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南 以望遠鏡欣賞黑琵 更知保育重要

以望遠鏡欣賞黑琵 更知保育重要

E-mail 列印
台南縣七股鄉黑面琵鷺生態展覽館及賞鳥亭,打破了以往的沉靜,許多民眾到此參觀《經典》雜誌舉辦的黑面琵鷺全紀錄影像展。其中,台南北區親子成長班近九十人、大葉大學師生近三十人及慈濟環保老志工,都特來觀賞照片,並透過望遠鏡欣賞黑面琵鷺的姿態,讓眾人讚歎,也更加體會環保、保育的重要。

陳幸美師姊懷著幸運的心情,透過望遠鏡親眼看到一群黑面琵鷺可愛的模樣,像發現新大陸似的開心極了。[攝影者:沈士結]
十一月份的第二個週末假期,台南縣七股鄉黑面琵鷺生態展覽館及賞鳥亭打破了以往的沉靜,一輛輛遊覽車、小客車在七股堤防道上漸漸行駛,進入173縣道,來到黑面琵鷺研究保 育中心。一路上,檔風玻璃前的雨刷規律性的左右搖擺,就在此時靜止了,雨水沿著玻璃、車身慢慢滑落,五彩繽紛的花傘護著人群,大手牽小手、彼此相偎相倚,雨中有你、有我。 台南北區親子成長班及大葉大學師生共一百二十人皆融入於大自然中,呈現一片安穩祥和的氣氛。

◎共同的願力  知性生態之旅成行

此次北區親子成長班知性生態之旅的承辦人莊淑妙師姊提到:「這次的行程相當特殊,在一星期前獲知七股有黑面琵鷺影像展,展期僅一個月,心想因緣相當殊勝,於是經討論同意後 即將原訂的課程順延,馬上著手進行今天的戶外教學安排。因有大家共同的願力,才能順利成行。」陳幸美師姊則慶幸的說:「本來就想要帶孩子親自來現場參觀,剛好能如願搭上親 子成長班的便車,真是太幸運了。」

親子成長班的學員李漢中牽著兒子李育韶,認真聽導覽志工的解說。李爸爸說:「育韶比較好動,讓他多參與一些生態教學,接觸一些大自然的環境,還有養成合群的精神,怎麼跟團 體互動、培養參與感,對於育韶都是相當重要的。」

李爸爸又說:「對於身為地球的一份子,面對保護稀有鳥類自然要有一份使命感,除了不要破壞這個生態環境之外也要跟牠們和平共存,也提供孩子一個好的教學環境,讓這樣的生態 區代代相傳。而台灣人口如此的多,竟然還能保留這個黑面琵鷺生態區,那是相當不容易的,也更顯得環保教育的重要性。」一趟臨時起意的戶外教學,感受到李爸爸對教育孩子的重 視及對此次行程安排相當的滿意。

◎看黑琵做環保 一樣的快樂心情

同伴而行的七位環保志工是此次行程的嘉賓,志工們暫時卸下了例行性的環保工作,跟隨親子成長班來到七股踏青。施淑雯臉上一直洋溢著笑容,心寬念純的直說:「做環保就是要讓 地球乾淨,這樣動物就會很歡喜的來。」並訝異的說:「透過望遠鏡看到了黑面琵鷺,才知道黑面琵鷺這麼漂亮,真的好漂亮!而透過導覽志工的介紹,也才知道牠的羽毛會變成金黃 色,是要準備繁殖了。且牠們本來在北方繁殖,為了要吃東西得以生存下來,還要飛那麼遠來到台灣!」今天雨中之行來到七股,想必真讓淑雯師姊開了眼界了!

七十幾歲的莊春子用感恩心的說:「今天來這裡看黑面琵鷺心情很好,和我在環保站做環保一樣的高興。」又說:「很感恩有環保站讓我每天都有去處,不僅不用花錢又有說有笑。」 坐在一旁的「報紙班長」笑著補充說:「做環保,還可以救地球啦!」春子又打開話匣子:「對啊!若一些資源都沒有回收,那地球不就到處堆滿了垃圾,還好全台有數千個環保站, 幫了很多的忙!」春子的現身說法,令在場的所有人一直猛點頭附和著。

◎用愛護黑琵 用愛護大地

除了親子成長班的學員與志工外,還有一批人遠從彰化來,是由賴伯琦教授帶領的大葉大學生物資源系學生近三十人。賴伯琦教授提到:「希望透過這次影像展的課程教育與自然的體 驗,讓學生了解在台江國家公園的濕地環境及黑面琵鷺等候鳥的生態現象,以期望學生能成為生態保育的推動者及生態旅遊的規劃者。」 賴教授強調:「相信學生們在慈濟志工的解 說下,一定對生態有更深刻的印象,對其未來也會有很正面的影響。」

賴教授又鄭重的說:「黑面琵鷺是具有國際性保育價值的候鳥,學生經過這次全程的體驗才會有在地化的了解,而不是只有概略性的認識,它是學生一個很重要的學習歷程,並希望學 生將來有機會也能成為慈濟辦活動時一個協助的角色。」

潘鈺婷是賴教授的學生,對生態環境研究頗有心得。鈺婷分享:「在此已停留兩個多小時,聽過慈濟志工的解說、影片的欣賞,再透過望遠鏡實際的觀察,對黑面琵鷺的感覺跟了解也 就更近了,特別是了解牠們的習性及整個遷徙的過程,而感受到最大的影響是台江國家公園因牠們而正式成立了。因為如此,不僅單純的只有黑面琵鷺受保護,也保護了這片濕地的所 有生物。所以對保護這塊土地是一個很棒的做法,也可以將台灣展現在國際舞台上。」

鈺婷滔滔不絕的繼續說:「因為有慈濟的力量,讓更多的人重視這裡的濕地環境,並且宣揚台江國家公園的重要性,這次的活動真得很有意義。」從鈺婷的眼神感受到她對生於斯、長 於斯的土地,是潛藏著一份多麼深厚的愛啊!

◎攝影的魅力 真實的感動

賴教授以他對攝影有相同的狂熱分享著:「攝影可以留下歷史、留下珍貴畫面,讓人重新了解然後去感受,無論是保育運動、社會運動,攝影都是很重要的。」又說:「攝影是第一次 視覺上的接觸,而文字紀錄可能很多人都沒法感受到,但看到生物攝影第一次視覺上的震撼,再看到動態的影片,經文字、攝影、影片三個階段,就是教育最大的支柱。所以很多學生 會說,我知道了,但就是沒有感受到,而感受就要透過感觀,看到的、聽到的、親身的體驗,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學習階段。」

賴教授指著照片說:「如同這次黑面琵鷺影像展,看到王徵吉老師的攝影作品是第一次的震撼,那種震撼會有意願讓人想要更多的了解,而透過影片會想要親身到現場看看,是不是真 的這樣子。等到了現場後,就會將整個生命放在裡面,才有生命的感覺。」

當賴教授忠實聽眾的楊麗真師姊回應:「透過攝影的相輔相成,再到現場看確實會讓人加深印象。」教授又補充說:「帶學生到現場有個缺點,就是有時不能夠看到,所以學生再回頭 看照片,就會有所感動。若真的有看到真實的動物,那種感動就會更強烈,而且根深蒂固,動力也會持續著,不會只是一種衝動。這也是我今天帶學生來此的最大目的。」賴教授的一 席話有如讀萬卷書,令人感動在心頭!

很幸運的,當大葉學生來到攝影展現場時,碰巧遇到王徵吉老師親自導覽,並答覆參觀者的疑問。老師對著學生詳細的解說:「黑面琵鷺是一個弱勢團體,個性溫馴,因為嘴喙是扁平 的,沒有殺傷力,所以牠們要群聚一起互相照應。」又說:「為什麼要繫放?因為要讓保育人員及政府單位多了解牠們,而右腳是地區環,左腳是色環,要互相配對資料才會正確。像 當初2003年3月因肉毒桿菌事件繫放的十七隻,在當年10月就有十五隻再度安全地飛回台灣。」

王老師不厭其煩,一一回答學生們及志工們的問題,讓大家對黑面琵鷺有更深入的了解。一趟戶外知性生態之旅,引起了大家對黑面琵鷺熱門話題的興趣,在父母與孩子之間的對話、 在老師與學生彼此的交流,也在對保育及環保議題有接觸的環保志工身上,一切始於《經典》雜誌舉辦「黑面琵鷺全紀錄影像展」的好因緣,相信對環保生態具有極正面的意義。.

圖左 : 很幸運的,當大葉學生來到攝影展現場時碰巧遇到王徵吉老師親自當導覽,老師並一一詳細的答覆學生們提出的問題。[攝影者:蘇慧智]
圖右 : 賴伯琦教授說:「這次黑面琵鷺影像展,看到王徵吉老師的攝影是第一次的震撼,那種震撼會有意願讓人想要有更多的了解,而透過影片會想要親身到現場看看,等到到現場後,就會將整個生命放在裡面。」[攝影者:沈士結]

圖左 : 北區親子成長班的孩子們,用心聽導覽志工謝蕙蓮師姊的解說,王徵吉老師得全球金鼎獎的作品──黑面琵鷺下蛋的剎那。[攝影者:陳美玉]
圖右 : 台南北區親子成長班近九十位參與知性生態之旅,五彩繽紛的花傘護著人群,大手牽小手,一同來學習。[攝影者:陳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