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南 課輔班科學營 分站闖關收穫多

課輔班科學營 分站闖關收穫多

E-mail 列印
3月18 日早晨,一早藍灰色的天空,沒有炙熱太陽曝曬,徐徐涼風,讓人神清氣爽的好天氣。八點鐘看見課輔班的孩子在臺南仁德靜思堂廣場前集合,兩臺遊覽車載著六十一位由成功大學慈青社組成的大學伴,帶領著二十三 位 小學伴參加「臺南區慈青課輔班一日營」。

高雄科工館戶外教學,讓孩子透過動手體驗的方式,了解生活中隨處都有科學,其中「莫拉克風災重建展示館」呈現風災後重建成果及防災的科學,更讓孩子要學習敬天愛地、愛護地球。

「心裡很高興,也好期待能去高雄科工館喔!」唸小三的郭小弟羞澀的臉龐、酷酷的表情說著,疫情逐漸趨緩後,孩子們以雀躍的心,走出戶外。

◎志為慈青 勇於承擔

曾經是成大慈青社的一員,如今已受證慈誠的林國祥說明:「新芽課輔班成立於2013年,當初是由一群熱愛做志工慈青社的學員所組成,他們在志工媽媽們的陪伴下成長。」

「志工媽媽有些是訪視志工,在訪視個案中,發現有些孩子因家庭的因素,在校的學業跟不上,希望慈青的學員能協助作課後輔導,於是從那一念心開始,持續不斷至今。」林國祥表示,雖然大學伴及小學伴來來去去,「但我們本持初衷,畢業後再回到成大繼續承擔課輔。」

這次承擔活動的總協羅兆男也分享,時隔兩年,告別了新冠疫情的黑暗期。課輔班總算再度步入正軌,回到了兩年前大小學伴相互照亮、成長的溫馨畫面。為了讓大學伴與小學伴間更能熟悉彼此,團隊歷經了兩個月籌備的「科工館一日營」,終於在今日(3/18)充滿著小學伴的歡笑聲中,啟程前往高雄。

◎體驗科學 融入生活

九點半,抵達目的地高雄科工館,下車後分成二大隊,一大隊為國小部,另一大隊為國、高中部,兩兩成排的隊伍整齊地走進館內。

首先,國小部來到「電信@臺灣」館,呈現臺灣電信一百三十年來的發展歷程。小學伴紛紛對早期的電話機很好奇!「喂!這裡是臺北,請幫我接到嘉義。」用轉動手搖把,搖鈴呼叫接線生,告訴接線生想要與何地通話。

小學伴謝同學分享:「真的很好玩!」原來手搖發電機上有兩塊永久磁鐵,所以把它稱作磁石式電話機。

隊伍中,看見訪視志工賴秀鸞一直陪伴著一對祖孫,徐阿嬤說:「每一位志工都很有善心,去年接受志工的關懷,孩子也就跟著去上課輔班,發覺他在功課上明顯的進步,讓我很安心,今天又帶他出來玩,真的很感恩。」

因家庭的變故,兩個孩子現由徐阿嬤扶養,每週星期五的晚上,課輔班的時間到,徐阿嬤就騎著摩托車載著孫子到仁德靜思堂,孩子也都很期待來上課,因為這一群大學伴帶給他們滿滿的愛。

阿嬤看到孩子學業進步,就愈載愈歡喜,連颳風下雨都不缺席。賴秀鸞常會給阿嬤一個擁抱,讓她心靈不孤獨,而是感受到志工給予溫暖的關懷。

接下來,地下一樓兒童科學園區,有一個穿越時空、融合古老與科幻的「聲光之城」成立奇想世界的「奇幻國」館,大學伴設計七個闖關遊戲,讓大小學伴一同尋找關主,在他們的指引下體驗科學知識。

「闖關中,喜歡投籃遊戲!」小學伴鄭同學臉上不時笑嘻嘻地,一路上手牽著大學伴王奕婷,和回頭看看徐阿嬤,祖孫情深的溫馨畫面展露無疑。喜歡運動的他,在學校最喜歡打籃球,王奕婷在旁提醒,投籃動作體驗拋物線的原理,「投籃的本質是給籃球一個動力,讓它以拋物線的形式投入籃筐。」

王奕婷很珍惜每一次課輔班兩個小時與孩子相處的時光,除了心疼他父母不在身邊之外,更開心看見孩子的學業進步。

另一組,看見小學伴小妙(化名)及大學伴陳柏辰不時地討論遊戲的題目,闖關中,小妙認為最有趣的是「會動的樹幹」,可是她一直很害怕坐在樹幹上作體驗,一旁的陳柏辰鼓勵要勇於去感受大自然的奧妙,當音樂播放時,喇叭的振動產生聲音,樹幹下的喇叭同時也讓樹幹震動。

◎記取教育 落實環保

下午時光,跟隨著國高中部來到「莫拉克風災重建展示館」2009年8月8月,發生莫拉克風災重創南臺灣,許多人在這一場災難中失去了家人及家園,也有更多人在災後積極投入救災、濟助及重建的工作。

參觀中,看見慈濟志工在災區撫慰陪伴災民的平面照片,宛如給予溫暖的力量。

「這一張照片,在辛苦的救災行動中,小孩在母親的懷裡休息,照片上的母親就是我。」臺南慈濟中小學學務主任顏秀雯,回憶著說出這一段。她回憶起那一年,剛到慈濟中小學服務,遇到莫克拉風災,可怕的風災讓小林村滅村,那天剛好8月8日父親節,很多人回到家鄉過節,瞬間家園變色。

那時學校發起救災的活動,清晨五點鐘,顏秀雯就帶著五歲孩子搭著遊覽車,到高雄林園鄉幫忙受災戶作居家清掃,看到整屋被泥沙淹沒至一層樓高,小山貓來來回回挖鏟,連國軍、志工都一起加入清掃,讓她印象很深,她說:「這一張照片是中午休息時刻,孩子幫忙清掃,累到倒頭就在我懷裡睡著。」

顏秀雯說明:「莫拉克風災之後,我們一直在推動環保教育、資源回收,這與生活習習相關,且要從小學教育做起,全球暖化造成極端氣候異常,變遷的主因是人類的日常活動,使得排放到大氣層的溫室氣體大增,加速了溫室效應和地球溫度上升。」

也要讓孩子了解土石流的發生,是因為雨量、土石、坡地等三個條件致使的;而人類可透過眼、耳、鼻,就可知道土石流發生的前兆,以及土石流發生時影響的範圍等知識,更要讓孩子知道如何防災減災,愛護山林。

◎大小學伴 攜手成長

皆是第一次參加課輔班的國中部小學,小玲(化名)及大學伴林趺菩,小玲分享:「那一年年紀還小,只聽說當年小林村被滅村的故事。」實地參觀後,才知土質鬆動時,只要遇到可怕風災就變成可怕的土石流,不僅房子被沖刷下來,就連生命也可能被土石流淹沒,還好有慈善團體協助重建的工作。

曾經在泰北線上雲端教學的林趺菩,現今加入課輔班,他也分享,臺灣四面環海,又位處於地震帶,常受地震、颱風、大雨、土石流等天然災害影響,再加上氣候變遷、環境汙染、海洋垃圾與塑膠氾濫等等因素,環境崩壞速度比想像的還要快,因此環境教育與防災知識的腳步刻不容緩。

唸國一個性活潑的的小雲(化名)說:「打除怪獸救北極熊,是我最喜愛的闖關遊戲。」從旁邊解說圖中,她才知道氣候暖化,不論是成年的北極熊,還是小北極熊,因為冰山的融化而溺斃,面臨缺少食物以及安身的地方。所以讓她懂得要節能減碳,盡量不吹冷氣,外出少用塑膠袋、節約用水。

活動的尾聲,看到了許多大學伴與小學伴從一開始的陌生,到最後手牽起了手的感動畫面。希望戶外教學後,大小學伴彼此的關係更能心連心,在未來能夠攜手一起成長與茁壯。

圖左 :「電信@臺灣」館,小學伴謝同學分享,原來手搖發電機上有兩塊永久磁鐵,所以把它稱作磁石式電話機,把答案寫在體驗單上。[攝影者:李美伶]
圖右 :小學伴說:「闖關中,喜歡投籃遊戲!」,大學伴王奕婷則在旁教導投籃動作體驗拋物線的原理。[攝影者:李美伶]

圖左 :小學伴與大學伴陳柏辰,不時地討論遊戲的題目[攝影者:李美伶]
圖右 :臺南慈濟中小學學務主任顏秀雯(右)說明,莫拉克風災之後,學校一直在推動環保教育、資源回收,這與生活習習相關,且要從小學教育做起。[攝影者:李美伶]

圖左 :小學伴分享,實地參觀後,才知土質鬆動時,只要遇到可怕風災就變成可怕的土石流。大學伴林趺菩(右一)表示環境崩壞速度比想像的還要快,因此環境教育與防災知識的腳步刻不容緩。[攝影者:王永周]
圖右 :知道氣候暖化嚴重,讓小學伴懂得要節能減碳,盡量不吹冷氣,外出少用塑膠袋、節約用水。[攝影者:王永周]

圖左 :當遊覽車來到科工館前,各個小隊長整隊集合,再兩兩成行進入館內。[攝影者:王永周]
圖右 :「臺南區慈青課輔班一日營」,由大學伴陪伴小學伴參訪高雄科工館,一天參訪下來收穫滿滿。[攝影者:王永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