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01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南 醫療領域 愛是人間最好的藥

醫療領域 愛是人間最好的藥

E-mail 列印
2024年4月28日,臺南靜思堂二樓佛堂進行四月份見習課程,天公作美,清晨的雨勢停歇,來自各區參加見習的學員及工作人員,總共487位齊聚一堂,共同薰習由翁瑩蕙營養師分享的「營養健康新知」,以及臺北慈濟 醫學中心趙有誠院長對「愛是人間最好的藥」所做的詮釋。滿座的與會人員,對醫療領域的新知及動人的故事有著滿滿的收獲與感動。

課程開始之前,志工設計了九宮格表單,放置在各桌上,帶動學員透過九宮格遊戲在問與答中,相互簽名認識彼此以活絡氛圍。

「困難的事我不去做,誰來做?」上人說:「我不知道錢在哪裡,但我知道愛在哪裡。」

從「醫療故事」的影片中,學員看到從無到有的建院蓽路藍縷過程,及善心人士的無私付出,深深感受到上人的悲心與宏願,2024年全球含印尼共有九家慈濟醫院,人醫會義診足跡遍及五十個國家,這都是眾人愛心所成就。

◎健康之道 多運動多喝水

近來臺灣發生多起食物中毒事件,慈濟醫院營養師翁瑩蕙講述「營養健康新知」,讓與會學員認識食品安全及運動對身體的重要性。並分享採購食物的原則:一、原貌食物,二、當地、當季,三、食物原味,四、買小包裝,五、輪流購買,六、食品標示。

翁瑩蕙以自身長期做志工與跑馬拉松,及捐血八十多次的經驗證實,素食對健康無礙,更不用擔心營養不足。所有的食物及健康食品都有風險,要輪流食用,多運動、多喝水才是健康之道。

「隨著醫學進步,人類的壽命增加,身體要行動自如,就得要有肌力及運動,才有自我照顧的能力及擁有自由自在的生活。」為了延緩老化,翁瑩蕙鼓勵學員在家裏做「核心逆齡節拍超慢跑」坐椅子深蹲、甩手靜心,把宇宙的能量灌入頭頂,將氣吸入丹田,並把體內的負能量呼出體外。

◎一念一善 共同匯聚大愛

臺北慈濟醫院啓用時,上人送的「感恩、尊重、愛」五個字,趙有誠院長一直奉為圭臬,並視為一生修練的指標。「做個好人,多做好事,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為人謙遜的趙院長分享,有一位在小學任職工友的師姊,將學校沒吃完的營養午餐發送給窮困需要的人,這樣的善行維持了三十一年,直到退休。趟院長認為,生活中人人都有可能成為重要的導師。

專責病房裡面的一位清潔阿姨,將得到的獎金捐出來,幫助上人買疫苗。她既不是醫院編制的員工,也不是慈濟人;甚至在疫情嚴峻的情況下,有很多清潔人員為了保命,都不願意來醫院工作,但她卻願意這樣付出無所求,「心寬念純」其實是一個很難得的境界。

醫療志工是慈濟醫院最美的風景,膚慰、聆聽、協助,用臉上的笑容抹去醫院帶來的沉重氛圍。這些人的力量雖小,做出來的事卻很大,一念一善聚大愛,值得我們見賢思齊。而在疫情期間,也有許多醫護人員用心、用愛照護的小故事。

護理師透過監視器發現一位入住專責病房阿嬤,神情緊張、非常焦慮,無論醫護人員如何安撫,阿嬤依舊情緒躁動。詢問家人後得知,阿嬤很需要有人陪伴,即使不說話,也能使她安心。醫護人員急中生智,使用氣球、隔離衣做出充氣人偶,外觀看起來與平時全副武裝的護理師無異,彷彿病房內有個人陪伴著阿嬤。阿嬤的情緒漸漸穩定了下來,也願意配合治療,直到順利出院。

◎守護生命 用愛全力以赴

「設身處地,同理他人的煩惱與憂愁。」趙院長分享,一位確診的媽媽即將剖腹生產,醫療團隊不僅安排了產婦與家人們的視訊,稍稍緩解這位產婦獨自被隔離的恐懼,也線上開了確診剖腹術前家庭會議,讓家人們能夠放心地交給醫療團隊。最後千辛萬苦產下了不到一千公克的「巴掌仙子」,在兒童加護病房內,護理師拿著錄音筆給寶寶聽著媽媽在剖腹前錄製的一段話,同時也讓確診的產婦與心愛的寶寶視訊。在醫療團隊全動員的守護照料之下,終於長成了健康寶寶。

上人常問:「病人的心情還好嗎?家屬的心情呢?」趙院長指出,這不是醫療的層級,但卻是最重要的課題。讓病人、家屬能夠心安下來,是臺北慈濟醫院努力的目標,就像上人最初建院的精神,希望沒有任何一個人是求醫無門,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夠得到像家人般的照顧。

在趙院長的帶領及所有醫護人員的堅持與努力之下,臺北慈濟醫院於2024年3月1日通過衛福部評鑑,升格為醫學中心,誠如趙院長所言:「通過評鑑絕不是偶然,需要經過層層的檢視,各項都要做得很好。」

從肩上有星星的嚴肅少將,轉變為塗抹慈濟面霜的溫柔院長;從「軍事化」到「慈濟化」過程中,經歷天災人禍的救命現場、踏足偏遠角落的救苦救難,趙院長侃侃而談,並不是憑空而降的技能,而是用生命走入生命、走入人群、搶救每一個他看到的人。

「盤點人生的過程、細節、價值、意義,時間就是生命,用心的付出,你的人生就會不一樣,有價值的人生就是成為能助人的菩薩。」趙院長始終相信「愛是人間最好的藥。」

◎夫妻聯袂 肯定學習道場

「父親口腔癌、岳父肝癌,促使了我們夫妻倆蔬食的因緣。」學員林文瑞分享改變飲食行動後,減少許多腸胃炎、感冒疾病等症狀,身體相對健康。他非常認同講師談到的食安問題,強調自己很注意飲食,也避免吃隔夜菜。

太太楊珮芳接著說:「從營養師『健康新知的食品安全』中獲得很多常識。食品安全是平常就應謹慎處理的,而非等到發生事件才去注意與強調。」她和先生蔬食了幾年,覺得對身體健康無負擔,也是很環保的行為,鼓勵大家一起來響應蔬食。課程中學習到:「不要把不好的情緒帶到隔日,以免影響身心靈的健康。」對於這句靜思語「不要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她認為,讓別人影響自己的心情太不值得了,不要去糾結別人的言語才能讓自己更健康。

「聽君一席話,勝讀萬卷書。」林文瑞談及,「從趙院長授課瞭解到慈濟的『人文』,其實就是『人品典範、文史流芳』。不管是對病人、受災戶或是感恩戶,這些與我們不認識的苦難者,都要以感恩、尊重、愛那份心對待,讓被關懷者心靈受到膚慰而復原,我由衷的感動!」經營補教業的夫妻倆,肯定慈濟是他們學習的道場。

◎無形感動 化為有形行動

隨著公司到慈濟中學興建工程,校方因怕工程進行中會造成附近住戶的不便,進而主動拜訪鄰里做說明,這舉動讓李文良覺得這樣的宗教團體值得信賴,也因此全家成為慈濟會員。也因之前東家是慈濟志工,而有機會參與慈濟安美專案,為獨居長輩做扶手、送輔具,進一步了解慈濟在社區對老人與個案的耕耘。這些都是讓李文良「將感動化為行動」而想報名參加見習課程的因緣。

「自己也是軍人退役,很了解軍旅生活,曾是將領的趙院長能放下身段,平易近人與院內病人面對面互動,這是少見的。院長在醫院各角落穿梭,可見他全心放在病人與醫院之間。」李文良對於趙院長無私奉獻的精神感到非常佩服!

學員劉秋紅去年(2023年)5月,因參加臺南市北區大道新城社區浴佛的因緣,接到志工賴秀鸞的邀約而開始參加見習。課程內容讓她很感動!尤其聽到趙院長說的一句話:「我們與上人有師徒之緣,是有福的人;有福之人才有機緣走入慈濟,進入修行的功課。」

「趙院長尊師重道,慈悲謙虛,不斷地感恩上人創辦醫院,還感恩所有志工以汗水、淚水、心血來護持醫院,倍感慈濟人文的真、善、美,從『做中學,學中覺,覺中悟』,都是我學習的榜樣。」劉秋紅從溫馨的課程當中,更堅定自己學習的方向。

圖左 :課程開始之前,志工設計了九宮格表單,放置在各桌上,帶動學員透過九宮格遊戲在問與答中,相互簽名認識彼此以活絡氛圍。[攝影者:黃川碧]
圖右 :為了延緩老化,營養師翁瑩蕙鼓勵學員在家裏做「核心逆齡節拍超慢跑」坐椅子深蹲。[攝影者:黃川碧]

圖左 :翁瑩蕙引導學員甩手靜心,觀想把宇宙的能量灌入頭頂,將氣吸入丹田並把體內的負能量呼出體外。[攝影者:黃川碧]
圖右 :趙有誠院長對「愛是人間最好的藥」所做的詮釋,讓與會者對醫療領域的新知及動人的故事有著滿滿的收獲與感動。[攝影者:黃川碧]

圖左 :「盤點人生的過程、細節、價值、意義,時間就是生命,用心的付出,你的人生就會不一樣。」趙有誠院長認為有價值的人生就是成為能助人的菩薩。[攝影者:黃川碧]
圖右 :大家專注的觀看「醫療故事」,從影片中看到從無到有的建院蓽路藍縷及善心人士的無私付出,深深感受到上人的悲心與宏願。[攝影者:李雅貞]

圖左 :林文瑞、楊珮芳夫妻因家人罹重症疾病,促使了夫妻蔬食的因緣,改變飲食後身體相對健康,鼓勵大家一起來響應蔬食。[攝影者:黃川碧]
圖右 :學員劉秋紅(左),很感動趙有誠院長說的一句話:「我們與上人有師徒之緣是有福的人;有福之人才有機緣走入慈濟,進入修行的功課。」[攝影者:黃川碧]
圖左 :軍人退役的李文良(中),很了解軍旅生活,對曾是將領的趙院長能放下身段,平易近人與院內病人面對面互動,無私奉獻的精神感到非常佩服![攝影者:李雅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