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南 靜思語體親心 親子環保花藝謝親恩

靜思語體親心 親子環保花藝謝親恩

E-mail 列印
2024年5月5日是臺南區安平「兒童親子成長班」活動的日子,一大早和煦的陽光灑落在臺南慈濟安平聯絡處,慈濟志工掛起紅布條,場布,再次確認活動流程,彼此互相加油打氣後,準備迎接學員和家長的到來。

現今 社會在少子化趨勢下,如何引導下一代重視孝道,是當今的重要課題。今日親子互動內容有別於平常的活動日,為即將來臨的母親節提前慶祝,並讓小朋友和家長們都能夠體會靜思語「對父母盡孝,就是人生最大的福氣。」

◎無常示現惜當下 體驗家事大PK

「哪位學員知道下個星期是什麼節日?」今天靜思語教學的講師——慈濟志工王麗惠問起學員,學員齊聲說:「母親節。」王麗惠稱讚學員,同時指著海報,要大家一起念出靜思語「對父母盡孝,就是人生最大的福氣。」

長輩照顧我們,很辛苦。我們對長輩都要心懷感恩,靜思語有說:「讓父母歡喜、安心,就是孝順。」證嚴上人更說過:「行善、行孝不能等。」所以不要說等到以後、等到長大,而是要現在喔!

「為什麼就是要現在呢?因為人生無常,大家看過電影《龍貓》嗎?一對姊妹等待生病的媽媽回家團聚,而我的媽媽也和她們一樣,在我國小三年級的時候生病了,只好都住在醫院,沒有辦法回家,爸爸就帶著我們到醫院去看媽媽,每次到母親節我都會特別的傷心。」

「還有上個月0403是不是發生大地震?在花蓮,因為一場地震,有些人失去了生命或是他們的家人,這些都是我們無法掌握的,所以要珍惜當下,不要等到以後。大家一起說:『父母的健康就是我們的幸福。』」

「說說看,平常家裡的家事都由誰來做?」王麗惠笑著問學員。

「阿嬤、爸爸、媽媽……」王麗惠聽到大家的回答笑著又問:「那你們都沒有幫忙喔?」「有啊」「沒有……」學員們此起彼落的回答了起來。王麗惠稱讚道:「有幫忙,那很棒喔!我們今天就來比賽摺衣服,看誰摺得又快又好。」

學員們輪流摺衣服,一起體驗平常不起眼卻又天天必須做的家事。學員許芷筠摺得又快又好,她表示:「平常都是姊姊在摺,但是姊姊如果在忙或者是段考,讀書讀得太晚的時候,就會幫忙摺。」不常做的謝雨霏摺輸了,她表示:「做家事真的很辛苦。」

學員黃思芹年紀雖小,卻摺贏善解隊的大姊姊,她表示平常在家會幫忙曬衣服、摺衣服,可見即使年紀小,也可以分擔家事。王麗惠利用做家事提醒學員,家事是住在房子裡面的家人要一起承擔的事情!藉由親身體驗,更有同理心,更能換位思考,替對方著想。

◎靜思語真實故事 四川孝子付永超

2011年初,慈濟在四川渠縣進行冬令援助,同時發放助學金給家境清寒的小朋友。十一歲的付永超就是其中一個孩子。

跟著大人們排隊領取物資,小小年紀的付永超,比同年齡的孩子要來得成熟。 因為爸爸的眼睛看不到,父子兩人只靠著政府微薄的補貼過日子,他不但要想辦法扛起家計,還要負起照顧爸爸的責任。

磚頭堆疊裸露的牆壁以及粗糙的泥巴地是付永超跟爸爸住的地方,原來的主人已經搬到城市生活,他們住在別人不要的房子。家裡只有一盞微弱的燈光,想要念書得趁白天,他用門檻當椅子,在搖晃的桌子上寫作業。雖然念書的環境很差,但是成績卻很好,而且除了念書之外,他還要當爸爸的幫手。

付永超的爸爸說:「天天晚上,永超會端水幫我洗臉、洗腳。也幫忙洗米、煮飯甚至砍材,內心除了感受到永超對自己的用心,也很內疚,覺得自己讓孩子生活、營養都跟不上;天氣冷了,身上也只有一件薄薄的夾克。」

付永超從學校到家裡,要走上好長的一段路,他感恩慈濟志工的幫忙,因為慈濟的助學金讓付永超可以安心念書;才可以坐公車,早點趕回家,趁著天色未黑趕快先寫功課,功課寫完就煮飯。慈濟志工也詢問付永超最需要的是什麼?他竟然回答:「是爸爸,因為爸爸是我唯一的親人。」

付永超是爸爸的眼睛,是生活的依靠;爸爸則是他的精神依靠,父子倆緊緊相依,讓四川的寒冬變得很溫暖。

王麗惠以真實故事讓學員認知,即使年紀很小,也可以以自己的力量來照顧、孝順親人,一起面對、解決問題。也再次提醒學員,父母親除了要賺錢養家,還得將家庭照顧好,每天忙碌辛苦。所以,我們一定要做一個會分擔家事且懂事的孩子,能讓父母安心,就是最大的福氣。

◎見苦啟發悲憫心 學員體悟父母心

靜思語教學進行到「生活實踐」,大家一起念出:「一、會聽父母的話,不隨便發脾氣;二、每天主動做家事;三、會照顧自己的身體,不讓父母擔憂。」

聽完故事後學員都有很大的感受,王翊宸說:「平常會剝水果給爸爸吃,我也比永超幸福,我有媽媽,他沒有。」謝雨霏表示:「以後會幫忙做家事。」黃思芹也說道:「除了掃地、收衣服,以後會幫忙做更多家事。」

林台茵對付永超的處境表示自己幸福多了:「自己的物品、環境,都比永超強,永超住在別人不要的房子,而且也沒有水;我還有玩具、手機;平常也都是媽媽載我去上學,不用自己走路或坐公車,真的要很感恩媽媽。」

鄭永俊頗有感觸地說:「平常會幫忙洗米、煮飯、洗衣服,但是生活實踐的三點,卻仍然沒有全部做到,上週才剛讓自己的身體受傷,以後會注意照顧自己的身體,不讓父母擔憂。」

年紀小小的曹紹芹才就讀小一,她表示很感謝爸爸媽媽:「在家看到奶奶掃地,會幫忙奶奶接著一起拖地;也會跟媽媽一起學煮飯,切菜、洗菜、炒菜,但是因為不夠高,所以會拿一個小凳子子,站在上面,媽媽會教我開小小火,讓我學習。」紹芹覺得學習做家事很不錯,也期待跟付永超一樣厲害。

劉芃秀覺得:「永超非常可憐,他的爸爸失明,媽媽離家出走,家裡只有一盞燈泡,也沒有椅子可以寫功課,然後還要做爸爸的眼睛,我今天能夠來親子班上課,媽媽雖然不能來,還有阿嬤陪我,很開心、很快樂,也感覺到很幸福。」

王麗惠最後再問學員:「自己有沒有比付永超幸福?」這次大家異口同聲地說:「有。」王麗惠再勉勵大家:「把自己照顧好,做好自己的本分事,用我們的身體做很多的好事情,也是回報爸爸媽媽,讓爸爸媽媽以我們為榮,更是孝順的好方法。」

◎環保花器愛地球 康乃馨花謝親恩

「好神奇喔,喝完的紙杯也能做花器?」家長們發出小小的驚呼聲,覺得有可能嗎?在志工吳逸芝的引導下,大家專注地學習不用任何工具,包括膠水、釘書機來做編摺,最後大夥真的利用咖啡紙杯,摺出一個個美麗的環保花籃。

「好可愛喔!好可愛喔!」當吳逸芝引領家長們拿著做好的花器,回到佛堂學員身邊坐下時,一年級的曹韶芹不禁連連驚呼,就連六年級的林台茵也問說怎麼做?

吳逸芝笑著回答:「所有在場的爸爸、媽媽都會做了,你們回家可以請教他們。今天我們就要用這個特別的環保花器來插花,順便愛地球喔。」康乃馨是全世界使用率最高的花之一,吳逸芝利用康乃馨代表媽媽,照顧自己的家人或是親友,讓學員明白母愛最偉大。

花材還有乾燥的金杖球,代表孩子不管環境多惡劣,縱使康乃馨凋謝了,金杖球仍然可以永遠這麼美麗,這麼光彩。而茉莉花不僅是根、葉子甚至花,都可藥用,期待學員能像茉莉花一樣,努力學習,增強自己更多的功能,並引導大家將它變成一盆盆美麗的作品。

「愛好自己的心,在感恩中付出,自愛是報恩,付出是感恩,用尊重心對待,不分別他你我,和諧聚小愛,尊重成大愛……」〈感恩 尊重 愛〉音樂響起,在優美歌聲中,家長移駕到前面坐下來,學員則捧著花排成兩列走進來,向自己的爸爸、媽媽或阿嬤獻花。

司儀請學員長跪,叩謝父母恩、天地恩、眾生恩,再幫爸爸、媽媽、阿嬤按摩,最後給爸爸、媽媽、阿嬤一個大大的擁抱,並且說聲「我愛您」。

學員曹亦樂說:「很期待來上課,而且在家幫忙收餐具、刷馬桶、洗碗,做這些工作時我都不覺得辛苦,甚至感到很簡單。我可以體會四川付永超的心情,但是我卻比四川付永超更幸福,環境也比較好,今天我用認真而且專注的心情來插花,要跟媽媽說:『媽媽我愛你。』」

學員楊書瑋說:「永超的家沒有自來水,沒有電燈,也沒有瓦斯爐,只有床和燈泡及快壞掉的桌子,吃的就是只有稀飯和乾飯,不僅居住的環境很差,而且要用走的去上學,覺得自己很幸福,也很謝謝媽媽載我去上學,以後回家會開始幫忙曬衣服、摺衣服和收衣服。」

陳秉秝表示:「今天看到四川孝子這麼厲害,自己竟然只會幫忙拖地。利用活動所插的花獻給媽媽,希望媽媽母親節快樂。」

許芷筠分享時感性的說出:「下星期就是母親節,別人可能認為母親節是一年中唯一可以感謝的日子,但是我認為其實天天都可以是母親節。」以前母女倆常會拌嘴、有衝突,覺得媽媽無法同理自己,如今感恩和媽媽一起來親子成長班,六年級即將畢業的她,充分體會媽媽的用心。

最後家長鄭漢昌也上臺分享:「花道體驗,所做的花器和我們照顧小朋友是一樣的,父母猶如花器,能夠提供什麼樣的環境,孩子就怎麼生長;我們灌溉進去的水,猶如我們給予的愛,但也要適可而止,因為如果太多,就會溢出來,變成了溺愛。」鄭漢昌一席話讓大家更明白,孩子的成長,其實著重在過程,一起累積愛,而不溺愛。

兒童親子成長班,和大家一起來了解「孝」的涵義, 以及如何實踐現代孝道。靜思語教學透過故事與體驗,讓大家都能知恩、感恩;期待傳統的孝道、人文能在孩子心中扎根,在每個家庭裡傳承。

圖左 :所有家長坐到前面,司儀請學員進場獻花並且長跪,叩謝父母恩、天地恩、眾生恩。[攝影者:鄭素貞]
圖右 :活動組帶領大家唱跳歌曲〈感謝你的愛〉為母親節活動揭開序幕。[攝影者:蔡明吉]

圖左 :志工王麗惠請學員比賽摺衣服,看誰摺得又快又好。學員黃思芹(左)年紀雖小,卻贏了。黃思芹表示平常會幫忙曬衣服、摺衣服。[攝影者:蔡易哲]
圖右 :王麗惠以真實故事《四川孝子付永超》的影片,讓學員認知即使年紀很小,也可以照顧、孝順親人。[攝影者:蔡易哲]

圖左 :志工吳逸芝引導大家利用回收的咖啡紙杯來做環保花籃。[攝影者:蔡易哲]
圖右 :吳逸芝向學員說明今天花材選擇的用意,希望能夠讓學員有更深的體悟以及自我期許。[攝影者:蔡易哲]

圖左 :學員林台茵(左一)和媽媽、妹妹林台金(右一)一起聽講師的引導,將花材插入花器中。[攝影者:蔡易哲]
圖右 :〈感恩 尊重 愛〉的音樂響起,學員們捧著花成兩列走進來,向自己的爸爸、媽媽、阿嬤獻花。[攝影者:蔡明吉]
圖左 :學員給父母按摩、擁抱,溫馨洋溢中,每個人臉上幸福藏不住。[攝影者:蔡明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