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南 國道南區工程處辦研習 志工受邀環境教育

國道南區工程處辦研習 志工受邀環境教育

E-mail 列印
4月17日上午,國道高速公路南區工程處舉辦年度員工研習活動,邀請對環保推廣有廣度的慈濟志工來宣講環保。

受過慈濟環境教育師資培育的王月治師姊和陳進德師兄,兩人以全球暖化、大地的反撲,人類必須認真去面對,去體悟與地球共生息的課題。更藉以近年來國內外發生天災地變的影 片,將地球環境四大不調的景象,告訴學員們一起來為大地盡一分心力,留給後代子孫一個乾淨的地球。

◎物慾少一點 幸福多一些

為啟發大家「落實生活環保」身體力行,王月治把八八水災,志工及慈濟人醫會醫生一起參加援災時的圖片,和學員互動。為活潑學員們的上課精神,王月治上課開始時,以「健康、 學業、財富、事業、親情」用「1和0」作代號。月治問大家:「1的後面加上的0是倍數,組合起來的數字如果把1拿掉了,也就是人一但沒有了健康,後面的重不重要」,「不重 要!」

「對!有了健康,後面的0才是附加價值。」月治說:「健康和環境息息相關,環境需要大家來保護,現在我們來看影片,看環境被破壞有多嚴重……

月治除了與同仁們分享環境環保,也巧妙地融入慈濟人文和心靈環保。她說:「笑也環保喔,人常笑,身體就健康,更是一種人文禮貌。」月治分享以前教書時,在學校對學生的面容 表情,「我以前是天生『厲』質,所以學生看到我馬上靜默無聲,進來慈濟學會笑口常開,快樂就是心靈環保。」

「那我們今天的課程中間就不要休息,接下來請實做環保經驗將近十年的陳進德師兄,來和大家介紹「如何做好資源分類」。月治把麥克風傳遞給進德師兄,便在一旁協助操作電腦, 一起把今天帶來宣導的資源回收的「實物」種類教學工具,讓學員「見證慈濟環保」。

進德師兄說:「慈濟資源回收的目的,不是救經濟、救鈔票;而是救人心、救地球。現在地球有七十億人口,有二十億人處於缺糧食;天災頻繁,臺灣也屬於缺糧國家,現代人飲食習 慣改變,麵食原料都是進口的,我們更要珍惜食物不要浪費,更應該思考,需要和想要。慈濟推廣環保面向很廣,珍惜物命、減少使用、重複使用……還有回收的寶特瓶,慈濟回收 後,藉助科技技術製作成毛毯賑災救國外……」

希望讓員工能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自己健康,月治說:「像影片中,我們都已經『塑』了幾十年;吃東西用塑膠袋裝,熱食物會把塑化劑吃進肚子裡,一點都不健康;還有要知道塑 膠焚燒會產生戴奧辛,危害生態。」

王月治分享做環保的經驗:「其實,人沒用很多但都是買很多,沒用到的再丟去做回收,很浪費。以後我們買東西想清楚再買,塑膠袋要Refuse拒用、Reduce少用,有些 東西要Reuse重複使用和Repair修理再利用以及Recycle清淨回收有大用。」

月治分享資源回收時,時常撿到寶;撿到書、書櫃、家庭用品、鞋架等等,還有舊沙發也修理,變成煥然一新,省了好多錢,惜福就是減碳。

◎感動更多人護持大愛化清流

在南區高工局交管科(交通管理)的林文志,心有感觸地向志工說:「有一次去北部看長毛象展覽,聽導覽人員說長毛象在冰封下被發現,經考究已經一萬年了,想到剛才聽月治老師 說『塑膠品萬年不壞』時,想到雖然平常在家有做資源回收,但今天更清楚真的要做好回收分類。」

被同事暱稱「美莉大姊」的黃美莉說:「在家有做回收,不過聽了老師的分享,覺得自己還要更認真學習,落實做好分類,也要少買物慾的衝動。」

兩位講師,從環境環保、身體環保到心靈環保,都串連了慈濟人文和帶動啟發愛心的導向。短短的三小時環保知識課題,讓高工局的同仁,對慈濟推廣環保豐富的資料,很感興趣的勤 做筆記,相對的對環境保護,有了更深度的認知。

會後,丁小莉課長和志工們互動,還在現場的黃淑惠小姐,感動地分享自己今天的收穫。黃小姐說:「聽月治老師分享心靈環保,真的很受用,心要常保持輕鬆、愉快,對人際關係有 幫助。」

而丁課長也向歡喜地志工道感謝:「這次總務課安排研習活動,邀請慈濟來與員工們認識環保和資源回收,相信慈濟實質的環保經驗,對員工們環保的落實力行,內容很精采也很實 用,感謝你們。」

回程前,工程處幾位幹部向志工們表示,以往公司資源回收自行做福利金,此後都送給慈濟,希望志工來回收做大愛基金;全體同仁們一致讚成舉手之勞資源回收行善,也讓今天的環 保宣導,不只回收人心,更感動了更多人護持慈濟大愛化清流的力量。

圖左 : 陳進德師兄教學員們認識回收物種類時,請大家把手舉起來,一起記十指口訣。[攝影者:蘇文法]
圖右 : 「瓶-瓶-罐-罐-紙-,電-1-3-5-7大家都記住了嗎?」月治師姊提醒每一個人「舉手之勞做環保,不但為子孫造美好的未來環境,更造福全人類。」[攝影者:蘇文法]
圖 : 「聽老師分享心靈環保,真的很受用,心要常保持輕鬆、愉快,對人際關係有幫助。」工程處同仁黃淑惠小姐,感動地分享自己今天的收穫。[攝影者:蘇文法]