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南 慈悲利他精神 培訓精進學習受益多

慈悲利他精神 培訓精進學習受益多

E-mail 列印
2024年5月19日為「雲嘉南慈誠委員培訓課程」研習的日子,一大早三百零三位培訓學員互道早安,一起歡喜共聚在臺南靜思堂精進學習。5月份共修主題為慈濟四大志業中的「教育志業」,而教育是社會的希望,邀請到 臺南慈濟中學姚智化校長、慈濟大學曾國籓教授及嘉義paGamO團隊來進行分享;同時分站體驗活動,讓學員們在寓教於樂中,對慈濟志業有了更深一層的認知與體悟。

◎全人教育目標 培養慈悲利他精神

臺南慈濟中學校長姚智化指出:「教育是守護慧命的磐石」,證嚴上人給予慈濟教育志業明確的方向,就是「教之以禮,育之以德,傳之以道,導之以正」,慈濟全球教育志業有三大類型:國內、海外及慈善教育。

自1989年慈濟護專創校以來,慈濟教育志業體辦學宗旨,始終是以「慈悲喜捨」之精神,為社會培育「尊重生命,以人為本」,懷抱濟世助人的理念,實踐志工服務精神的優秀人才;辦學理念則以品格與知識為基礎,以人文與服務為實踐,日日精進力求卓越,達成全人教育之目標。而慈濟創校理想就是要為臺灣、為世界培養慈悲利他的人才。

學員鄭麗君表示:「自小所接受教育的年代是比較嚴肅的,且以考試為主。聽到姚校長分享慈濟的教育理念,了解慈濟不僅注重知識學習,還很注重學生的品德和生活教育,對於上人創校的教育理念更是由衷的佩服!而從嘉義PaGamO團隊分享中,也得知可以透過遊戲方式,達到環保知識寓教於樂的效果,今天(5/19)課程很充實,收穫滿滿。」

「很早以前我就希望孩子能夠接觸慈濟,因此讓孩子參加親子班及慈少班,也參與社區活動。」學員蔡芷璇指出,「慈濟的教育比較能傾聽孩子的聲音,有懿德媽媽陪伴及人文教育的灌溉,這些點滴在最近培訓時,發現孩子竟然對慈濟歌曲依然能琅琅上口,甚至靜思語都還記得,其實在孩子心中已種下善根,但需要一些時間等待才能發芽。」

◎PaGamO進校園 推動環保防災教育

教育是社會的希望,舉辦PaGamO不是為了電競賽,而是走進校園推動「環保防災」教育,人類是破壞地球的原兇,所以環境教育是地球的希望。

志工吳漢文是嘉義PaGamO團隊成員之一,家鄉雲嘉南是傳統的農業縣,地大物博、人口稀少,要推動PaGamO走進一百四十九所學校實有困難!但秉持「萬事起頭難,跨步就向前,向前就有好因緣」的使命感,皇天不負苦心人,終於得到了嘉義縣、市政府的認同。而在PaGamO活動籌畫過程,縣府教育處長還親自主持會議。

第三屆PaGamO盃環保防災勇士PK賽,於3月12日在慈濟嘉義聯絡處隆重舉行。開幕典禮當天,除了嘉義縣長翁章梁蒞臨現場,更有十三位鄉鎮市長、校長帶領自己鄉鎮的學子出席,翁縣長率先體驗作答,並連續答對三題,得到最熱烈的掌聲,炒熱了全場氣氛。

志工林美玲表示:「PaGamO是透過電競來認識環保議題,它是數位環保環境教育,更是永續發展環保素養的方便法門。現在全球暖化,要減緩地球的破壞與愛護地球勢在必行;同時,嘉義PaGamO志工團隊都是來自環保站的婆婆媽媽,大多沒有電腦的基礎,拿滑鼠比拿廚房的鍋鏟還要重,可見對她們來說有多困難!但難行能行,願力成就一切,使大家向前行。」

志工張熊和是三位分享者年紀最長的,他回憶當時要承擔是完全不了解的,還錯把PaGamO環保電競以為是「柏青哥」而惹來了笑話!但他顧及年輕人要上班,就由這些老將來打先鋒,把上人的教誨「用心就是專業,有心就不難」,放心走過了三個年頭,雖小有所成,但依然以「恆心」永續的心念傳承下去。

同時PaGamO團隊疼惜偏鄉學子,在文化教育上的資源不足,進而走入深山不捨棄,不讓他們錯失學習,成為未來環保防災勇士的機會。三位嘉義環保防災養成的招集人,共同呼籲環境污染、氣候變遷,快速環境教育刻不容緩,期待人人環保、人人慈善,爲環境的永續一起來努力。

◎以愛獻身說法 無語良師無私奉獻

〈亮麗的人生〉柔和的旋律緩緩流動在共修空間,藉由一幕幕無語良師的見證影片,感動了學員們有人眼眶泛紅……

慈濟大學曾國藩教授分享,早年花東長期醫療資源不足,上人因一攤血事件深感在偏鄉的花蓮更需要醫院的建立,進而蓋起花蓮慈濟醫院;為了讓醫護人員能服務當地鄉民,更進一步在花蓮興建慈濟大學。有了醫學系,解剖教學更顯得重要了,若有人願意捐贈大體,如果不進一步善加利用,就只是一個表相的標本,而非「人」;若著重表相價值,就忽視了附加或內在的價值。

上人說:「身體,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化無用為大用。」慈濟以開創性的作法建立「無語良師——大體老師」教學,在推動遺體捐贈中,慈濟的作法是自己捐,自己推,也改變了捐贈的看法。無語良師的啟用典禮,從行誼分享啟用、著衣入殮、送靈、到感恩追思儀式,都是用一分對老師的尊重來進行。

學員王錦桂心有所感地說:「在傳統思維上,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即使是往生了,也不可以傷害到身體,但這些人將自己的身體無私奉獻給學生作解剖,對於醫療上非常有貢獻,讓我深深的感動!」

◎點滴都是足印 做慈濟同行菩薩道

今天(5/19)培訓課裡,學員李庭畯聽到慈濟中學姚校長的分享,得知慈濟教育志業是以慈悲為本的「全人教育」,透過教育來培養孩子們的品德、智慧和創意,並引導尊重生命、關懷社會,成為有愛心、有責任感的公益領袖。他由衷敬佩上人對教育本著「向下扎根,向上茁壯」的睿智。

在聽取志工分享「我們一家人做慈濟」的當下,李庭畯心中非常澎拜,因在道場常常有看到「慈二代、慈三代」一起做慈濟,好羨慕!他也很想快一點把爸爸、媽媽、阿姨……還有親人通通接引進來做慈濟,家裡也能更和諧,因為要有福的人才能一家人一起做慈濟、同行菩薩道。他未來最大的願望是,希望自己成為「慈二代」,未來的下一代就是「慈三代」,全家人能夠共沐在上人的德行下,一起造福、行善。

「分秒不空過,點點滴滴做慈濟,邊走邊整隊。」在課堂上聽到這句話,蔡芷璇心生同感地說:「最近公司臨時派了很重要的任務給我,所以在慈濟志業上就沒有那麼的用心。」又聽到:「只要在時間上做好管理,即便是點點滴滴零碎的時間,都能留下足跡,從了解中更深入的去做慈濟事。」這句話對她來說,真是受益良多!

◎虔誠與佛對話 六度萬行去除習氣

與佛對話、靜思語書法及壓花書籤分站活動,讓學員在寓教於樂中,用心體會慈濟之美。其中「與佛對話」由三位志工扮演福、祿、壽三仙,手上拿著拂塵,左揮、右揮,揮去塵垢……

學員依序來到宇宙大覺者前「與佛對話」,蔡芷璇默問佛菩薩:「在培訓當中,資深志工覺得我不夠用心,我期待今年的培訓能順利受證。」沒想到菩薩送來的靜思語是「盡多少本分,就得多少本事」,讓她覺得相當神奇。

「或許在這個月事業上的用心讓我考了滿分,幫公司拿到了証照。我應該要把這樣的精神用在志業上,在每一個足跡盡更多本分,從中得到更多的本事。」透過培訓課程,蔡芷璇了解慈濟「四大志業、八大法印」,相信在受證之後,更能知道自己適合深耕在哪個功能上。

「最近跟同事們處得非常不好,工作上很容易生氣,甚至聽到他的聲音就會生氣,有什麼方法可以改善?」與佛陀對話後,王錦桂抽到六度中的「持戒」,打開靜思語上面寫著「做人處事要小心,但不要小心眼」。

王錦桂說:「真的太準了,自己個性是大剌剌的人,做事有時候會出一些小差錯,被同事發現後就會針對我,此時就會產生小心眼,心裡想著,『最好也不要被我抓到把柄。』雖然我並不會真的要去做,但起心動念間,就生了不好的念頭,靜思語就是警惕我做人不可以這樣,要有寬宏大量的心。」

培訓學員從一早端坐、全神貫注聆聽講師分享,在研習中與慈濟脈動接軌,透過精彩的課程內容,見證慈濟五十八年來走過的點滴足印,祈願學員都能聞法入心、精進力行菩薩道,體悟「善用生命,成就慧命」的可貴。

圖左 :5月份共修主題為慈濟四大志業中的「教育志業」,教育是社會的希望,邀請到臺南慈濟中學姚智化校長,為學員說明慈濟教育的理念。[攝影者:侯慶宗]
圖右 :世代無鴻溝,她家的通關秘語是「做慈濟」。「慈二代」志工黃郁婷(左一)與同為慈濟志工的父母,將做慈濟的喜悅,開心分享給培訓學員們。[攝影者:侯慶宗]

圖左 :慈濟大學曾國籓教授分享,慈濟以開創性的作法建立「無語良師」教學,從行誼分享啟用、著衣入殮、送靈到感恩追思儀式,都是用一分對老師的尊重來進行。[攝影者:郭美秀]
圖右 :在「與佛對話」分站中,學員依序來到宇宙大覺者前與佛對話,說出遇到的困惑在「六度」萬行中,該用那一度來解惑。[攝影者:李一平]

圖左 :已受證慈誠的李庭畯(左一),再度精進參與委員培訓,最大的願望是希望能將家人帶進慈濟大家庭,全家人能夠共沐在上人的德行下,一起造福、行善。[攝影者:李一平]
圖右 :學員鄭麗君(右)聽到姚校長分享慈濟的教育理念,了解慈濟不僅注重知識學習,還很注重學生的品德和生活教育,對於上人創校的教育理念更是由衷的佩服![攝影者:李一平]

圖左 :靜思語書法體驗中,學員王錦桂(右)對於「對工作認真是正確的,對是非認真是錯誤的」這句靜思語相當有感。她表示,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認真看待,不然就容易有偏差。[攝影者:王淑樺]
圖右 :「分秒不空過,點點滴滴做慈濟,邊走邊整隊。」課堂上志工的分享,令學員蔡芷璇心有同感,不能因工作忙碌就減少志業的參與度,利用零碎時間依然能為自己留下足印。[攝影者:王淑樺]
圖左 :壓花書籤體驗讓學員了解慈濟美在互相成就,花也是說法的工具,簡單的花材就能成就一幅畫。[攝影者:郭美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