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1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南 放下貪欲 葛濟捨細說「捨得歡喜」

放下貪欲 葛濟捨細說「捨得歡喜」

E-mail 列印
「正因為欲望太高就會患得患失,所以要學會『放下』。」現居美國的慈濟志工葛濟捨、孫慈喜夫妻倆,2023年4月16日來到臺南靜思堂分享「捨得歡喜」生命故事,現場高朋滿座,約四百位觀眾熱情與會,參與這場殊勝 的人文「心靈講座」。

◎人心之貪欲 中年危機陷地獄

「四十歲患有中年危機!那怎麼可能呢?」處於事業高峰擁有人人羨慕的五子登科生活(有美麗的妻子、乖巧的兒子、開名牌車、住大房子、擁有大量銀子),宛如活在天堂裡,但心靈卻是空虛、痛苦的,你會相信嗎?

切身之感,自我生命經歷,美國慈濟志工葛濟捨正是上述故事的主角。「留學行醫、棄醫從商、全職志工」是他的人生三部曲;人生設目標,達到了再設新目標。葛濟捨四十歲達到人生顛峰,是多少人稱羨的對象,「順遂」等於成功?但並不等於心安。

葛濟捨表明,人總因心貪念,在欲望堆疊下,高還要更高、好還要更好,捨不得的心態高漲,在外人看似宛如活在天堂裡的生活,對他而言相對是諷刺——每天做惡夢,宛如活在地獄般,反差人生,苦不堪言啊!

回顧過往,在美國外科行醫每天要工作十六至十八個小時,回家還要處理自己開設的成衣公司,這些全都是為了家人。他開始思索,每天忙忙碌碌究竟是在做甚麼,覺得人生沒有意義。

◎慈濟三因緣 找到人生依止處

四十歲的中年危機,整整讓他痛苦了三年。直到1993年在從紐約飛臺灣的機上與慈濟志工李秋香相遇,聽取志工種種分享後,當場捐出身上所有的錢,但一下飛機就全忘了。直到一年半後因太太孫慈喜在紐約長島參與慈濟茶會,從此才與慈濟接軌。

葛濟捨白天參與慈濟活動,到了晚上就開始研究股票,太太卻說要多精進,於是有了第一次隨師的因緣。「當時我抱著看看的心態,想知道是否真的如書中所說的一樣,然而慈濟人真心發願來救人,讓我生受感動。以前做志工累了就不做了,因隨師改變了我的心態。」

早年就前往美國行醫的葛濟捨,當時都不知道有慈濟這個團體,直到1993至94年間慈濟才進到長島。初期志工黃思賢常至長島指導,一個思緒,葛濟捨詢問該如何將志工做好?得到的答案是「去賑災」。

1998年,葛濟捨第一次參與慈濟國際賑災,去到受霜害的大陸貴州,提供食物及物資給當地災民。第一次看到有人生活得如此苦,才知道自己有多幸福,進而在見苦中學會知福、惜福、再造福。

「愛天下師父的所愛,亦是愛天下眾生。」慈濟是行善造福的團體,更是修行的團體,從做中得佛法。慈濟已是國際化的品牌,可承擔更多的苦難;上人一直說,慈濟人太少,如果有更多的慈濟人,災難來時就可以有更多人去救災。

上人的擔憂是慈濟的傳承,「我自己最大的心願,也是希望兒女可以一起來做慈濟,但因孫子年紀都還太小,雖無法如願,但目前都已有繳善款。」葛濟捨聲聲對兒女呼喚,祈願心中的願能早日實現。

◎母子皆收穫 人生反差大不同

遠從高雄由兒子彭懷緯開車一同前來聆聽講座的張惠琳,母子倆早早就來到會場等候。臉上難掩興奮之情,張惠琳娓娓道出:「來聽演講對我來說是一種學習,因演講者有許多的內涵。」志工葛濟捨說他有中年危機,對此張惠琳笑稱:「那自己就是老年危機囉!關於『放下』這件事情,對我來講就是一種學習。」

「到慈濟可以學習很多,這句話牽動著我的心,自己也想是否可以從中學習,由於自己的親人也是慈濟人,當看見慈濟志工那分精進的精神,對自己影響也很大。」張惠琳坦言,影響不是一下子,也不會因為一場演講就能夠馬上有所不同,真的還是要透過參與,才知道自己能夠做到什麼!

「老實說我一開始對這個演講沒有太多的想法,甚至連主講人是誰都不知道?我只是一個陪伴媽媽來聽演講的角色。」聽著聽著彭懷緯越發現,主講者是個有豐富知識、學識及人生經驗的人;上課方式風趣、用簡單的字語傳達他的理念,原本想說會打瞌睡,卻越聽越有共鳴,睡意竟消失殆盡。

「主講者說他有中年危機,是因為自己什麼都有了,不知道方向在哪裡?」這點深深觸動到彭懷緯心裡,他表示,「其實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反差,主講者喜歡訂目標,在人生四十歲遇到瓶頸;對現階段的我來說,目前人生沒有多大的目標,就是過好自己想過的日子,但不知是否有天也會遇到如此的瓶頸,其實也很難說。」

彭懷緯陷入深思,如果有天也遇到類似的情況,是否有辦法走得出來?然而,樂觀的他也說:「其實我只要吃好、睡好、沒有病痛就可以過日子,所以是相對容易滿足的人。多聽這種心靈演講可以給自己一點啟發,當哪天如果遇到了,大概就能找到出口或方向來引導自己。」現階段彭懷緯會用學習的心態去體驗每一場演講,透過主講人分享他的人生,去感受、強化自我內心。

◎講座具教育 聽演講反思人生

「在國外要打破語言隔閡推展醫療是不容易的,他國的風情是否願意接受我們的付出,也是備受考驗,這點是蠻困難的。甚至還要付出自己的時間跟金錢,相對是令人感動的。」賴慧琇在座談中看見志工跨國大愛的行動深受感動,「大愛的付出我可能無法做到,但想想也能付出自己的小愛,捐款、捐物資在做得到的範圍去付出,也很好。」

「『捨得歡喜』講座很棒!錯過會很可惜。」許美娜因為志工洪秋燕的盛情推薦,加上自己正好也沒事,於是就來聽聽看葛濟捨和孫慈喜夫妻倆的人生故事,聽到他們正值人生輝煌的高峰時,夫妻同心放下事業當起全職志工的心路歷程,讓她很感動。

許美娜反觀自己的孩子都長大,她和先生兩人都從職場退下來,就一直過著很隨性的生活,偶而爬爬山、看看大愛臺的大愛劇場等等。也或許是自己太懶散了,習慣了安於現狀,沒有給自己很大的鞭策力去做改變。

「昨天越來越多,明天越來越少……」聽到講師的一席話,似乎觸動了許美娜的心底,要珍惜當下,不要再虛度光陰!

因找到人生方向,心既安定。志工葛濟捨在中年危機中,因緣聚會與慈濟接軌,1997年學會「放下」成為全職的志工,做慈濟志工後的人生讓他心安不再有遲疑。一場溫馨兼具教育的人生故事講座,牽引著聆聽者的思緒,引人省思自我人生真正的存在與價值感……

圖左 :久違了!相隔數年,美國慈濟志工葛濟捨(左四)、孫慈喜(左六)夫妻倆,4月16日歡喜再度來到臺南靜思堂舉辦「捨得歡喜」心靈座談及簽書會。[攝影者:李一平]
圖右 :現居美國慈濟志工葛濟捨、孫慈喜夫妻倆,來到臺南靜思堂為大家分享「捨得歡喜」生命故事,現場高朋滿座,約四百位觀眾熱情與會,參與這場殊勝的人文心靈講座。[攝影者:李一平]

圖左 :面對久違的家人,臺南志工親切送上祝福,彼此在感恩歡喜中,順利圓滿這場人文心靈講座。[攝影者:李一平]
圖右 :簽書會盛況空前,「捨得歡喜」一書瞬間銷售一空,葛濟捨夫妻倆同心一一為購書者在書上簽名留念。[攝影者:李一平]

圖左 :臺南靜思堂二樓樂音飄揚,陳涴茲身穿白色褲裝優雅吹奏著中國笛,一首首悠揚的慈濟歌曲,溫馨與大家互動著。[攝影者:李一平]
圖右 :許美娜(左)聽到講師「昨天越來越多,明天越來越少……」這一席話似乎觸動了她的心底——要珍惜當下,不要再虛度光陰![攝影者:李一平]

圖左 :張惠琳與兒子彭懷緯一早從高雄來到臺南聽講座,對她而言,「放下」是當今要學習的人生課程,看見慈濟志工那分精進的精神,對自己影響很大。[攝影者:李一平]
圖右 :手語團隊以一首〈擁抱蒼生〉慈濟歌曲,細細道出慈濟人踏著堅定步伐,用大愛膚慰苦難眾生的悲心,一字一句攝受人心,讓臺下的會眾感動潸然落淚。[攝影者:李一平]
圖左 :賴慧琇(左)在座談中看見志工跨國大愛的行動深受感動,「大愛的付出我可能無法做到,但想想也能付出自己的小愛,捐款、捐物資在做得到的範圍去付出,也很好。」[攝影者:李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