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南 十鼓少年營隊做環保 最佳成人禮

十鼓少年營隊做環保 最佳成人禮

E-mail 列印
八月十七日一早天秤颱風即將來襲,有些區域已宣布放颱風假,一群來自仁德十鼓文化園區「十六歲少年營」的成員共計三十三位,課程特別安排到「崇善環保教育站」體驗做環保, 將愛地球的一份心化為行動,給自己一份十六歲的最佳「成人禮」。

在這次營隊中擔任教學行政的鄭惠仁小姐說,這是十鼓文化園區第七屆的「十六歲少年營」。傳統習俗裡,凡年滿十六歲即代表成年了,每個人都該體驗在成長的過程中很多必須學習 的東西。

營隊的課程主題是「慢走與樂活」。鄭小姐表示,以往的活動內容,大部份會帶學員以打掃公園、海邊淨灘為主;今年則以結合社區資源,讓學員能親身體驗「樂活環保愛地球」的真 諦,培養學員獨立的能力,進而學習感恩周遭的人、事、物,希望能做到此次營隊的宗旨——感恩、獨立和擔當。

地緣關係,且推崇慈濟證嚴上人的環保理念,希望能從體驗中帶給學員心靈上的成長與生命的教育。平常看到志工們快樂地付出,鄭小姐相信或多或少可以帶給學員一些啟示;因此她 主動與崇善環保站王素惠師姊接洽,沒想到王師姊馬上欣然答應,讓課程得以順利進行。

「從垃圾的分類與回收,學員學習到如何在生活中簡單做環保;也讓學員反思自己該如何去減少垃圾,進而體會心靈環保的重要。」鄭小姐很有把握地說,彷彿把未來的希望,全部寄 託在這群孩子身上。

當聽到師姑、師伯們將慈濟環保十指口訣:「瓶、瓶、罐、罐、紙、電、衣、三、五、其」介紹給大家認識,及可回收與不可回收的塑膠袋分類作說明之後,讓學員們了解各種回收物 品的特質與常識。

看到孩子們願意在又臭又髒的垃圾堆裡做分類,鄭小姐很感動的說:「就是透過這樣的實作學習,才能讓學員們體悟到垃圾減量必須從自己做起,再將分類的概念推廣到周遭的人。」 鄭小姐認為,說比做重要。

現場環保志工們認真做環保的態度,對孩子們來說就是最好的身教。鄭小姐很感謝師兄、師姊們的協助,相信做了之後,大家都會有滿滿的感想和收穫。

王柏翰隊輔長分享說:「以前都是參加淨灘,也只能體會不要隨意亂丟垃圾;而這次的活動可以增進大家對回收的認識,知道一天的垃圾量是多麼的驚人!若人人都能將垃圾加以分類 再回收,垃圾一定可以減量。」他深信即使個人小小的動作,也可以為地球盡一分心力。

來自高雄的林曉晨同學,今年剛要進入高中就讀。今天讓他第一次學習到這麼完整的垃圾分類,從一打開塑膠袋及牛奶罐時,他就聞到很噁心的臭味,「若每個人都能在家裡做好初步 分類才送到環保站來,大家就不必那麼辛苦,也可以節省很多的時間。」自許回去後一定要跟家人及同學們分享,希望有機會一起過來做環保。

蔡易霖同學即將升上高二,也是來自高雄。國中時,他曾參加「環保服務隊」,學校會安排他們到一些觀光景點撿拾垃圾。對環保有初步概念,平常在家裡有做簡易分類,會將報紙和 保特瓶分開,其他的東西都裝成一袋當垃圾丟棄。

今天從實做體驗中總算讓蔡易霖了解到,單單塑膠袋就可以分成好多種類;今後他一定得要求自己認真做好垃圾分類,同時也要影響其他人,「少用塑膠袋」才對。

家住桃園的張萃文同學,第一次接觸到垃圾分類。看到環保站一堆又髒又臭的回收物,跟垃圾山沒有兩樣,讓他覺得很不可思議!又看到師姑、師伯們那麼認真地在做環保,實在令他 百思不解?其中有一位師姑還邊做、邊唱歌,真的令他很感動!

張萃文覺得塑膠袋的分類很難,但是師姑們都能駕輕就熟,簡單的動作就可以為地球做大大的貢獻。他自己也要加油了,今天做分類讓他覺得很開心,雖然只是小小的付出,內心卻無 比快樂!

過十六歲的成年禮有許多方式,而今天來自十鼓文化園區的這些年輕人,以另類的方式——體驗做環保來過成年禮,既不浪費時間、資源,又能為愛護地球盡一己心力,足以作為其他 青少年的好榜樣!

圖左 : 來自十鼓文化園區「十六歲少年營」的學員,正仔細聆聽慈濟師姑的解說。[攝影者:陳仲銘]
圖右 : 塑膠袋的分類雖然有點複雜,但是簡單的動作就可以為地球做大大的貢獻。[攝影者:陳仲銘]

圖左 : 在營隊中擔任教學行政的鄭惠仁小姐(站立者)認為,除了口說環保,更要身體力行做環保。[攝影者:陳仲銘]
圖右 : 呂銘振師兄一手拿寶特瓶,一手拿POLO衫,他告訴學員們,這是環保志工的努力回收再交由大愛感恩科技公司所製造出來的產品。[攝影者:陳仲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