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南 「髓緣」救人 讓生命更有意義

「髓緣」救人 讓生命更有意義

E-mail 列印
大橋和氣組隊將於2012年9月9日,在臺南高工舉辦一場骨捐驗血活動,「骨捐關懷小組」成員們非常用心地策劃。為了讓更多人了解骨髓捐贈的意義,預先於7月5日在臺南靜 思堂一樓大廳舉辦骨捐宣導說明會。期望有更多人共同來響應捐髓救人,發揮生命的良能。

◎用心策劃 宣導說明會

為加深大家對「捐贈者」的限制資格,以及對捐贈方式的了解,「骨捐關懷小組」利用短劇的演出來作詮釋,以讓更多人知道骨髓幹細胞相關的細節。現場邀約捐贈者及受髓者分享她 們付出的歡喜與心路歷程。兩個小時的說明會,氣氛溫馨、場面感人。

臺灣每年有數百人罹患血癌,是可以透過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方式來治療的疾病。但是因為有骨髓資料庫「老化」的情形嚴重,雖然目前資料庫已存有三十五萬多筆的血樣,卻有超過三 分之一無法使用;其中包含非自願性的、或健康有問題的、家人反對的等等因素在內。

「救人的方式有很多種,必須選擇自己能做的,不能勉強。在抽驗時,首先要確認對方是否意願堅定?能否排除萬難幫助別人?否則不但浪費驗血試管的成本,也會讓受髓者等待落 空,失去救人的意義。」「骨髓關懷小組」成員之一吳繡淳師姊與大家詳細作說明,並且鼓勵參與的會眾:「平常多做善事與人結好緣,當自己碰到困難時,也會有好因緣遇見貴 人。」

◎髓緣救人 大喜無憂

「我只是把多出來的東西給一個不相識的人,就是這麼簡單而已,跟捐血差不多,也是隨手可做的一件善事。」於不久前才剛完成捐贈周邊血的張小姐高興地說:「今天在這裡跟大家 分享捐髓的喜事,我的故事可以用一句話來印證,就是『大喜無憂』。」

張小姐曾經有兩次配對的機會,但因條件不符合而沒有捐贈成功;她非但沒有抱怨,反而用善解心來感恩,感恩受髓者因為惦記她當時孩子還小,會有掛礙,所以放棄了。直到今年初 才進行第三次配對,總算讓她圓滿達成捐贈者的心願。

張小姐表示,在她第三次配對成功要捐髓的時候,她的體重在半年內就胖了五公斤。她想起醫師曾經說過的話,受髓者比她胖五公斤,有可能一天之內從她身上收集的骨髓量會不夠, 所以隔天還要再收集一次會比較辛苦。她以輕鬆的心情來跟大家作分享:「沒想到半年後,我跟受髓者的體重很相近,可以免受很多的痛苦。而當天抽周邊血的時間也很短,正常需要 六至八個小時,我很順利的六個多小時就完成。」

張小姐在捐髓時,她原本不打算讓家人陪同,但她的孩子堅持要來陪伴她、照顧她。當孩子看到她的手上插著針管,就很小心翼翼地開著燈要顧好她,也幫她餵飯,讓做媽媽的她感覺 好窩心、好感動!

張小姐從慈濟人身上學到助人的快樂,特別要感恩「骨髓關懷小組」全程的陪伴,還幫她處理各項的細節。「我只是一顆小小的種子,如果沒有慈濟人澆花、灌溉,也不可能開花、結 果。」她有感而發,希望把自己的身體照顧好,才能幫助生病的人恢復健康。她認為這是一項生命教育的課題,也要感謝受髓者讓她有機會貢獻一己之力,感受生命的意義。

◎因為您 讓我活下去

本身是一位基督徒的受髓者蕭小姐感動地說:「我希望我能健康地活下去。感謝大家、感謝慈濟人,我因為生病得到別人很多的幫助,在人生的旅程,我不輕易放棄,也會更懂得珍惜 生命。」

蕭小姐發病時,她的小孩都很小。回想她第一次入院治療後回到家裡,當孩子的那一聲「媽咪!」讓她感到心疼和不捨,內心的痛比身體的病痛還要痛。為了孩子和家人,她必須堅強 地活下去。

「感恩上人,因緣際會才能造就我跟慈濟的緣分,希望大家能響應骨髓捐贈的活動,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蕭小姐說:「自己走過這樣一段路,更能體會生病的人內心的惶恐;就 像在茫茫大海中想要抓住一塊浮木,而您就像那塊浮木讓我得救,才能與孩子和家人重聚,找回昔日的幸福!」

活動接近尾聲,由音控組播放「相見歡」的回顧影片,見證捐髓者的無私付出與受髓者的感恩心情。當見面時的激動與擁抱,交織著喜悅與感動的淚水;互不相識的兩個人,因骨髓的 因緣而變成如自家人般的親切,大愛的氛圍感動著參與說明會的每一個人。

圖左 : 受髓者蕭小姐是一位基督徒,她要感謝大家、感謝慈濟人,也會更懂得珍惜生命。[攝影者:蔡清山]
圖右 : 螢幕上秀出蕭小姐寫給捐髓者的一封信,「一直以來從不曾忘記您的恩惠與付出,讓我活下來了......」[攝影者:蔡清山]
圖 : 從骨髓相見歡的影片中可看出,有捐髓者的無私付出與受髓者的感恩心情。[攝影者:蔡清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