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南 母子同心惜福 做資源回收

母子同心惜福 做資源回收

E-mail 列印
「歐巴桑!恁ㄟ經濟有問題嗎?恁ㄟ囝仔走去叨那沒陪恁?乎恁置在撿回收!」(臺語)

面對出來倒垃圾、倒資源回收的鄰居一連串的問題,林媽媽也很認真一一回應著說:「阮家ㄟ囝仔真有孝,阮家經濟沒問題啦!我出來 撿回收是袂做復健啦!為著健康啦!我撿ㄟ回收攏是麥乎慈濟去救人ㄟ。」(臺語)

大家一聽到資源回收是要給慈濟的,很多民眾都把回收物特別留給林媽媽。

◎歷經生死交關 兒子全心照料

每天早上或傍晚兩個時段在臺南市北區大和路前、後附近巷弄,總會看見一個八十幾歲的歐巴桑推著輪椅,背著尿袋沿路撿資源回收。歐巴桑總是先把回收物堆在輪椅上,自己慢慢推回家,再把回收物卸在自家門口,接著再往下個巷弄繼續尋寶,這是林茂森的媽媽林王銀足的日常。

林媽媽曾經歷一段生死拔河邊緣,在兒子林茂森細心照料下讓媽媽恢復健康再站起來,孝心、精神、毅力令人讚歎不已……

2020年五月某天林媽媽發燒,晚上十點多送到奇美醫院,經醫生判斷為胃穿孔,緊急發了一張病危通知,當晚必須做決定且馬上要開刀。

開完刀在加護病房住了三天,身上插了五根管子,醫生告知家屬,出院回家一定要好好地照顧,畢竟已高齡八十三歲(1937年生)的老人胃部開刀這樣一個大手術,彷彿被一輛大卡車迎面撞擊般受力很大,從加護病房轉到普通病房有一個月林媽媽無法進食,只靠鼻胃管補充營養。躺在病床上完全都不能動,直到出院。

出院後又在家裡床上躺了一個月,林媽媽每天跟兒子抱怨地:「過得很辛苦!你為什麼要救我?」聽在林茂森耳裡難免哽咽難過,不斷鼓勵媽媽說:「沒關係!妳慢慢來、慢慢來。因為年紀大了,開了這樣一個大刀,也沒辦法一下子恢復,慢慢恢復就好了。」

由於那時候林媽媽還沒有裝尿管,林茂森每天晚上必須起來扶媽媽上廁所極為不便,林茂森睡在樓上為了半夜不讓媽媽再起床,先上完廁所,刻意讓媽媽晚一點睡覺,這樣的方式照顧了兩個禮拜之後……

因為急診連續住院好多次都是缺鉀、缺鈉、缺鐵又頻尿,一個晚上有時候起來五、六次,睡眠品質很不好,經泌尿科醫生檢查之後,發現林媽媽的膀胱已經受損有點纖維化了,所以沒有辦法像正常的彈性那麼好,有時候尿不到一百cc又要尿,不得已才裝尿袋。

◎借助輪椅推力 晨昏陪伴散步

林茂森跟環保站借了一輛輪椅,每天早上、下午推著媽媽到外面走一走,藉由散散步讓媽媽看看人,多跟人家互動一下。

「她也知道我很辛苦這樣照顧與陪伴她,我也鼓勵她可以試著站起來推著輪椅慢慢走當作運動,因為醫生也說:『妳要慢慢復健,妳的腳比較會有力氣,躺在床上已經有兩個月,都沒辦法動,所以八十幾歲的老人了都會退化,還能動的話就盡量自己動。』」林媽媽心疼兒子對自己的照顧,她把兒子的話聽進去了。

林媽媽推著輪椅自己走到客廳,走到廚房、走到廁所,自己學習的去做,慢慢的就推著輪椅推到外面,林茂森在身旁陪著媽媽推著輪椅慢慢地走,剛開始差不多走三十公尺、五十公尺,她就覺得很累了,腳沒力氣就沒辦法繼續走了,就坐著輪椅休息一下,休息好了恢復了要走再走,再走回來也可以,林茂森陪著媽媽走邊叮嚀著,林茂森看到路旁一些回收物,就跟媽媽說:「徵得別人同意,我們再撿回家。」

志工常常會到林茂森家載回收物,因而與林媽媽常有互動,志工鼓勵她老人家多跟大家慢慢一起互動,每天走一百公尺、二百公尺慢慢進步,林媽媽推輪椅腳程越來越進步,越走越遠。有空的時候林茂森也會推著輪椅陪媽媽散步。母子倆一起把回收物撿回家。

◎北上職三十載 回鄉奉親盡孝

林茂森離開學校後就到臺北市工作,這工作做了超過三十年,也整整在臺北地區生活了超過了半輩子,直到2013年9月發現父親得肝癌末期,就把工作辭掉要回來照顧父親,預計9月底要回臺南的時候,父親卻在9月24日提前一個禮拜往生,因為行程已經排好了,還是一樣回來臺南。父親走了還有母親需要陪伴,畢竟已離家三十年,趁現在還來得及盡孝。

林茂森想要照顧媽媽,就在臺南工作,工作幾年之後,正好有一個空檔,工作告一個段落了,時間比較多,早上陪伴媽媽,下午的時候就到和緯環保教育站。

林茂森表示,沒有人告訴我和緯環保教育站,因為也沒認識其他志工,回來臺南所有的人事方面都不熟了。在臺北居住了三十年,以前的朋友也沒再聯絡了,回來臺南是一個新的地方,除了家人以外,都是新的開始。

林茂森回來臺南晚上都會跟媽媽一起看大愛臺的節目,看到那些師兄、師姊的真實故事,故事真的很好,讓林茂森覺得應該利用有限的生命,去多做一些有益人群的事情,一方面也可以照顧媽媽,一方面也可以做一些利益人群的事情。發現和緯環保教育站就家附近,自己這樣子進來環保站,才開始慢慢了解慈濟的一些事情。

◎環保站新經歷 學習心有所獲

林茂森在環保站跟志工吳俊傑每天下午都會出車去載回收物、賣回收物,在志工吳俊傑的身上也學習到很多,他為人很謙虛,所有難做的事情,他總是不假他人之手親力親為,譬如說:「這個寶特瓶很髒很臭,他都會扛起來做。」吳俊傑看林茂森一直努力的在學,他就說:「你也可以進來了解一下慈濟啊!」

吳俊傑鼓勵林茂森先參加見習、培訓志工,「是啊!慈濟到底在做什麼沒進來怎能了解?對慈濟的了解都只是停留在『聽說』。」林茂森有感而發。

因為環保站一直都是缺人,看到環保志工很多每個都白髮蒼蒼,做這些環保是需要體力,林茂森想:「那我應該也可以。看到志工劉來菊也是很辛苦,七十幾歲了每天在環保站東奔西跑地,看她有時候也是很疲憊,我也想幫忙所以就一直在環保站。」

林茂森感激地說:「志工劉來菊很照顧我,我媽之前經常住院,尤其夏天的時候,每隔一兩個月都要去住院,那時候血壓都飆高,缺鉀、缺鈉。母親住院的時我在急診室,她會打電話來關心我的三餐,知道我在照顧我媽,有時候有一餐沒一餐的,她就會打電話來了解一下,就會送便當過來,讓我在醫院照顧母親時感受到不是孤單的。」

「在環保站都是做中學、學中覺,有很多事情你沒有去做,你根本不知道,你做到了之後才知道,很多很多事情就可以迎刃而解。像在處理回收便當盒之類的東西,一開始覺得味道是很難聞,但是慢慢去做了之後,會覺得事實上沒有那麼難受,習慣後慢慢覺得那個味道好像不見了,不在意味道就不見了。」身體力行之後的林茂森有著深刻的體悟:「很多事情其實都是慢慢做的時候,會慢慢有感覺,做完之後會覺得身心很舒暢,就像你把事情完成了,對自己對事件是一種負責。」

◎為健康做復健 輪椅當環保車

林茂森談起母親:「她是一貫道,茹素已經超過五十年,大哥、大嫂還有我那些侄子也是很虔誠的一貫道,從小也都在一貫道的道場裡面跑來跑去,或許就是因緣吧,可能跟慈濟比較有緣才會進來慈濟成為上人的弟子。」

林茂森再談媽媽的日常……「看到媽媽自己推著輪椅去市場,跟那些阿姨們都有熟也可以閒話家常,她能自己從走一百公尺、兩百公尺、三百公尺,這樣慢慢練習走到現在體力、腳力恢復,每天早上起來之後,我替她就換尿管倒完尿之後,她就整理一下推著她的輪椅先在我們的巷子附近撿一些回收物回來,這是她的晨間運動,休息一下吃個早餐,她可能馬上又再去逛隔壁條巷子再撿回收。如果累的話就休息一下,也會到菜園裡面種絲瓜,每年我們家拿到環保站分享的絲瓜都有上百條的。」

林媽媽雖然插著尿管靠著那臺輪椅自己行走,有時候她會推了一大堆回收回來,問媽媽:「這個這麼重你怎麼搬上輪椅。」她說:「有很多好心的人會幫忙,疊上輪椅還會幫我綁好。」

志工劉來菊回憶說著:「茂森是自己來的,每天下午都會來環保站,剛開始學塑膠袋分類,後來發現他有心、認真,志工吳俊傑有意傳承環保站幹事,鼓勵成為志工。」劉來菊跟林茂森家人很熟識,常常陪伴林茂森媽媽話家常,分享好吃的點心,像一家人。

◎街坊關懷眼光 一句做健康解

當街坊鄰居關懷問起林媽媽為何背著尿袋沿路撿回收時,林媽媽總會很謙虛跟人家解釋說:「我是在做健康的啦!這個攏是捐給慈濟的,我們沒有再靠這個賺錢,大家免擔心。」

林茂森補充說:「雖然還是有人要包紅包給媽媽,也拿水果、還會拿一些很好吃的東西給她吃,鄰居都很熱情關心,媽媽也做得很開心。」

陪伴母親為了健康走路順手撿回收,林茂森每天要早、晚從自家把回收資源載回環保站,他說:「因為自家空間有限,堆積太多有時候會檔到出入口。」

街坊鄰里有愛、有善都在身邊環繞,舉手之勞卻給惜福的人有滿滿的歡喜。

圖左 :志工劉來菊(右)回憶說著:「林茂森是自己來的,每天下午都會來環保站剛開始學塑膠袋分類,後來發現他有心、認真,志工吳俊傑有意傳承環保站幹事,鼓勵成為志工。」[攝影者:李雅貞]
圖右 :林媽媽也很認真一一回應著說:「阮家ㄟ囝仔真有孝,阮家經濟沒問題啦!我出來撿回收是袂做復健啦!為著健康啦!我撿ㄟ回收攏是麥乎慈濟去救人ㄟ。」(臺語)[攝影者:李雅貞]

圖左 :林媽媽推著她的輪椅先在我們的巷子附近撿一些回收物回來,這是她的晨間運動,休息一下吃個早餐,她可能馬上又再去逛隔壁條巷子再撿回收。[攝影者:李雅貞]
圖右 :大家一聽到資源回收是要給慈濟的,很多民眾都把回收物特別留給林媽媽。[攝影者:李雅貞]

圖左 :有很多好心的人會幫忙疊上車子,疊上輪椅還會幫我綁好。讓林媽媽把回收資源推回家。[攝影者:李雅貞]
圖右 :每天早上或傍晚兩個時段在臺南北區大和路前、後附近巷弄,總會看見一個八十幾歲的林媽媽推著輪椅,背著尿袋沿路撿資源回收。[攝影者:李雅貞]
圖左 :陪伴母親為了健康走路順手撿回收,林茂森每天要早、晚從自家把回收資源載回環保站,他說:「因為自家空間有限,堆積太多有時候檔到出入口。」[攝影者:李雅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