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1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南 踏溯府城大南門 仁德慈少體驗半日城主

踏溯府城大南門 仁德慈少體驗半日城主

E-mail 列印
臺南即將建城四百周年了,身為臺南的在地人,怎可不知府城曾走過的歷史腳印?為了讓青少年對2024年即將到來的「臺南400年」有進一步的感受,臺南仁德慈少班五十五位工作人員於2023年11月12日,帶著國 中、高中及家長班共四十位學員,來到充滿歲月痕跡與故事的大南門溯源,化身半日城主,在古蹟裡探尋歷史及建築之美。

◎慈少班踏溯府城大南門

上午七點,慈少班工作人員,陸續來到大南門公園內的廣場集結,課務長莊美幸分享,「來臺灣沒有來府城,不能說來過臺灣,我們生於斯,長於斯,就要了解根的來源。」透過「踏溯府城大南門」的課程設計,莊美幸希望慈少班的學員們,能重新去感受過去自清朝以來,發生在臺南這塊土地上的種種事物,她說:「讓孩子們實地走入大南門城,回到當時的時空背景,想像過往官兵如何阻擋平民百姓抗爭的衝突,回溯歷史足跡,珍惜現今當下的美好,期盼這群青少年能展望更好的未來。」

志工施旺政從家中提了一包要獎勵學員們努力闖關的精緻大禮物,身為當日學員長的他覺得這麼有文化的地方,恐怕許多孩子根本不知道,甚至不曾來過,施旺政說,「今日活動的三個定點會透由慈少班高中學長來介紹,並導覽各個點的由來、故事和特色,最精彩的莫過於這群高中生,還藉由慈少班結業後,續留幫忙至今的大學長們,引領著他們設計闖關遊戲,並學習如何與國中生的學弟、學妹們互動,進而達成寓教於樂的目的。」

來到慈少班已有六年的學長許伯瑜,他幽默地自稱自己是普通資深的學長,為了承擔大南門城的關主,他查閱無數資料,許伯瑜說:「我一開始覺得挺麻煩的,於是從資料中擷取它們的共通點,再精簡自己所能消化與吸收甚至口述無礙的內容範圍。」許伯瑜覺得最大的發現是網路資料太雜,最後選擇由新聞發表的資訊去做整合。

剛到慈少班幾個月就承擔關主任務的學長賴靖霖,他談起自己在學長的手機群組裡,就能感受到每個人用心在蒐集資料。在做足導覽功課的互動分享下,他表示,「幾位大學長的溝通能力,就是值得我學習的地方,這也讓我告訴自己,勇敢嘗試看看,不要害怕!」

就讀高一的王韻甯是承擔「放送局」定點關主的學長之一,她描述自己還是頭一回到大南門,令她感到意外的是過去竟然是如此播報新聞,王韻甯說:「透過『放送局』這一站,我想讓學弟、學妹們了解過去,在那沒有影像畫面呈現的年代,還好有『放送局』透過聲音傳播遞送訊息。」藉著搜尋「放送局」的資料探索過程,王韻甯感恩生長在現今科技進步的年代,她期盼學弟、學妹們也能透過今天的課程,珍惜現在影像科技及通訊發達的生活,「相較過去,我們真的很幸運,也很幸福,不出門就能獲得來自世界各地的資訊。」

◎城門開了心門也跟著開

「開門了,開門了!」學長許伯瑜開心地望著大南門開城門的瞬間,駐守在城門口的學長王博偉緊張地迎接學弟、學妹們到來,因為他可是要導覽大南門城的由來及沿革,許伯瑜則一副老神在在地接續帶著大家進城門。

站在廣闊的綠地上,許伯瑜介紹著外城門額稱「大南門」;內城門額題「寧南門」;放眼望去的閩南建築採重簷歇山單脊燕尾宮殿式三層建築,許伯瑜開始賣起關子,提問大家目前站的位置形狀如何?他要讓大家親臨感受大南門內、外兩城門不在同一直線,且曲折迂迴形成雙層禦敵的功能,「因為這就是促使進攻者關關難度,無法順利直入或是誘敵入內,一舉殲滅的『甕中捉鱉』設計。」

許伯瑜和搭檔郭宇洋藉由大南門「一上一下」的兩層樓建築設計優勢,再由導覽過程所設計的益智題庫,和學員們玩著「釣魚進城」的闖關遊戲。學長郭宇洋在城下讓要入城的學員先抽牌,「惡魔將領」和「無事發生」的兩張牌是決定小隊組員是否能入城的門票,組員有幸走上階梯進到城樓會合,小隊長還得接受益智搶答的考驗,答對了才能繼續進行下一位是否能進城的要件,整個小隊一個釣一個地進到城樓,才算完成任務,這也讓學員們在大南門「甕城」有個到此一遊有趣的記憶點。

學員們親自走上南門城樓,從古老城牆的高處俯視牆下的景物,想像著當時敵人來襲時的臨場緊張氛圍,寬闊的綠地搭上無盡的藍天,學員們心開了,也笑了!家長陳櫻仁融入小隊在一旁也跟著年輕了起來,他說:「孩子總是表示不想來,我放下農忙,跟著他來參加慈少的家長班,今天看著他跟同儕互動良好,這會讓他有學習與同儕間如何增進人際關係的機會,課程很好,感恩嚴聖賢師兄不離不棄的推動我,並鼓勵孩子,希望孩子能持續在慈少班的學習。」

◎看不見的碑林引發好奇

走出城門來到大南門的右方,一座明顯的墓碑上刻著「甘棠遺蔭」的字樣,大學長郭齊翔歡迎學員們來到吳尚新先生的風水寶地,他拿出圖示表示原本有六座墓碑已被政府移走,因此現今只看到眼前的模樣。另一位學長林文俊則補充說明吳尚新先生是臺南市吳園的主人和布袋式鹽田的創始者,旁邊被遮蓋擋住的是目前正在修復的碑林亭,展示著數量豐富的古碑,是研究臺南市歷史的重要資料。

隊輔顏明智帶著學員們沿著整修的路徑前進,他向學員們說明,「大南門碑林擁有六十二座珍貴石碑,是日據時代重整都市時由臺南各處收集來的古石碑,裡頭有大大小小、不同年代的珍藏,是目前國內石碑數量最多地方。」

小小個頭的學員吳丞閔不受控的想引起隊輔爸爸的注意力,隊輔顏明智仍淡定地帶著學員們從碑林亭的末端走到起點,他跟學員解釋:「去年九月地震,碑林亭發生結構性裂損、瓦片與混凝土塊崩落等問題,因此文化局進行搶修工程,所以我們今天較可惜,無緣見識到 。」

學員黃柏嶧似乎對看不見的石碑有了好奇,在碑林亭的告示碑中,他賣力抄寫記錄存放在那裡頭所珍藏的紀功碑、修建碑、建築圖碑、修建捐題碑、墓道碑及示告碑六大類,黃柏嶧說:「今天第一次來到大南門,發現裡頭有許多歷史故事,很想知道。」

「迅速投球,答對了,得分!」就能繼續前進到隊輔爸爸顏明智那邊玩「拓硬幣」,折返才算完成任務。雖然看不見裡頭的碑林,但大學長郭齊翔也不想讓學員們來到此地落空而返,他設計的益智搶答投球遊戲吸引了吳丞閔的專注力。郭齊翔說:「雖無法拓碑,但透過體驗讓學員理解拓印的趣味也不錯。」

◎半日城主的體驗與收穫

時間來到上午十點,好不容易才開門的「南門電影書院」終於打開了門。大學長郭懿瑄粉嫩的臉龐散發出的親切容顏,是高中學長班各個想學習的對象。她指導設計的傳聲筒讓關主李佳芸、王韻甯、賴靖霖很輕易的就能和來此站的學員們有最佳的互動。

「來,線要拉直!」、「紙杯要靠近嘴巴」、「題目要慢慢說,話筒的另一邊才能清楚解題。」透過傳聲筒的體驗,再去思考此定點在日治時期稱為「臺南放送局」,當時可是擔當著廣播放送的重任,對於在那時代想要收聽廣播,可得要有放送協會登記的收音機並交月費才可收聽呢!

「讀歷史也沒聽過『放送局』是做什麼!」學員廖哲洋對「放送局」這個詞顯得格外有興趣,今天讓他可以回溯前輩們在那資訊不透明的年代,透過「放送局」的傳播與傳遞訊息,才能得知前線戰況與在戰火下家人的消息。

廖哲洋說:「『放送局』參訪讓我驚訝!沒想到在那時候從一個只有播放機的年代,到有電視影像,再進化到現今有網路資訊的時代,一個世代接續一個世代的演化和進步發達,讓我們當代不但輕易可以得知世界脈動,甚至戰爭現況。」

和女兒黃筱鈞從「親子班」一路成長到「慈少班」的家長朱玉惠表示,「和之前參加親子成長班真的有很大的不同,我覺得慈少班有國中生和高中生,同儕間相互學習都很積極且充滿歡樂。」家長班學員朱玉惠跟著慈少班的學員們闖關,融入青少年的隊伍中,讓朱玉惠充分感受到孩子們在大自然的教室中笑得燦爛。

這一次踏溯府城大南門,讓朱玉惠回想起自己四十多年前的價值觀,她敘述年輕時候的思維停留在「如何生存」,但現今則講究「如何生活」,朱玉惠說:「從過去能吃得飽就好,到現在講求的是生活如何提升精神的層次。」

「慈少班帶著孩子來熟悉臺南出生地,認識他們自己的家鄉,真的很重要。」朱玉惠分享帶著孩子出國,就算到日本京都,也是在認識當地環境和歷史,此次來到大南門,她覺得和過往自己帶著孩子來此地走馬看花的心情不一樣,她微笑地分享,「透過高中學長的導覽和提問問題,甚至體驗設計的遊戲,這讓學習變有趣了,不來認識它,太可惜了!」

半日的城主體驗讓學員們翻閱歷史的脈絡,在綠意盎然的大南門公園,大家享用著生活組媽媽特地準備的豆花甜點和小時候大餅;重回集結的廣場,學員和全體工作人員們共享當月壽星的喜悅。隊輔梁明麗巧妙地搭起學員與全體互動,分享今天的收穫心得,當宣布今天闖關獲勝小隊的瞬間,歡呼聲勝過掌聲的榮耀感,讓「知足隊」緊緊擁抱那團隊合作得到的戰勝禮。

班主任王美惠肯定學長們的用心,她說:「從膽顫心驚的害怕到勇敢承擔所建立起的信心,相信這也是他們人生成長的資糧。」大南門的美和文化的底蘊,也經由此次的造訪讓王美惠加深了印象,她反思對於自己生長的地方究竟投入了多少的關懷?

「若我們對這片土地有更多的了解,相信我們會更愛這片土地。」王美惠希望慈少班的家人不僅要愛自己的家庭,更要能學習擴大視野與社會人、事、物有情感的連結,她說:「就像『南門電影書院』裡面陳列的影帶,如何讓舊式毀損的影帶恢復影像,讓歷史足跡代代相傳,當然我們生命的根也要立足好,否則就沒辦法代代相傳,期盼大家珍惜自己成長的土地。」

圖左 :2023年11月12日,仁德慈少班的高中學長,為前來的各個小隊導覽府城大南門的由來、故事和特色。[攝影者:林金發]
圖右 :2023年11月12日,仁德慈少班的高中學長許伯瑜(右一)藉由大南門「一上一下」的兩層樓建築設計優勢,和慈少班的學員們玩著「釣魚進城」的闖關遊戲。[攝影者:林金發]

圖左 :2023年11月12日,仁德慈少班帶著學員和家長踏溯府城大南門,進駐大南門體驗當半日城主。[攝影者:林金發]
圖右 :2023年11月12日,仁德慈少班的學員們駐足在碑林亭的告示碑中,觀看正在進行修復的碑林亭簡介。[攝影者:林金發]

圖左 :2023年11月12日仁德慈少班隊輔顏明智(左一)在府城大南門的碑林亭前,陪伴學員進行拓印的闖關體驗。[攝影者:林金發]
圖右 :2023年11月12日仁德慈少班在府城大南門的「南門電影書院」前,以傳聲筒的體驗方式,讓學員思考過去傳播訊息的不易與現在的差異。[攝影者:林金發]

圖左 :2023年11月12日仁德慈少班隊輔梁明麗(左一)巧妙地搭起學員吳丞閔(中)、黃柏嶧(右)與全體互動分享「踏溯府城大南門」的收穫心得。[攝影者:林金發]
圖右 :2023年11月12日仁德慈少班主任王美惠在府城大南門的城前廣場,勉勵全體要對臺南這片土地有更多的了解,相信就能更加珍惜生長的根源地。[攝影者:林金發]
圖左 :為了讓青少年對2024年即將到來的「臺南400年」有進一步的感受,臺南仁德慈少班五十五位的工作人員於2023年11月12日,帶著國中、高中及家長班四十位的學員們,到充滿歲月痕跡與故事的大南門溯源。[攝影者:林金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