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高雄 憶能班 救我這顆『老頭殼』(臺語)

憶能班 救我這顆『老頭殼』(臺語)

E-mail 列印
二十四節氣「立冬」大約是在每年的11月初,雖已入冬時分,但位於亞熱帶的臺灣,郤依舊是暖陽高照,才會有「十月小陽春」的稱謂。戶外的陽光,收拾起熾烈的熱情,率先展露出和煦的笑容。十一月四日午后,憶能班學員 們陸陸續續的來到鼓山聯絡處,雖不再香汗淋漓,但還是抵擋不了嬌陽,在他們的雙頰塗上淡紅的胭脂。

◎同心圓中同心行 關愛陪伴舞健康

一走入鼓山聯絡處,時隔七日不見的學員們,三、兩成群的聚在一起寒喧,志工莊春菊一聲:「上課了」,學員們狀似小學生般匆匆放下隨身包包,隨即座回自己的位子上。

今天的課程很不一樣,志工用心的將上課椅子排列成一個同心圓,內圓由體適能志工面向外坐定,外圓由學員們面向內坐定;學員們像小學生在玩「大風吹」般的興奮。頓時,臺上投影布幕播放老歌〈梅蘭!梅蘭!我愛你〉的音樂,縈繞整個空間。

「我們先來做個『順心操』,要自由呼吸哦,手心向上在腰際繞圈……。」體適能志工洪秋金透過無限麥克風,以生動、活潑的語調,靈活的肢體動作,帶領學員們舒展筋骨;再搭配臺上輕快的音樂,借由懷舊的老歌,活化學員們的腦力。

正當大家輪流與志工互動「擊掌」時,有學員一直講話打斷老師教學,人稱「古錐嬤」的楊李阿錐,不悅地竟耍廢(什麼都不做的意思)的坐在椅子上,表達「抗議」。「來!來!來!恭喜一下,咱們古錐嬤,她幾天前已經升格為『阿祖』囉!現在一心只想趕回家看『乾仔孫』(曾孫)齁!」志工莊春菊見狀,乘機以轉換氛圍的方式,發布此一可喜可賀的消息。

這時,整個鼓山聯絡處響起了震耳的掌聲,古錐嬤也靦腆的跟著拍起手來。洪秋金也趨步上前用雙手環抱古錐嬤,試圖安定她浮動的心情,邊說邊順勢將臉頰撒嬌的往前一貼:「歹勢啦!歹勢啦!再做一回,我們還沒有吃葉王敏花跟我們結緣的『豆花』吶!」使得古錐嬤不好意思的說:「那我要多吃一碗」。高淑華亦表現出大姊姊的胸懷,在一旁附合:「我的份分享給妳啦!」

本班最年長的高淑華,不論體適能老師教導什麼動作,舉手投足都很用心的努力做到位,雖然,往往跟不上節拍,但該有的動作一步都不馬虎,真看不出已高齡九十歲。

◎辛苦人生是課題 苦盡甘來喜逢春

生於民國17年,臺北縣文山區山上採茶人家的高淑華,因為父母均以採茶為生,收入不多,加上子女眾多,便把她出養給同為採茶農的同事。自幼就需分擔家務,照顧弟、妹。往往得或背、或牽帶著他們外出撿拾木材和大人遺落的煤炭,一路上抱著材火,臉上布滿了汗水,背部也濕了一大片,分不清是汗水,還是背巾下弟、妹的尿液。

十來歲高淑華就跟著養父、養母到茶園採茶,幫忙家計,常常貪睡趕不上大人腳程,跑著、跑著就跌個四腳朝天,頭破血流。手指也時常被採茶小刀片割傷,年紀小雖不像大人得彎著腰採茶,但長時間維持同一動作,下工時也同樣會「腰酸背痛」。身處山上環境,生活不易,經濟拮据,更別奢望就學受教育了。

高淑華十九歲時,由於親戚的牽引來到高雄學做美髮,心想自已沒讀書,有人引薦能學得一技之長也不錯,就這樣離家來到一住就七十多年的另一個故鄉「高雄」。每天洗頭洗到手指龜裂,甚至冬天時還會滲出血絲。當然,每個行業都有心酸、辛苦的一頁,對於苦難的環境總是要接受它,消化它。

到了二十三歲,高淑華經人介紹認識了年長十三歲,擔任公職的先生,隔年就步入另一個人生階段。生下獨子後「老尪疼嫩婆」(臺灣諺語)她的老公,貼體的要求退出職場轉為「專職家庭主婦」,她臉露微笑淡然地訴說:「先生公職的微薄薪水,尚足以讓我們有個平穩、安定的生活。」

◎慈濟因緣線上牽 菩薩道上急步行

孩子長大後,高淑華想要填補幼年無法就學的缺憾,經先生的鼓勵毅然走出家庭,參加長青學苑課程。在課堂交誼中常聽同學談起證嚴上人的理念、慈濟人的腳步,觸動了她心中柔軟的一面,牽引出這條殊勝的因緣線,加入「慈濟功德會」。

高淑華因多次參加回花蓮精舍尋根,聽聞上人、精舍師父們為行菩薩道的心路歷程,也看見精舍師父自力更生的操勞工作,讓她萬般不捨。日月如梭,一轉眼也見證了慈濟三十多年了,她在社區勤耕環保,已受證為環保志工;平常只要志工邀約參加活動、法會,都樂於出席。她表示:「心堅意定,旁人的說項是改變不了我走入慈濟的選擇。」

自憶能促進班開辦以來,高齡九十的高淑華,就像一塊渴望吸取智慧法水的海綿,每堂課程從不缺席(除了颱風天停課),不論點心的製作、吊飾玩偶縫製、彈力球的律動,以及太鼓的打擊節拍……,都樂於參與其中,在在顯示出她的精進與活力。

對於參加憶能班,高淑華認為:「很好耶!做環保志工時,我們是在救地球,現在來上課,是師兄、師姊在救我這把『老骨頭』,和這顆『老頭殼』(臺語)。真感恩有你們!」看著她每一堂課都過得很踏實,就像被上緊的發條,好學不倦,還持續在長青學苑就讀,求知的渴望,是值得人人學習的榜樣。

課程結束,志工在聯絡處門口擊掌、叮嚀:「在家要練動、練唱〈梅蘭!梅蘭!我愛你!〉哦!」高淑華聽聞,便將隨身包包側背上肩,說出:「健康送給你!快樂送給你!Ya……」外加不甚標準動作,看得大夥豎起姆指;讚嘆如此高壽的她,還能有這般的清楚記憶力、手腳靈活力,真是憶能促進班的典範。了得!

圖左 :今天的課程很不一樣,志工用心的將上課椅子排列成一個同心圓,內圓由體適能志工面向外坐定,外圓由學員們面向內坐定;學員們像小學生在玩「大風吹」般的興奮。頓時,臺上投影布幕播放老歌〈梅蘭!梅蘭!我愛你〉的音樂,縈繞整個空間。[攝影者:黃玉霞]
圖右 :「我們先來做個『順心操』,要自由呼吸哦,手心向上在腰際繞圈……。」體適能志工洪秋金(左紅衣者)透過無限麥克風,以生動、活潑的語調,靈活的肢體動作,帶領學員們舒展筋骨;高淑華阿嬤(中)隨著懷舊的老歌,一起動起來。[攝影者:黃玉霞]

圖左 :憶能班中最年長的高淑華,不論體適能老師教導什麼動作,舉手投足都很用心的努力做到位,雖然,往往跟不上節拍,但該有的動作一步都不馬虎,真看不出已高齡九十歲了。[攝影者:黃玉霞]
圖右 :學員高淑華(前右)和陳玉鑾(前左)、兩位阿嬤,為了感恩志工在憶能班的付出,合力製作做芋頭粿跟大家分享。[攝影者:許清棕]

圖左 :人醫會志工們,幫學員們以「簡易智能量表」進行失智篩檢。謝佳鴦護理師(左)拿著筆幫高淑華阿嬤(右)做檢測。[攝影者:黃玉霞]
圖右 :高應大國民運動中心的老師和學生4位,來為長者做體適能檢測;高淑華(左二)以手臂屈舉,測量上肢肌力。[攝影者:黃玉霞]
圖左 :高淑華(台上前排右三)到長庚醫院參加,由高雄市聰動成長協會舉辦「憶啟鼓舞,運轉人生」音樂會。[攝影者:林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