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1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南 身體力行做環保 為護環境盡心力

身體力行做環保 為護環境盡心力

E-mail 列印
2023年10月14日這天,臺南慈濟高中高一共三個班級將近一百位學生,在四位老師的帶領下參訪崇善環保教育站。本日適逢培訓志工花蓮尋根,許多慈濟委員們跟著各功能組回去花蓮發揮專長(承擔生活、香積、機動… …),在環保幹事劉慈真最擔心「缺人」的時候,仍由環保志工以平日所做心得教導學生們實做環保體驗,共同完成任務。

◎以親身體驗 把觀念帶回家

活動一開始,十多位和藹可親的環保志工,在臺上手語表演〈人人做環保〉,希望透過歌詞的意境,讓同學們留下深刻的印象。人人做環保、處處做環保,希望孩子們成為環保小尖兵,把良好的環保觀念帶回家,進而影響家庭及社區。

志工唐玉瑛開宗明義告訴學生何謂垃圾?「大愛感恩科技總經理李鼎銘曾說過,其實沒有垃圾,垃圾只是放錯地方的資源。」她更進一步說明環保相關的知識及垃圾分類的重點,並詳細解釋垃圾強制分類的好處有很多,例如:垃圾減量、延長掩埋場及焚化廠的使用年限、廚餘可做堆肥、廢棄物變成資源、垃圾變黃金、節能減碳……

唐玉瑛接著講解資源回收物有十項可以回收,即:瓶、瓶、罐、罐、紙、電、衣、三、五、其。她鄭重強調垃圾分類重要性的「重中之重」,呼籲學生一定要「清淨在源頭,垃圾不進環保站!」

于珮婷老師表示,慈中有一堂課「慈濟學與全球公民」,就是要讓學生深化慈濟人文素養,培養敬天愛地的慈悲胸懷。並以感恩心關懷天下事,認知並實踐地球公民的責任與使命。

于珮婷老師已經教學十年,之前都是當行政老師,這是她第一次在學校當導師、陪著學生來環保站體驗一起成長。令她印象特別最深刻的是,在大回收區看到那堆積如山的「垃圾」感到蠻震撼!如果每個人在家沒有好好分類,就會有大回收區那樣的景況,很臭,而且分類起來很辛苦。

在她認為,來環保站的實做體驗,對學生來講是很好的實踐教育,可以親臨現場一睹如果「垃圾」在家未分類,後端會是什麼樣子?經過仔細分類之後,資源就可以回收再循環再利用,希望人人將這麼好的觀念帶回家,先從自己做起,再推廣出去給家人和朋友。

于老師並且表示,因近期登革熱的疫情非常嚴重,要來環保站之前都有先跟家長說好,要學生們穿長褲、噴防蚊液,做好預防措施。也讓學生們了解,到公共場合要先怎麼做才能保護自己,都是很好的機會教育。

◎資源回收好 做環保是福氣

知足班的邱子鈞同學初次來到環保站,他在分類區深刻的體會到「清淨在源頭」的重要性,比如喝完的飲料杯,先將杯膜撕下丟棄,如此便能減少一些不必要的步驟,進而提升分類的效率。此外,自從他得知環保觀念後,開始會隨身攜帶手帕,可以用來擦手、擦汗,並且少用面紙就可以少砍樹、減少垃圾量,不僅愛地球又可減緩地球暖化。

「原來紙類還有分厚紙、薄紙;塑膠袋還有區分材質,塑膠罐與寶特瓶要分開來……」善解班陳亮穎同學在分類體驗後,發現可回收的資源還可以分成很多細項,也了解到在一開始就先把分類做確實是很重要的,避免造成環保志工的困擾。

陳亮穎平常在家也會將廢物利用,把宣傳單做成紙盒子可以裝小東西,出門時也會隨身攜帶環保杯及環保碗,就是不想再製造更多的垃圾。體驗後覺得收穫很多,回去會提醒家人,要把回收分類做得更仔細。

讓學生們充滿好奇的拆解區,志工吳聰敏早已備妥拆解的回收器具,她向學生們說明如何拆解回收物品,大家邊拆解、邊發問,做得很認真又覺得很有趣。

現年七十七歲的吳聰敏,一次偶然的機緣,在巴克禮公園運動時巧遇一位環保志工,牽引她開始做環保,一做就做了三十多年。「可以出來做環保是我的福氣,現在還能動就要保握時間,做到不能動為止。」做環保成為吳聰敏的生活重心,除了星期天,她幾乎天天睡醒、吃過早飯就出門來做環保了。

拆解區的東西有電器用品、錄音機、鍋子、玩具……吳聰敏感覺東西太多拆都拆不完,但是看到劉慈真一個人要張羅環保站的大小事,真的很辛苦,心裡也會「嘸甘」!曾經有人問她:「做志工又沒有錢領,幹嘛做得那麼認真?」吳聰敏不以為然,依舊無怨無悔、歡喜付出。

◎以行動相挺 做環保份內事

雖然年過七十仍在上班的詹秀燕,總是利用假日來環保站做回收分類,今天(10/14)剛好可以教學生們做分類。平日她在工廠車縫書包、背包、提袋,以件計酬賺取工資,並利用時間整理自家騎樓回收物,大部份是附近鄰居拿過來放置的,二、三十年來不曾間斷。

有鑑於過去拿來填裝回收物品的麻布袋、塑膠袋,雖然也是回收來的,但因不耐用又容易破,近幾年環保站剛好有回收到廢棄的大匹布料,就利用它來做成「大布袋」,尤其是有彈性的布料,不僅好用、耐用、又可重覆使用,取代容易破裂的麻布袋、塑膠袋,真是十全十美。

而詹秀燕剛好有這個專長,她把布料車成大小一致的立體長方型環保回收袋,留下一個鬆緊大口袋,裝進回收物後再用繩子綁起來,不管回收物品多重,都不輕易流露出來,既方便又安全。「環保站很需要人手,每當我看到劉慈真一個人要做那麼多事,太辛苦了,我能幫忙就盡量幫忙……」詹秀燕以環保志工身分做好該做的事,也為愛護地球盡一分心力。

同樣受到劉慈真的精神所感召,現年七十有餘的曾春菊甫自銀行退休後,在已故環保志工程秀玉的牽引下來到環保站做回收分類,迄今已超過十年。「每次我看到劉慈真開著大貨車,爬上、爬下卸貨……甚至裝載著比她的人還高的回收物品,來來回回一趟又一趟地推到定點囤積,我打從心底佩服!」

令曾春菊佩服的還不止這些,「有時看她在大太陽底下,爬到高高的廢紙區拆解大型廢紙箱,流了滿身大汗……我看了很不捨!一個瘦弱女子怎麼承擔這麼重的任務?聽她說今天(10/14)環保站缺人手,我就過來幫忙教導學生們做分類。不管有任何活動,她總是再次叮嚀、再三交待我『妳一定要來哦,我會等妳……』讓我都不好意思拒絕。」

自從上人提倡「清淨在源頭」,從一開始就埋首在回收分類區的曾春菊發現,現在的回收物品比以前乾淨多了,雖然還是會收到便當盒裡裝著魚、肉骨頭,甚至裝有衛生紙、紙尿布,還有長蛆、令人作嘔的垃圾,但那畢竟是少數,也叫她歡喜做環保迄今不退轉。

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做環保人人責無旁貸。環保志工力行回收資源為己任,惜福愛物、任勞任怨,淨化大地、搶救地球。希望透過學生的參訪與體驗,環保教育能夠落實在生活中,讓更多人身體力行做環保,為大自然環境盡一己心力。

圖左 :十多位和藹可親的環保志工在臺上表演手語〈人人做環保〉,希望能夠透過歌詞的意境,讓更多人來一起做環保。[攝影者:吳麗珍]
圖右 :志工唐玉瑛強調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呼籲學生一定要「清淨在源頭,垃圾不進環保站!」[攝影者:陳仲銘]

圖左 :于珮婷老師(中)認為來環保站的體驗,對學生來講是很好的實踐教育,了解經過仔細分類的資源就可以再循環利用。[攝影者:陳仲銘]
圖右 :邱子鈞同學(中)自從得知環保觀念後,開始會隨身攜帶手帕,若能少用面紙就能少砍樹、少製造垃圾。[攝影者:陳仲銘]

圖左 :陳亮穎同學(右)在分類體驗後,發現可回收的資源還可以分成很多細項,所以「清淨在源頭」很重要。[攝影者:陳仲銘]
圖右 :環保志工吳聰敏(右一)覺得可以出來做環保是很有福氣的,除了星期日,她睡醒吃過早飯就出門做環保。[攝影者:陳仲銘]

圖左 :年過七十仍在上班的詹秀燕(右),總是利用假日來環保站做回收分類,並利用時間整理自家騎樓回收物,二、三十年來不曾間斷。[攝影者:陳仲銘]
圖右 :現年七十有餘的曾春菊甫自銀行退休後,來到崇善環保站做回收分類,迄今已超過十年。[攝影者:陳仲銘]
圖左 :環保幹事劉慈真親力親為的精神,感動許多環保志工願意以行動相挺、無怨無悔地付出。[攝影者:陳仲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