「師姊,妳不用問了,我在這裡住院住很久了,我知道路,我帶妳去……」台下聽 著分享的學員們,此刻已哄堂大笑;憨厚可愛的劉美惠以無比的勇氣,站在台上向著六百多人說:「能夠服務就是我們的幸福,能付出就是感恩,慈濟這個大福田在等我們,大家一起 來吧!」

「99年度慈院新進醫療志工職前教育訓練課程」就在歡笑中,即將圓緣,學員們看著這五個月來人文真善美志工以照片記錄下的點點滴滴……有大家開心學手語,整齊莊嚴的隊伍行 進,虔誠用齋的容貌……抿著嘴猛寫筆記的神情、開懷大笑的臉龐……每一個閃過的畫面,都是珍貴的記憶。

圓緣最後也頒發「全勤獎」,獲獎的學員開心地翻著獎品──記錄慈院志工及醫院故事的《志工筆記》一書;今年的課程,男眾師兄也打破記錄,是歷年中人數最多的一次。合心慈院 志工幹事蔡宜蓉師姊看著浩蕩長的領獎隊伍,忍住激動的情緒說:「期待大家快點報名,加入慈濟志工;圓緣,不是結束,它是付出的開始。」 .

圖左 : 台灣慈濟醫學中心社會服務室潘國揚主任精彩分享慈院志工的角色與功能。[攝影者:謝安妮]
圖右 : 阿嬤級的學員,戴著老花眼鏡,認真地寫筆記。[攝影者:謝安妮]

圖左 : 學員蔡芬蘭師姊上台分享她在八月份第一次當慈院志工的糗事、心得,和滿滿的感動。[攝影者:謝安妮]
圖右 : 圓緣最後也頒發「全勤獎」;今年的課程,男眾師兄也打破記錄,是歷年中人數最多的一次。[攝影者:謝安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