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高雄 人文無為法 青年人生勝利組

人文無為法 青年人生勝利組

E-mail 列印
靜謐的五月清晨,因5月18日的一場及時雨,令高雄靜思堂周遭的樹木翠綠盎然。5月19日是今年度(2019年)慈濟高屏區慈誠、委員第三堂的培訓課程。大清早課務引導人員集合在萬佛大廳,等待學員雲來集。課務組 志工李秀奈表示:「今日的主題是人文志業,包括環保和慈濟人文。」

李秀奈接著說:「邀請到大愛感恩科技總經理李鼎銘師兄,還有李阿利師姊都是屬於人文的部分。」她讚歎道:「阿利師姊對於茶道、花道人文素養非常高。」希望藉由講師的分享,讓學員薰陶慈濟人文素養。接著表示,由於慈善是慈濟的根,因此「募心、募愛、募款是身為委員基本的精神跟責任。」

◎繞佛繞法修禪定 人文素養無為法

「立體琉璃同心圓 菩提林立同根生 隊組合心耕福田 慧根深植菩薩道。」學員雙手合十步伐堅定,隨著〈立體琉璃同心圓〉的梵音唱誦緩緩前進,培訓課程在全體禮拜《法華經序》及繞佛、繞法,開啟課程序幕。一百八十位學員暨一百六十位工作人員,共計三百二十八人共同參與。

早上課程由大愛感恩科技總經理李鼎銘分享「有為法與無為法的體現」。李總經理談吐風趣,課程中經常令學員笑聲不斷。他表示:「法即是道,是實踐的一條路。」慈濟和一般慈善不同,慈濟的活動都是圍繞有為法和無為法,讓大家找到真如本性,而無為法就是慈濟人文。

李總經理談到,慈濟基金會是大愛感恩科技的股東,而大愛感恩科技賺的錢全納入慈濟基金會,再由志工發揮愛的力量。他強調:「穿大愛感恩科技的衣服,可以分享環保回收的故事,是無形的傳法,因此也是載道器。」

最後李總經理讓多位學員上臺分享,來自五甲的學員郭金珠侃侃而談:「我平常要上班,2013年利用空閒做環保,一共做了三百三十次,隔年就受證環保志工,受證後,就收到大愛感恩科技的衣服和長褲。有短袖、長袖我好高興,沒想到還有禮物……」她的分享獲得臺下熱烈掌聲和笑聲,李總經理回贈她一件最新的涼感衣,讓她雀躍不已。

◎濟貧教富悟人文 行住坐臥有素養

中午養習之後,精彩的「慈濟人文之美」由大愛電視臺主持人李阿利、林宜琳母女檔分享。林宜琳首先上場,她以幻燈片分享,自己參加國際賑災「攀登心靈最高峰」的心得。

講師林宜琳配合螢幕上的照片分享到:「上人很重視每一個家庭,是不是能夠幸福、有愛,發揮家庭的力量,如此才可以發揮臺灣的社會力量。」林宜琳口齒伶俐的說著。生長在富裕家庭,當媽媽李阿利要求她加入慈濟行列時,當初她回答:「我工作已經很忙,二十幾歲年輕人,要做的事情很多,我還會有別的時間嗎?」然而現在的她卻要用心投入,大膽擁抱世界。

林宜琳記得培訓時,她坐在椅子上腰酸背痛,當她左看看、右看看身邊都是長者,她自問:「為什麼我在這裡?為什麼自己做這樣的決定?但是我還是完成受證,因為我想為上人做更多事。」

參加國際賑災讓林宜琳體悟良多:「透過慈濟的人文,志工在做的事情,感動更多良善的心,播下更多善的種子。」起初慈濟志工對著災民募款時,她的心中產生疑問:「你們要幫助他們,為什麼還要跟災民要錢呢?」「付出可以成就更柔軟的心,為了啟動災民的善心和善念,志工會去感恩每一個受幫助的人。」林宜琳娓娓道來:「你們現在過得很辛苦,我們也希望你能夠站起來,去幫助更多的人。」愛灑完以後,志工拿著存錢桶下去,很多災民將身上布包裡,皺皺的、濕濕的錢,可能是臺幣三毛、五毛、一兩塊錢,但是卻看到鄉親們,被啟發的善念,他們臉上喜悅的笑容。林宜琳精彩的分享,讓學員頻頻點頭回應。

人文之美第二堂課,講師李阿利說明慈濟人文:除了「愛」就是「禮」。她用臺語說:「坐齁正才會得人疼、面愛笑才會得人惜。」氣質優雅莊嚴的她表示:「上人教育我們,未成佛前先結好人緣。」接著問:「請問你的人緣好嗎?」臺下的學員都大聲回應:「好!」她用輕柔的語調說:「慈濟的法門,是走進人群的實踐法門。」

李阿利又問學員:「好人緣要有什麼特徵?」臺下熱烈回應:「笑、親切、恭敬、縮小自己、平易近人、樂善好施……」她認為,穿著制服就是代表慈濟,然而良好的外表可以增加人際關係,禮是人文素養包括禮貌、禮節和禮儀。她從服裝到行住坐臥,提醒學員人文禮儀的重要。

學員透過講師的引導,自我調整服裝儀容後,接著是由資深志工王來香分享,「募心募愛 見人說慈濟」。講師王來香分享她一路走來,募心募愛的經驗,她經常笑著問學員:「這樣大家聽懂嗎?都了解嗎?這樣知道嗎?」她像慈祥的媽媽求好心切地詢問著,臺下也都給她滿意回應,讓她臉上總是現出燦爛的笑容。

◎青年人生勝利組 啟發善念募愛心

今年剛要大學畢業的許嘉恩,上課時笑得很自在,聽到師林宜琳分享「幸福不是天經地義是要用心經營」;她認為現今富二代生活無慮,因而人生道路走偏了,父母想拉都拉不回來,像宜琳那樣,願意付出幫助別人,真的是求之不得,是人生勝利組。生長在慈濟家庭的許嘉恩,以前總認為做慈濟很無聊,都是師姑、師伯一群老人家。他們見到年輕人都會問:「有沒有加入慈青啊?什麼時候要培訓?」總覺得這些話很嘮叨無趣。但是自從三年前加入慈濟靜思鼓隊,參加國際音樂會以及《父母恩重難報經》演繹之後,她才發現,慈濟志工和年輕人相處也是很年輕活潑的。

因此許嘉恩加入培訓行列,她侃侃而談:「我想要更了解慈濟,還有師公上人的法,為上人做更多事。」

對於李李鼎銘總經理分享寶特瓶做毛毯國際賑災這一塊,一開始不知道慈濟有做到這麼多東西。之前曾經買大愛感恩科技的絲巾送給媽媽當禮物。沒想到媽媽跟她說:「絲巾好棒喔!很溫暖又不會太悶,很透氣又保暖。」

許嘉恩覺得:「對於人文之美,每個人的看法都不太一樣。」她自認是一個愛玩的小孩,人生想要勇於冒險。但是剛聽完分享之後覺得:「靜下來看一本書,吸收更多,更了解慈濟,可以更勇敢地見人說慈濟。」她期許今年能夠順利培訓成功,慈濟菩薩道走得更長遠。

來自前鎮區的學員侯梅君上課時勤作筆記,她表示,在禮拜《法華經序》時她非常感動,尤其唱誦到三歸依時,感覺心靈已有歸屬,不知不覺留下感動的淚水。

對於大愛感恩科技總經理分享:「寶特瓶回收做毛毯,國際賑災送給災民,而做出來的廢料也可以回收、再回收。」感覺很不可思議。她因為看到環保志工做得很開心,自己也投入環保行列,上課後才知道環保回收也是在做國際賑災,她雀躍地說:「我回去一定要跟孩子分享。」

在「慈濟人文之美」課程中,講師林宜琳分享「攀登心靈的高峰」。侯梅君覺得:「當你見苦知福,而有悲憫心的時候,參加賑災會非常的快樂。」她覺得賺很多錢不見得會快樂,真正幫助到人會更開心。她接著說:「尤其是投入國際賑災,可能也不輕鬆,但是心裡開心,一定會盡力去做。」她認為這也是呈現人文之美。

講師談到成功三要素,做喜歡做的、做會感動的、做對社會有貢獻的。侯梅君表示:「我每天對人家笑、溫言暖語也是一種佈施,在生活中,看到老人家拿不動東西,那我也幫她一個忙,這也算是布施。」

對於「募心募愛、見人說慈濟」,她感覺自己的資糧不夠,曾經分享給五個人,僅有一個人接受很有挫折感。但是她說:「我會更精進,努力不懈,累積更多的資源,做好自己志工的本分,愛護團體的名譽。」她有感而發:「實際上不一定要募到他的錢,但是要將善傳遞出去,同時啟發人人的善念。」

證嚴上人曾經開示,慈濟以《法華經》鋪路,人文人自己也要自身展現人文,才能去影響別人。學員在一整日的人文素養薰陶,收穫滿滿歡喜賦歸。誠如培育窗口李秀奈所言:「期許學員對四大八法更透徹明了,了解透徹才能夠法入心、法入行,菩薩道上精進再精進。」

圖左 :今年剛要大學畢業的許嘉恩(右),聽到講師林宜琳分享「幸福不是天經地義是要用心經營的」;她認為現今富二代生活無慮,因而人生道路走偏了,父母想拉都拉不回來,像宜琳師姊那樣,願意付出幫助別人,真的是求之不得,是人生勝利組。[攝影者:黃玉霞]
圖右 :學員雙手合十步伐堅定,隨著〈立體琉璃同心圓〉的梵音唱誦緩緩前進,培訓課程在全體禮拜《法華經序》及繞佛、繞法,開啟課程序幕。[攝影者:黃玉霞]

圖左 :來自前鎮區的學員侯梅君(左),在禮拜《法華經序》時她非常感動,尤其唱誦到三歸依時,感覺心靈已有歸屬,不知不覺留下感動的淚水。[攝影者:黃玉霞]
圖右 :大愛感恩科技總經理李鼎銘分享「有為法與無為法的體現」,他強調:「穿大愛感恩科技的衣服,可以分享環保回收的故事,是無形的傳法,因此也是載道器。」[攝影者:黃玉霞]

圖左 :學員熱列的回應講師提出的問題。[攝影者:黃玉霞]
圖右 :大愛感恩科技總經理李鼎銘分享「有為法與無為法的體現」李總經理談吐風趣,課程中經常令學員笑聲不斷。[攝影者:黃玉霞]

圖左 :林宜琳生長在富裕家庭,當媽媽李阿利要求她加入慈濟行列時,她回答:「我工作已經很忙,二十幾歲年輕人,要做的事情很多,那我還會有別的時間嗎?」然而現在的她卻要用心投入,大膽擁抱世界。[攝影者:黃玉霞]
圖右 :人文之美第二堂課,講師李阿利說明慈濟人文:除了「愛」就是「禮」。[攝影者:黃玉霞]
圖左 :李阿利認為,穿著制服就是代表慈濟,然而良好的外表可以增加人際關係,禮是人文素養包括禮貌、禮節和禮儀。她從服裝到行住坐臥提醒學員人文禮儀的重要。[攝影者:黃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