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南 白河大地震一甲子 東山防災演練及宣導

白河大地震一甲子 東山防災演練及宣導

E-mail 列印
2024年6月5日,臺南市東山區公所舉辦環境保護宣導、防災暨白河大地震之東山記憶——60周年紀念圖集及特展活動,採多元面向——照片展覽、影片欣賞、專題講座,以及各種防災資源展示及解說。例如安全耐震我的 家(邀請成功大學劉光晏教授,從縮尺模型解說結構系統耐震效果)、家具防倒妙招(邀請臺灣防災產業協會理事李志村,從縮尺模型解說家具固定的重要性及如何固定)、生命探測器、特搜專車、搜救犬、無人機操作展、熱顯儀、各式消防車等。

有鑑於慈濟基金會在災害應對和救援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且深受外界好評,主辦單位因此邀約慈濟展示防災攤位,以展示災難來時所需的資源、設備和食材,讓參與者能夠更深入了解防災的重要性,以及相關資源的使用方式。

臺南大新營區慈濟志工應邀參與報到、引導、闖關蓋章、環保文物推廣,以及中午製作四百份蔬食便當。志工許茂忠、温來展、鄭宗智等人負責解說慈濟所展示的緊急避難包、防災食品、防災器材、避難收容所設備。

◎災害記憶的保存 化為動人的故事

活動會場除了有白河大地震在東山的老照片供民眾展覽之外,並邀約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系楊永年教授,講述白河大地震在東山珍貴震災影片,幫人們找回那段歷史的記憶。還有救災時動人的故事一篇又一篇讓人傳頌,社區防災教育的落實才能避免二次災害的發生,如海嘯、餘震、山崩與落石、土壤液化等,以及臺日交流經驗分享。

來到現場的民眾吳振南仔細觀看一張張的照片,驚訝地發現照片中出現了許多熟識的面孔,勾起了他當時深刻的記憶。他說:「得知東山文教活動中心有展覽白河大地震時的照片,我好高興!終於可以了解當時東山受災的情形,也很感恩自家的房子能挺過這麼大的災害。」

回憶1964年1月18日,臺灣時間晚上八時零四分,那年十九歲的吳振南,突然感到天搖地晃,趕緊跑到屋外,手扶著牆邊,觀看四周圍鄰居的安危。一瞬間,他腦中閃過一個念頭,手扶的牆壁是否安全?下一秒,牆倒了下來,壓斷了他的一隻腳。

而在當時交通、醫療不發達的情況下,只靠著中醫用兩個板子把腳斷的地方固定住,他在家躺了好幾個月,對於外面的狀況一無所知,唯有從鄰里間得知一些有關地震的零星消息,以及地震所造成的影響。之後,他對房屋耐震結構特別的重視。

為了更深入了解,並傳承居住故鄉文化和故事,參與東山區公所解說隊的志工謝淑華表示:「很感謝公所辦這活動,透過照片可以感受到東山當時的情形,解說時,民眾也會分享親身的經歷,甚至民眾還指著照片裡的人說,這是小時候的她。這樣吸取廣大的經驗後,有如親臨現場般的真實感。」

謝淑華語重心長地說:「我也是大地震傷亡的家屬之一。」話說當年,她才兩歲,對地震沒有印象。但透過老一輩的家人講述,才知道叔叔當時十四、五歲,在新營學裁縫,當地震來時,他跑出屋外,被一個掉落下來的東西打到頭部而死亡。這也是白河大地震唯一一個在新營死亡的個案。謝淑華感受到這段悲痛的歷史,透過展覽,不僅喚起人們對歷史的回憶,並且能了解到「保存災害記憶」的重要性。

◎防災宣導的普及 降低災損為目的

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之前,臺灣歷史上最嚴重的應屬1964年的「白河大地震」,在東山區的災情也相當慘重。根據臺灣地震科學中心(2015)之研究,南部地震斷層帶,於50年內發生芮氏規模6.5以上「直下型地震」之機率,以中洲構造52%為最高,相對提高地震災害的潛在威脅。

「地震時,天花板上的電燈會掉下來,所以要躲在桌下,但怎樣的姿勢才算安全呢?一隻手可能抓不住桌子,因為桌子會轉動及平移。地震時,又如何能停留在桌子下方……」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姚昭智教授,主講地震時的人身安全。

經過多次團隊的模擬測試地震,姚昭智教授得知,人要躲到不重但是要很穩固的桌子下面,趴在地上兩隻手去抓著桌角,這樣穩定度好,且可增加與地面摩擦力;睡覺時神智不是很清楚,碰到大地震的時候,躺著拿個枕頭蓋著頭部是最好的防護措施。

對於氣候變遷、地球暖化的災難頻傳,區公所希望民眾要認真參與防災、救災,才能減少災害造成的損傷。一甲子的歲月痕跡,希望東山人能居安思危、謹慎以對。

東山區區長呂煌男說:「主辦這次活動的目的,除了東山區鄉親,也邀請臺南市政府相關單位全市三十七個區公所內,負責相關業務的人員參與,希望熟悉環境保護、防災減災的應變。防災教育若能從小扎根,有備無患,居安思危,防災宣導的觀念能普及,才能達到降低災損的目的。

參與的民眾李先生及西港公所、佳里公所相關業務人員,東山國小幼兒園小朋友等,都很認真聆聽災害與救援的解說,了解社區在應對災害時可以依賴的資源。並學習相關的防災知識和技能,以提高社區整體的防災能力,進而增強社區的整體韌性,讓參與者更加了解如何保護自己和家人;並在災害發生時採取適當的應對措施,這對於保護社區成員的生命和財產安全,都是非常重要!

圖左 :6月5日臺南市東山區公所舉辦環境保護宣導、防災暨白河大地震之東山記憶-60週年紀念圖集及特展活動,採多元面向如照片展覽、影片欣賞,專題講座,及各種防災資源展示及解說。[攝影者:温寶琴]
圖右 :新營區慈濟志工用心製作四百份,營養美味的素食便當,供參與者食用。[攝影者:林翠珍]

圖左 :家具防倒妙招(邀請台灣防災產業協會理事李志村,從縮尺模型解說家具固定的重要性及如何固定。[攝影者:温寶琴]
圖右 :來到展覽現場的民眾吳振南先生,仔細觀看一張張的照片,勾起了當時深刻的記憶,他說:「好高興終於可以了解當時東山受災的情形,感恩自家的房子能挺過這麼大的災害。」[攝影者:温寶琴]

圖左 :防災教育從小紥根,東山國小幼兒園小朋友,認真聆聽災害與救援的解說。[攝影者:温寶琴]
圖右 :參與東山區公所解說隊的志工謝淑華表示:「很感謝公所辦這活動,看著照片聽到了,很多曾經歷地震人分享著當時的狀況,有如親臨現場般的真實。」[攝影者:温寶琴]

圖左 :東山區公所特地頒發感謝狀,感謝各單位協助圓滿舉辦白河大地震60周年展覽的活動。慈濟新營共修處由志工邱德義(左四)代為領取。[攝影者:温寶琴]
圖右 :臺南大新營區慈濟志工應邀參與報到、引導、闖關蓋章、環保文物推廣等攤位幫忙。[攝影者:温寶琴]
圖左 :志工鄭宗智帶民眾入帳篷內體驗,帳篷、床、桌子、椅子皆由環保材料製成,讓民眾感受其舒適與實用性。[攝影者:温寶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