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南 初次體驗新奇尋寶 多次體驗善用資源

初次體驗新奇尋寶 多次體驗善用資源

E-mail 列印
8月15日臺南北區家扶中心扶助的孩子,配合家扶「社區服務」計畫,來到大灣環保教育站實做分類,初次參訪的學生,覺得到環保站新鮮有趣,還可以尋寶;同時,另一參訪團體 元大補習班則第三梯次參訪,學生對於回收分類更有概念,累積幾次經驗後回收物不分錯,同學之間會互相糾正,還會善用資源讓物命再造。

即將下雨前的陰霾天氣,顯得很悶熱。在臺南大灣環保教育站外的產業道路上,幾位年輕人徒步走向環保站。他們是臺南北區家扶中心扶助的孩子,目前就讀高中及大學,配合家扶 「社區服務」計畫,來環保站參與分類實做;而路途較遠者,則由家長載送過來,共來了十五位。

◎初次體驗 新奇尋寶 帶領而來的社工員郭文馨表示:「求學階段這群孩子接受別人的幫助,也希望能回饋社會,所以,平常都會回家扶中心做義工。目前,環保是生活中最基本且迫切需要學習的,讓他們 來親身體驗,回去後才知道怎麼做。」

就讀高中二年級的劉同學,第一次來環保站,覺得很新奇,她說:「在學校裡,沒有分的這麼細,也沒有這麼多奇奇怪怪的東西。」才說完,就拿起旁邊一個長方型紙盒,打開來拿出 裡面一對造型優雅,內裝蠟燭的玻璃瓶,說:「好漂亮喔!這還能用,丟掉好可惜喔。」志工示意可以惜福帶回家,她高興地請社工員幫她先收起來,直呼來到環保站真好,還可以尋 寶。

就讀台南高工的許同學彎下腰,拾起一個紙餐盒,欲將盒內殘留的食物倒掉,一打開塑膠盒蓋,一股惡臭撲鼻而來,原來是餐盒內未食用完的東西已發霉。許同學處理完後說:「真的 很臭,吃不完應該分開處理,不要整個就丟出來。我們在學校,就會把它倒進廚餘桶。」他繼續低頭做著分類,又說:「其實,分類並不難,我們在學校也常在做。」

◎多次體驗 善用資源 環保站裡還有另一參訪團體——元大補習班,暑期間分成四梯次來參訪,今天是第三梯次,來了八十位學生。

志工先以環保十指口訣帶入如何分類,大部份學生都很熟練伸出雙手,「瓶瓶罐罐紙電一三五七」朗朗上口,志工見大家彷彿可以倒背如流了,便請學生上臺帶動,學生們也大方地上 臺示範;原來很多人暑假期間已來參訪三次了,當然一點都不陌生。

元大補習班主任蔡惠珍表示,因為安親班裡陸續有些新生進來,所以就繼續安排參訪,也希望每個人能更熟悉資源回收分類,「多幾次體驗,印象就更深刻。參訪幾次後,回去真的有 改善,回收物不會再亂丟了,因為大家都來做過了,同學之間就會互相糾正。」

在「物命再造區」,郭有蘭老師看到利用回收的打包帶、利樂包做成風車、扇子、手提袋、帽子等,很仔細地研究著,接著表示安親班裡也會將紙盒回收做成存錢筒;又說:「上次學 生來環保站參訪,看到用寶特瓶做成的玩具,覺得很特別。回去後,就有人學著用寶特瓶做成陀螺,帶到安親班和大家一起玩呢!」

天氣實在很熱,郭老師拿起一把用打包帶做的扇子,搧搧風,問著志工:「請問這扇子我可以買回家嗎?」「可以啊!您就隨喜吧!」志工回答。

就讀永康國小的李哲瑋同學說,已經第三次來環保站了,懂得比較多了,也更熟悉怎麼分類。對於清淨在源頭,他很有自信地說:「現在我在家裡喝完牛奶,都會加白開水搖一搖再喝 完。」

在塑膠袋區,志工陪著學生們分類塑膠帶,不忘叮嚀著「拿剪刀要小心哦!」看到學生們認真地剪掉標籤、字體,志工問:「家裡塑膠袋多不多?」「不會啊!因為我們出門購物都會 帶購物袋」就讀龍潭國小的陳昶維同學回答著。顯然,環保觀念已在各個家庭發揮功能。

一旁,擔任音控的張見成師兄,手也不停歇,利用空檔,就拿起回收的打包帶編織小球,身手俐落的他,很快就做好一顆球;這輕巧可愛的球,很受大家的青睞,所以是供不應求。

近午時分,艷陽高照,熱氣逼人,元大補習班的學生,由專車分批載回;家扶中心的大孩子們,則與社工員郭文馨一起頂著烈陽,欲沿路撿拾垃圾,走回路程需三十多分鐘的家扶中心 永康服務處,劉同學笑著說:「O K啦!看到環境乾淨,心裡也高興。」

圖左 : 林同學表示,分類並不難,在學校也常做。[攝影者:曾瓊萩]
圖右 : 劉同學(中間,著黃衣者)第一次來環保站,感到很新奇,她覺得來環保站還可以尋寶。[攝影者:曾瓊萩]

圖左 : 家扶中心的學生,頂著烈陽,欲沿路撿拾垃圾,走回路程需三十多分鐘的家扶中心永康服務處。[攝影者:曾瓊萩]
圖右 : 元大補習班的孩子,對「物命在造區』的作品,感到很有興趣。[攝影者:曾瓊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