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1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南 十年換得同修路 因緣果熟慈濟路

十年換得同修路 因緣果熟慈濟路

E-mail 列印
當年的念頭,延宕十年過去了,新受證委員陳麗娟此刻走向先生吳本安為她鋪陳的慈濟路……在付出的過程中除了充滿歡喜,陳麗娟更深刻體悟:「沒有踏上慈濟路的人,不知道路上的歡喜;沒有親身做慈濟事的人,不知道做的 快樂。」

◎嚴厲個性變柔和

陳麗娟於1966年出生在高雄市水果故鄉阿蓮鄉,父親已離世,與母親、姐姐同住。文藻大學畢業,陳麗娟畢業後在安親班任教英文工作,與學生互動活潑。並於1991年與吳本安先生結婚,居住在臺北,育有一子一女。

1991年在板橋慈濟志工的勸募下加入慈濟會員,從志工分享得知證嚴上人不接受供養,自力更生,善款皆用於濟貧及蓋醫院,當時內心深受感動,但沒有行動。當舉家遷至臺南定居,只保持會員繳善款狀況,偶而閱讀《慈濟月刊》,曾聆聽上人的錄音帶《渡》,對上人慈悲的理念一直十分認同。

先生吳本安,於2012年邀請志工到公司舉行愛灑人間茶會,讓公司同仁也能感受慈濟人文與善行。2013年在志工張天鳴、吳寶蓮的熱心帶領下,參與慈濟見習課、培訓課程,成為慈濟慈誠、委員。

吳本安參與慈濟後,每回參加活動回家總是滿心歡喜地跟陳麗娟分享活動內容;原本嚴厲個性的吳本安漸漸改變,性情變得柔和,這個改變讓陳麗娟十分感恩,但陳麗娟依舊感動沒有行動。

2013年陳麗娟參加先生受證典禮與歲末祝福,第一次見到上人不由自主地留下眼淚,她回想當時上人開示:「十元就可以讓印度的孩子吃一餐。」從那一次之後,她就戒掉喝手搖飲料的習慣,想到在喝飲料時印度小孩卻在餓肚子,內心很不忍。

吳本安想盡辦法要陳麗娟加入慈濟,陳麗娟說:「因為先生太早起床,我起不來。」無法突破的障礙,先生只要有活動就極力邀約陳麗娟參加,一晃眼十年過去,陳麗娟終於感受到:「有願,有心就有力量。」

◎陪伴長者心歡喜

陳麗娟固執的個性雖有參與活動,卻遲遲沒加入志工行列。直到2021年大嫂肺癌末期,急需一張輪椅與一張病床,透過慈濟輔具平臺,志工很快就送達,電梯進不了,只能搬推上九樓,當下感動到陳麗娟。她心想:「可以在那麼短的時間送來,用買的不一定可以這麼快。」

因感動而抱持著一分感恩的心,開始有了加入志工的念頭。2021年陳麗娟加入「安平長者記憶班」陪伴長者,發現自己對於照顧長者充滿歡喜心。在志工許慧雅的帶領下,志工們皆無私奉獻愛心,齊心把每次的課務活動做到盡善盡美,讓參與的長者們都帶著歡喜心賦歸;而自己也得到不可言喻的喜悅,那就是不求回饋的付出。

2022年參與臺南北區幾個社區關懷據點服務,從長者報到開始,藉機認識長者。再參予課務團隊與場控,由志工吳麗英的鼓勵下,加入團康帶動,看到聽話又可愛的長者,受到慈濟人文的薰陶,彼此感恩,陳麗娟與長者一樣期待每次據點上課的日子。陳麗娟很愛笑,笑起來天真無邪,老人家都很喜歡與她互動,她原本「很被動」現在變得「很主動」。

◎因緣果熟慈濟路

陳麗娟特別提到:「2022年底媽媽檢查出輕微失智,在百般勸說下,終於願意到據點與長者一起參與活動。」這是讓陳麗娟最安心的安排,可以一面為長者付出,又能夠陪伴媽媽,讓她寬心不少,也因此與媽媽的感情更加溫。

因為一分歡喜心,陳麗娟從長者服務邁向志工之路;另外在志工陳惠芳的陪伴下,有機會參與訪視個案與醫療志工,從中真正體會到「見苦知福」,更加珍惜現在所擁有的幸福。

陳麗娟最感到幸運,有機緣加入2022年高雄小巨蛋《靜思法髓妙蓮華》入經藏演繹。彩排中除了感受到佛法的莊嚴,在與各位志工們齊心準備的過程,感受到萬眾一心的力量;即使遇到挫折,大家不但不退縮反而更凝聚力量,完成任務,這種精神令陳麗娟佩服不已。

也因為參與入經藏演繹,讓她更加體悟到慈濟志工過去五十多年來,不但將上人心中那顆「善」的種子在臺灣發芽、扎根、結果,更將它散播到世界各角落。於是發心立願,決心加入培訓委員,希望能盡自己微薄之力,將「善」的種子再繼續傳播出去。

陳麗娟感受到愛與善的循環,發願積極善用自己的生命,抱著「甘願做、歡喜受」的心態來學習,把握時間在人與人之間力行志工路。

圖左 :陳麗娟感受到愛與善的循環,發願積極善用自己的生命,抱著「甘願做、歡喜受」的心態來學習,把握時間在人與人之間力行志工路。[攝影者:李一平]
圖右 :陳麗娟深刻體悟:「沒有踏上慈濟路的人,不知道路上的歡喜;沒有親身做慈濟事的人,不知道做的快樂。」[攝影者:郭明娟]
圖左 :新受證志工,在舞臺區共同呈現《無量義經.說法品》。[攝影者:李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